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19W/2021-233287 | 发布机构: | 大田乡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10-21 15:44 |
金华武义县创新推出“富民增收20招”组合拳,深耕云乡沃土、两山转化,今年上半年,武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7%,位列山区26县第一。
每周一,来自杭州的吴瞒女都会在武义县岭下汤村碗铺自然村一间二层民房里开始一周的工作,周末再回杭州的家。吴瞒女开着一间工作室,主要是绘画心理疗愈和手工编织,一直想要找艺术和大自然相结合的空间,去年年底,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碗铺村,更让她惊喜的是,村里的闲置农房经过统一修缮翻新后正在招租。吴瞒女说:“租金还可以,不到两万一年。有的人会觉得你城市到这个山间会不会很孤单,我说从来都不会,每天其实很多人来来往往的,他们会来参观,我也会交流一些作品。”
碗铺村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老人多,老房子也多。2018年开始,村里将闲置农房从农户手中集体打包回收,通过公司化运营,统一包装后对外出租。岭下汤村第一书记范益晖说:“村集体以22块钱一平方的形式租回,大概每栋房子三千块钱一年。租过来以后我们通过政府项目的包装改造提升,把改造后的农房全部租给商户、工作室,大概两万块钱一年,通过差价为村集体增加一部分收入。目前老房子已经有六栋装修好通过这个项目租出去。”
闲置农房这样的冷资产要转化为热财富,引来人气很重要。碗铺村主打青蛙童话村的概念,引入美术、摄影、婺州窑、手工制作等8个工作室,形成了文化创意、教育研学、乡村旅游等多个业态,年游客量在10万人次以上。碗铺青蛙童话村运营管理公司负责人戴俊说:“我们设计这个村是以旅居跟亲子教育为主,后期我们想打造蝴蝶谷、生态舞台、动物家园、亲子家园等,是一系列的二期三期规划,就等于现有的这个村每一个角都是可运营的。”
现如今,在武义不少乡村,村民们都尝到了“资源”变“资产”的甜头。一大早,松树下村下徐宅自然村村民程珍香,来到村农业开发公司种植大棚内,开始移栽三叶青幼苗。
“今天六点钟出门要下午大概是四点多回家,两百块钱有的。(收入你满意吗?)满意,很高兴了哇,对我们来说不要出去打工,门口有钱赚很高兴了。”
程珍香干劲十足,不仅因为手头的活多劳多得,更在于她的“股东”身份。2015年,以种植发展林下中药材为主的下徐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全村314名村民以林地入股,一人一股平均分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以农业种植为基点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树下村党支部书记张璐说:“我们现在示范产业园面积有800多亩,单三叶青这块有170亩已经种植下去,今年第一批40亩采收即将在十一月中旬左右,毛利润在300万元左右。到现在种苗对于村集体收入每年就已经有二三十万元的提升,后期产出效益后我们会拿出40%到50%用于公司分红,另外的50%作为后期基地、公司发展运作的资金。”
全面盘活农村资源,帮助农民在身份转换中实现增收致富,这是武义县“富民增收20招”里的妙招。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旭琴说,截至目前,全县39个村集体从农户手上流转土地9000多亩,通过“土地银行”,为8个乡镇成功招引18个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投资2200万元,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今年年底前,要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李旭琴说:“要达到50万元收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第一由薄弱村村集体作为公司股东搭建强村平台推进集体资产化零为整,争取每年分红10%左右;第二畅通两山转化渠道,薄弱村将村里的集体房屋山林田地资产,经营使用权折算成投资和自筹资金入股强村公司,实现资源到股权的转化;第三就是强力推进强村项目,村集体享入股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