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单位应组织召开一次消防安全专题会议,分析评估复工复产后本单位、场所的火灾风险,明确、压实各部门、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强化风险管控,因疫情等导致人员流失、空缺的,要及时补缺。
各单位对防疫用品的存储和使用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酒精、消毒剂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要大量囤积,储存时远离火源、热源和电源,用毕及时密封存储。室内尽量避免酒精喷洒消毒方式,电气设备表面消毒前应先关闭电源,采取擦拭方式。
按照“先排查、后复工”的原则,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违规敷设电气线路和使用大功率电器、违规设置员工集体宿舍、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等突出问题,结合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划定标线标识、清除障碍物,确保消防车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
复工复产前,对办公、生产、仓储、经营、宿舍及食堂等区域的电气线路、用电设备、消防设施器材、厨房油烟管道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维护和清洗,确保各项设施设备运行正常。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复工复产前整改完毕。
采用网络会议、网络云课程等形式,开展全员(特别是新入职员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使全体员工掌握本场所火灾风险,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和管理要求,会报告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利用单位场所LED显示屏或公告栏播放、张贴消防安全提示,增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
完善灭火和疏散预案,明确应对程序和人员分工,组织开展灭火和疏散应急演练。加强值班值守,加大巡查检查频次和力度,消防控制室、微型消防站人员要加强值班值守,保证24小时在岗在位,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快速高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