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我县技术人员对外露稻桩二化螟残留虫量及化蛹进度调查,结合我县水稻布局情况,及近期天气情况分析,今年我县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偏迟,总体发生程度中等,局部有大发生趋势。
二化螟是水稻重大害虫之一,近年来部分稻区二化螟对主治药剂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缺乏防治的高效药剂,危害逐年加重,防控形势严峻,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县调查越冬后二化螟南部山区纯单季稻种植区残虫量较少,少量田块亩残虫量过万,全县加权平均残留亩虫量3992条,比去年同期高1.93倍。
防治意见
(一)灌水杀蛹 对冬闲田进行翻耕,将残留稻桩、稻草翻入土中,并灌水淹没(低茬收割或者粉碎稻桩的稻田,也可直接灌深水淹没稻桩),保持 5-7 天,杀灭越冬螟虫,降低虫源基数。
(二)生态调控 1、种植诱虫植物。在稻田边、田区机耕路两侧种植“香根草”,丛距 5-10 米,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减少二化螟在水稻上的着卵量,减少对水稻的危害。 2、种植蜜源植物。在田埂边种植芝麻、大豆、硫华菊、波斯菊等植物,为天敌昆虫提供食料和栖境,通过天敌减少二化螟的数量。
(三)物理防治 1、性信息素诱杀。可从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杀雄性成虫,大面积连片使用时平均每亩 1-2 个诱捕器。诱捕器放置高度高于地面 50-80cm。
(四)科学用药 5月中下旬在卵孵高峰至2 龄幼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推荐药剂:(1)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5-30毫升 (2) 10% 阿维·甲虫肼悬浮剂40-50毫升 (3)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40-50毫升。农药任一种冲水45公斤喷雾防治,防治时田间持浅水层并保水5天以上,注意农药交替使用减缓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