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94M/-219012 | 发布机构: | |||
文号: | 西政〔2015〕6号 | 公开日期: | 2015-06-07 19:20 |
各村委会、乡属单位:
为切实提高群众环境意识与文明素质,巩固与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根据《关于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赤膊房治理的意见》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2015年在马口区域、内河洋、河涧、雪坑、章五里、殿下畈、汤山、壶源等8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工作。巩固深化2014年首批实施村的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利用工作,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处理资源化。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系统考虑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各环节间的衔接。
2.源头分类,循环利用。实行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就地处置,循环利用。
3.简洁方便,易于操作。结合分类收运和处置方式。制定科学分类方法,方便群众操作。
三.主要内容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太阳能垃圾降解房和高速发酵有机垃圾处理实施两种模式。合理配置太阳能垃圾降解房(可以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度、可堆肥垃圾量、运输成本、村民意愿等因素,鼓励多村合建共用太阳能减量化垃圾处理房)、垃圾分类收集车、分类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宣传栏。根据服务人数,太阳能垃圾降解房采用“2+1或3+1”模式建设可腐烂垃圾房根据村庄人口大小确定设计垃圾分解房大小。在西联乡马口区域,开展高速发酵邮寄垃圾处理模式试点,建立机器高效处理站。同时,每户配置分类垃圾桶一对,村内设公共垃圾桶若干,一般按15-20户为单位将村划成若干片,每片配分类垃圾桶一对。
2.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方式,各行政村都要配备相应保洁员和垃圾分拣员,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保洁员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保洁员,每名保洁员负责清扫若干个片,配1套保洁工具(一人一辆分类收集车、一铁锹、一扫帚、一夹钳)。
3.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以农户为单位,按可回收、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由农户分拣后由农户或垃圾分拣员自行出售;可腐烂垃圾投放到堆肥仓,经生物减量化处理后,作为肥料资源化利用;不可腐烂的垃圾,按原模式“村收集、乡中转”。推荐采取农户一级分类+村二级分类的模式,农户分类后村卫生保洁员(分拣员)每天将村民投放的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到村垃圾分拣场(与堆肥场同点规划建设),进行二次分拣(主要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
4.健全日常监督机制。结合“最美(差)村庄”、“卫生评星”、“分类示范区(户)”等创建活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并建立落实“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区划分、卫生荣辱榜等日常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形成自觉意识。
四.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3月-4月)。按照本地实际,乡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领导机构和专项工作小组。完成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设施、垃圾分类宣传栏、公共分类垃圾桶等定点选址工作。分层次开好相关会议,乡组织召开各行政村两委参加的动员会,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具体工作安排。由乡牵头组织召开全乡村妇女主任、村计生服务员、村保洁员会议,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分村组织召开好村三委、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户主会议,传达贯彻动员大会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讨论通过村规民约等,建立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三级联动机制。各村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做到人人知晓。通过组织学习、召开动员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处理的重要意义,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垃圾收集和减量化处理活动中来,形成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
2.全面实施阶段(4月-7月)。6月底前完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分类垃圾桶、分类垃圾车等配置,完成“门前三包”责任区、卫生责任区划分,落实村级保洁人员和垃圾分拣员,完成业务培训,建立工作体系。组建好乡村两级督查队伍,由村监委主任、老年协会成员、妇女代表组成3-5人的分类检查小组,乡各工作片抽调1人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分管领导组织开展辖区内各村分类减量检查考核工作,乡成立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督查组对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进行督查指导。7月份开始全面开展农户和村二级分类,垃圾就地降解资源化利用。
3.总结提升阶段(8月-12月)。根据各村投入情况和实施运行情况,乡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上报验收。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纳入日常工作考核。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行政村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在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站项目实施中,要各负其责,按照建设流程做好选址、设计、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管、工程竣工初验等工作,加强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安全监管。乡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对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督查指导,将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列入村主职干部年度考核,村监委会主任年度报酬的30%用于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专项考核,发动农户做好源头分类工作,从源头上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
2.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县补助、村自筹”的资金投入原则,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采用太阳能降解房处理模式的。按各村选址,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预算,采用高速发酵有机垃圾处理模式的按补助。分类垃圾桶、分类保洁车、制度流程牌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向农户适当征收卫生费,标准为12-24元/人/年,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3.各部门职责分工。乡政府负责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对各村的督查和指导工作,整体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乡政府负责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户”等评比,加强对文明村、文明单位等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督促工作。乡团委负责将垃圾分类纳入志愿者服务内容,建立以团员和志愿者为核心的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1次以上“文明环保,分类劝导”等活动。乡妇联负责组织发动各级农村妇女做好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召开“垃圾分类、妇女先行”工作会议,增加妇女对参与垃圾分类的愿望和热情,培养妇女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乡对各村分类必须组织1次以上培训活动,培训各村妇女主任成为垃圾分类指导员、讲解员。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工作补助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学校负责督促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日常教育,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课堂,家长学生齐参与,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卫生习惯,每月开展1次以上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各村、部门单位立足自身职责,形成强大合力,在全乡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4.建立奖惩考评制度。各行政村是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的实施主体,村书记亲自抓,监委会主任具体抓,村完善奖惩制度,建立每周卫生责任片区交叉检查、月评比、月公示、年终评比奖励制度。分类示范片区、分类示范户每月一评一公示,在卫生荣辱榜公示,实行流动制(分类示范区占卫生责任区划分总数的25%,评定分类示范户按20%—30%的比例评定)。保洁员(分拣员)实行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办法。年终在平时检查基础上,对保洁员(分拣员)工作情况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并选出优秀保洁员(分拣员),进行表彰奖励。
5.严格考核管理。乡建立完善村级考核监督小组,建立周查、月评、季考和年度总结评比机制。每周联村干部组织村监督、检查小组进行检查,每月由乡组织一次检查,对各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情况打分,得分靠后的村,在全乡范围内通报,对得分靠前的村在全乡范围内表扬,同时将月检查评比情况报送县农办。乡年终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年度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减量化处理工作不达标村和优秀村,分类乡的分类优秀村和不达标村与乡年度最美(差)村庄评选活动相挂钩,优秀村要求率先完成垃圾减量化处理设施、分类设施的建设配备,长效管理机制到位,源头分类覆盖率高于90%,生活垃圾正确投放率高于80%,有机肥产生量高于同类村平均水平,以下情况优先考虑:得到县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或市级以上党报刊或电视媒体正面报道的;工作机制创新,分类收集模式被县采纳,并在全县推广的;举办县级现场会的。分类不达标村即为该乡最差村庄:垃圾减量化处理设施、分类设施的建设配备进度落后,源头分类覆盖率低,终端设施无故不运行。村建立考核工作台账,考核结果同村主职干部年终考核相挂钩,对分类不达标村扣除监委会主任报酬的30%,同卫生保洁员(分拣员)待遇相挂钩。乡对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工作的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卫生保洁经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考核相挂钩。
西联乡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