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30723784408679W/2023-266857 发布机构: 文化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8-03-07 13:41

武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来源: 县文广旅体局     发布时间: 2018-03-07 13:41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2016年,县文化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立足全县文化工作实际,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夯实文化发展基础,努力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建设“两美”武义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着力服务中心和大局,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一)扎实开展“以文化人· 建设美丽家园”文艺巡演。5月份,启动了走进俞源首场“以文化人·建设美丽家园”文艺巡回演出活动,所有演出节目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进行编排创作,全年组织开展主题巡回演出活动57场。9月份,专门编排了一台走进桐琴“以文化人·建设美丽家园”巡回演出暨助推桐琴镇“争创小城市培育试点、打造全域化发展标杆”百日攻坚行动文艺晚会。巡演活动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广泛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共识。

  (二)精心编排“县、乡、村”三级文艺百花会。选派业务干部到全县各乡镇(街道)开展节目创作、编排、和辅导,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举办文艺百花会的基础上优中选精,选拔最优秀节目,举办第24届熟水之韵县级文艺百花会,使我县文艺百花会成为全县农村文化大检阅的盛会,成为名扬全省的群众文化品牌,形成比较成熟的村、乡镇(街道)、县三级文艺百花会体系。

  (三)圆满完成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承办。成功举办温泉节主要活动内容之一的第七届武川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高水准完成“海外学子走进俞源”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16清水湾·沁温泉“金秋之夜”文艺雅集活动、第27届全国电动工具博览会开幕式演出、“俯瞰大莱·醉美风采”——2016大莱梯田文化节开幕式暨醉美露营基地启动仪式、叶法善诞辰1400周年纪念大会演出等活动。原创舞蹈《武阳春雨》和民俗舞蹈《花灯花轿》、昆曲茶艺《江南茶缘》等节目,参加了“畅享高铁时代·乐游温泉武义”暨武义——上海高铁首发团启动仪式和“金华市万人品茶大会”暨武义茶叶全产业链展示活动等表演。

  (四)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交流。今年7月,与浙江昆剧团在俞源村举行共建“世界非遗·幽兰芳圃·浙江昆曲武义养育基地”授牌仪式,并签订相关合作备忘。今年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6场,大型展览5个,开展对外文化走亲活动6场。第七届武川艺术节期间,第四届“温泉杯”书法大赛作品展、中国加拿大摄影作品展、上海金秋管乐团专场演出、云和、淳安文化走亲晚会等活动的举办,让武义市民在家门口尽情享受不同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了县领导和武义市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二、创新平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今年5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武委办发〔2016〕31号)。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大力实施免费开放服务。顺利通过国家“一级文化馆”和“一级图书馆”复评。坚持优质、便民、惠民服务,县文化馆艺术鉴赏中心全面对外免费开放。县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达27万人次,书刊外借18万册次,征集地方文献192种270册。完成“2016-2017年度图书购置供应商单位选定项目”招投标工作,全年新增图书3292种10122册。加快推进移动图书馆建设,今年新增5台数字借阅机,分别安装在县政府、中医院、人民医院等处使用。

  (二)不断延伸文化服务触角。文化服务领域重点向社区、机关和农村学校以及特殊和弱势群体延伸。2016年,先后在大学生创业园、县人民法院和武义县育蕾小学建立了馆外图书流通站。成功举办“戏曲之旅从阅读开始”为主题的浙江省第十二届未成年人读书节。举办“明招人文讲坛”“绿拇指故事会”“瑜珈”“书法摄影”等各类免费知识讲座及培训46期,参加人数达3565人次。

  (三)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组织开展送书、送电影、送戏下乡、“民生大篷车——送文化”等惠民利民活动。定期对各个馆外图书流通点进行现场指导,全年共计送书18023册,送戏下乡108场,送电影下乡3800场。

  (四)完善非遗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县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切实落实非遗“八个一”保护措施。完成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申报和第六批县级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新增1项省级名录,新增4项县级名录和21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县武义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中药炮制技艺》和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的《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

  三、突出重点,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一)稳步推进重点文保项目建设。完成延福寺日常保养、环境整治、景观提升、白蚁防治、展示利用、技防等项目。积极实施俞源村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完成急公好义宅、厅下楼、俞氏宗祠等修缮工作。家训阁、十家头、井头楼、七星楼等11处抢修项目方案通过省局审批,并启动抢修。启动了明招文化园景观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祖谦及家族墓保护规划》并上报省局评审;完成《武义县明招寺规划总平面设计》。

  (二)有序推进博物馆新馆建设。县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建筑面积为10998平方米,土建工程为代建项目,展示陈列部分投资9000万元。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到周边县、市博物馆考察学习新馆建设相关经验。成立了武义县博物馆新馆展示陈列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完成新馆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招标。目前,土建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工。

  (三)积极实施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完成国保单位吕祖谦及家族墓、省保单位石板巷陈家厅和履坦徐氏民居“四有”记录档案编制工作。积极开展省保、县保单位工作。完成上甘塔红军标语建筑本体修缮、忠孝堂、岭下汤石祠、熟溪桥、一心亭等抢修工程;启动石板巷陈家厅修缮工程;编制《王村花厅周边环境整治方案》;积极推进文物与历史建筑修缮和“民办公助”项目,启动草马湖大厅、范村花厅、擂鼓厅修缮工程。补充完善县保单位保护标志碑,对县级文物保护点进行挂牌管理。

