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义县总工会!
武义总工会
杨森材--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发布日期: 2018- 06- 13 15:29 浏览次数:

杨森材,男,1946年出生,浙江义乌人,中共党员,经济师。武义县财政局局长。中共武义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共金华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金华市第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8年国家人事部、国家财政部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杨森材担任县财政局局长后,大刀阔斧开展工作,作风雷厉风行,选用人才任人唯贤,狠抓“三财”拓宽业务,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很快打开了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他深入调查,把一批素质高,作风正,业务精的青年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委以重任,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在班子里,杨森材不论资,不排辈,不搞家长制,不搞一言堂。每遇重大事情,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

为了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杨森材经常组织党员干部上党课,开展宗旨观念教育,社会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倡导干部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奉献。抓好系统内的行风建设和形象工程建设,开展争创“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和“三爱一树立”等活动,激发大家敬业爱岗,积极上进。他还积极创造条件,每年定期举办干部业务培训班,选送中层以上干部去浙江、上海、江西等地财经院校深造,并向浙江省教委积极争取批准在武义设立了浙江财经学院大专教学点,给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充电”的机会。全局干部大中专以上学历达95%,提高了干部业务素质。

杨森材认为加强队伍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从严治干,建立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令行禁止的财税干部队伍,把财税干部培养成热爱财税的奉献者,精通业务的进取者,公正廉洁的执法者,文明高效的服务者。他和局领导班子一起,建立健全干部选拔,廉政建设,内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承诺制”。杨森材身先士卒,班子成员积极垂范,全局上下敬业、奉献、廉洁、高效之风蔚然而成。

杨森材和局领导班子精心构思“生财”、“聚财”、“用财”这三篇财政工作的文章。首先抓好财源建设,扶持农业巩固基础财源,择优滚动支持建设效益财源,致力资源转化建设再生财源,狠抓技改挖潜壮大骨干财源,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建设新生财源,创办服务实体建设替代财源,使之多、快生财。把好聚财关,严格依法治税,加强征管,挖掘潜力,努力壮大地方财力,在进一步加强中央收入征管的同时,积极推进和完善地方税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地方税收征管体系,确保已经实现的财政收入能完好快捷地征收上来,汇聚集中起来,用财之际,量入为出,有多大马力,加多大速度,算好收入账,盯紧支出账,留有余地,以备急需,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到最为重要的地方,发挥其最大作用。

杨森材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终于开创了武义县财政工作的新局面,1998年已达总收入13537万元,比90年翻三番,连续四年收支平衡。

武义县是个革命老区县,也是浙江省8个贫困县之一,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少,财政收入增长缺乏后劲,而刚性支出却又不断增加。杨森材担任财政局局长后,消灭了逐年增长的赤字,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每年年初,杨森材总是带领局里的同志深入基层和企业调查了解,测算新一年的税源情况,召开座谈会,分析本县的税源结构和增长潜力,分析完成任务的有利因素,寻求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的对策。要求全局干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税收征管,切实堵塞税收流失的漏洞,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

他在新税制的实施到税收征管改革中,按征管新模式和“两少三高”的要求,撤并了九个财政税务所,成立了一个直属税务分局(财政分局)和三个农村中心税务所(财政所),分别建立了办税服务厅,初步建立了适合全县实际的税收征管新格局。1994年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后,每年节减公医费用支付100多万元。

杨森材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高时达255/155,且患有肾结石、胆结石等症,可他坚持每天早半个小时上班,迟半个小时下班,晚上,双休日经常回办公室加班加点。他妻子说:“老杨工作忙,不仅忘掉家,忘掉老婆孩子,也会忘掉他自己。”1997年8月,杨森材胆结石并发,疼痛难忍,额头土豆大的虚汗直往外冒,同事们都劝他不要办公了,赶紧去住院治疗,当时正逢浙江省国税、地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为了妥善搞好两套水务机构的进一步分设工作,杨森材硬是挺着,直到国税、地税机构分设工作圆满完成。

杨森材住院手术期间,身在病房心系工作,时刻惦记着局里的事。按医院规定,像他这样动过大手术的病人,得住院、休息3个月。可刚住了3个星期,杨森材便说服医生,带着一大包药出院上班了。

“摆在桌面上办事,挺起脊梁骨当官。”这是杨森材的座右铭,他担任县财政局局长10年来,以财政纪律、税收法规为己任,无论是谁,只要谁亵渎国家财经法纪,他都要进行坚决的斗争,以捍卫国家财经纪律和税法的尊严。1994年5月初,县财政局根据浙江省关于开展全省性非经营性发票大检查的文件精神,向全县发文,要求各地有关单位于5月底前自查完毕。一个月过去了,全县各地均完成了自查任务,唯独有个镇迟迟不查。县财政局派监察小组进驻该镇,当日查出8万多元资金收入不入账,公款私存、公款私贷,占为己有等违法行为。杨森材以一个共产党员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排除种种干扰,冲破层层阻力,与不法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场由县财政局监察小组监察发票引发的廉政风暴在该镇迅速掀起,经过县纪委、检察院的不懈努力,经过县委常委会上的激烈争论,终于立案侦破了该镇10多名镇干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将罪犯绳之以法。

杨森材铁骨丹心,一身正气,严肃执法,敢于斗争,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带领财税干部查处一系列违反财税法纪的大要案,为国家挽回了巨大损失,仅1997年一年,他们就查处违法违纪违章案件200多起,查补违法违纪款及罚没款300余万元。在与罪犯斗争过程中,有人冲到他办公室无理取闹谩骂,有人找上门威胁恐吓,有人扬言要给他“好果子吃”,而关心支持他的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杨森材却早已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说:“共产党员随时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

杨森材廉洁自律,乐于清贫,拒贿谢绝请客送礼是出了名的。“谁给老杨送东西,谁就要出洋相。”成了廉政名句。杨森材担任县财政局局长期间,帮助过很多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度过了难关,企业感激他,或给他送礼,或给他送钱,或给他送购物券,他能退则退,不能退上交国家。杨森材数十年如一日,勤政廉洁,敢作敢为,克己奉公,工作出色,他为国执法,为民理财,成了人们学习的楷模,他二十多次被县里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十佳党政优秀领导”、“十佳公仆”,1995年被浙江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评为全省财政系统监察工作先进个人,1996年被省纠风办评为全省行风建设先进个人,1997年被评为全国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工作先进个人。他的先进事迹被全国各级报刊广为宣传报道。他的工作照片登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共产党员》封面人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