  (四)大力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据省文物局统计显示,我县上报并批复的文物平安工程项目数量全省最多,实施进度最快。自2015年全省启动文物平安工程以来,先后上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9项,已批复6项,争取国家平安工程项目资金355万元,省平安工程项目资金180万元。按照省局文物平安工程计划,分步实施了延福寺、俞源、王村花厅等安防、消防、防雷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应用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检查文物保护单位(点)71处,发现重大安全隐患4处。

  四、着力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瓶颈,文化市场监管平稳有序

  目前,我县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6家,上半年实现产值35.21亿元,同比增长3.5%。根据统计分类,文化企业传统文化3家,时尚批零5家,时尚制造74家,网络创意1家(华数网络),文化批零6家,文化制造16家,影视制作1家(电视台)。

  (一)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近年来,子高影城、武川影城、桐琴电影院相继开业,全县已有17个现代化数字影厅,可同时容纳1800多人享受观影乐趣,我县电影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网吧市场取消总量控制后,短短一年时间,我县网吧数量已经从原来的44家发展到100多家,网吧行业正逐步向品牌化发展。现有印刷企业 174家,其中扑克牌生产及相关企业42家,

  (二)特色文化产业陆续兴起。婺州窑、萤石、古民居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成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邵宅和壶山小学均设立了婺州窑传承教学基地。春雷工艺品公司斥资2.2亿元建造的莹石博物馆,全面对外开放。璟园古民居博物馆通过古民居的异地保护,以全国古代各种类型民居建筑作为基本展示单元,形成一定规模的古典园林风格古民居群落。

  (三)文化影视时尚产业实现零的突破。10月份,首部由武义籍影视制作人投资且全部在我县选景拍摄的电影《独自去逃欢》开拍,星韵、雪球、舜熙等多家影视公司在我县注册开业,标志着我县文化影视时尚产业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四)文化市场监管扎实有力。深化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行业和文化市场有效管理方法,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三级监管网络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规范我县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建立健全安全播出防范体系,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632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482家次,立案查处17家,取缔无证摊贩15家,无证大篷表演团体3家。

  五、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文化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不断深化学习活动成果。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活动。圆满完成县政协民主评议文化局工作。积极开展“四讲四有”“一月一专题”等专题学习讨论活动,深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情况问题自查”等专项整治行动,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努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从严管理落实年”各项工作,以贯彻落实“四单一评”工作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干事清单”指挥棒作用,不断加强文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制定完善了《2016年度农村文化工作考核办法》《2016年度局属单位工作考核办法》,扩大考核结果运用范围。健全完善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提升文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016年,我县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相对落后。虽然近几年我县加大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整体而言全县公共文化设施还是相对滞后,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文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小,文化产业类型多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影视文化、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规模还偏小。三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文化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人才培养后继乏力。全县文化队伍稳定性不够,文化站人员流动比较频繁,老龄化现象比较明显,基层文化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四是文化市场管理仍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管理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对此,我们将不断提升文化自觉,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推动我县文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上级文化部门工作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力求实现我县文化工作有品牌、有亮点、有高度。

  一、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精心组织,创作、编排一台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主题文艺节目在全县开展巡回演出活动。组织开展“美丽非遗文化礼堂百村行”活动,进一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2017年第八届武川艺术节期间“武义好歌曲”专场,在全县主题巡回演出和文化走亲演出活动中表演,制作成VCR、MTV,大力宣传武义,扩大武义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各县、市文化交流,充分展示、宣传、推介地域文化特色。

  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继续实施延福寺景观提升工程,挖掘延福寺文化内涵,使其更好地发挥社会效应。加快实施明招文化园工程。争取吕祖谦及家族墓科学考古开展。加强俞源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工作,做好俞氏宗祠、俞涞古宅、陈家厅等修缮工程。继续开展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加大“民办公助”项目扶持力度。开展县保单位“四有”记录档案编制等工作。

  三、围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免费开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提供的设备和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工程、“民生大篷车——送文化”等活动。丰富阅读推广活动,举办“明招人文讲坛”和各类展览。加强家谱等珍贵资料征集工作。

  四、围绕非遗保护利用,不断加强非遗挖掘与传承工作。

  争取启动武义非遗展示馆新馆建设,推进非遗馆项目方案立项和建设工作。规范非遗申报工作,加强传承人管理、服务工作。认真开展2017年省级传承人申报、市级非遗名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展示展演活动。推动非遗产业化,开展武义非遗项目资源整合,指导创建“非遗超市”,为老艺人非遗产品销售搭建新平台。

  五、围绕文化市场监管,积极推进平安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制度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文化市场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部门联合协作机制,健全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农村集贸市场、工业园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监管,加大非法大蓬演出团体、无证游商、地摊、非法出版物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版权整治工作。

  六、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进一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优化结构、层次,提高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效益和总量。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引领作用,培育产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项目带动强劲的文化产业。支持民间资本组建股份制多元化民间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以加快推进“扑克小镇”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武义扑克产业。加大对民营表演团体扶持力度,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加快推动形成武义特色民营演艺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