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23X6/2021-224647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3-11 11:19 |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年,也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有机、品牌、智慧”,深入实施农业提质行动,推动实施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小康,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06万亩,同比增0.86%,粮食总产5.84万吨,同比增5.03%;油菜播种面积2.57万亩。全县茶园面积11.22万亩,全年产量1.72万吨,产值11.08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301吨,产值8.47亿元,武阳春雨系列茶产量3477吨,产值4.89亿元。全县中药材(含灵芝、莲子)面积2.59万亩,产量0.3万吨,一产产值2.6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12亿元左右。年末生猪存栏12.7777万头,全年生猪出栏20.0329万头;猪肉产量1.5658万吨,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生猪增产保供任务目标。水产养殖面积15720亩,基本保持稳定,水产品产量7851吨,同比增长5.45%。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着力打造特色亮点。数字化农业推进显成效。积极开展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建设,已建成省级数字化工厂示范点1个,新增省级数字化工厂示范创建点3个,落实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5个、数字化种养基地改造12个。省、市农播示范基地先后落户我县,列入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总额18.1亿元,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获彭佳学副省长、市委陈龙书记的批示肯定,并作为全省唯一县级样本入选《浙江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典型案例》。品牌建设传捷报。“武义绿茶”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浙江省仅2家,全市唯一。武义县被认定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入选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柳城畲族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宣莲)。新增中药材产业国家“健字号”产品3个。更香有机茶业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武阳春雨”顺利通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复评。政务信息被省级以上平台采用6篇以上;获《人民日报》《央视》正面宣传6次,《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正面宣传30多次。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快。先后三轮为全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每人发放200元爱心消费券和200元生活物资券,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因疫情影响导致生活成本增加问题,降低因疫返贫风险。共发放消费券155.42万元,物资券153.22万元,覆盖低收入农户5600余户。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情况全面消除,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度增幅15.2%。生猪保供任务完成早。省定任务本生农业年出栏9万头仔猪养殖项目已基本完成设备安装,12月中旬可实现竣工投产,3家新增落实场也已进入土建阶段;1-11月,实现县外引种母猪2621头,现实商品代母猪留种5616头;已提前超额完成省定增产保供任务。全县新增创建并验收通过省级美丽牧场4家;新增有机认证草食动物460头,实现全市唯一一家有机家禽养殖基地落地武义。举办会议培训层次高。2020年全国边销茶专委会工作会议在武义成功召开。全省食用菌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项目(香菇)中期交流培训会在我县举行。全省抹茶全产业链技术培训班在武义举办。举办了2020年首届国际茶日系列活动。开展了2020武阳春雨系列茶产品金奖产品评比和春雨二号产品评价会。举办“武阳春雨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协助举办“厚德滋福”2020年武义县延福寺祈福茶会。
(二)做精做深有机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成功创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2020年新增郁清香茶业、雅绿茶厂、丰华农业、合众生态茶园等4个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县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到6个。推进有机农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鼓励有机茶产品销售奖励细则》,有机茶奖励政策从认证基地建设向产品销售端延伸;印发了《2020年度有机农业发展政策兑现通知》,启动有机认证与基地建设奖励申报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新受理禾雨公司、根华家庭农场4家主体5个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材料,完成更香有机茶业、创新食用菌、叶荷垅家庭农场公司3家主体7个产品绿色食品续展认证,完成茭塘水果、龙眼山粮食等12家主体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县级以上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检786批次,总体合格率99.36%。截至目前列入考核的省级例行监测抽检85批次,合格率100%。完成乡镇农产品定性快速检测5032批次,合格率98.83%;生猪尿样快速检测8064批次,合格率100%。做精做优畜禽产品。先后针对“北极猪”等5家优质畜禽生产和加工企业开展提升改造,推出了无抗猪肉、猪肉深加工产品、有机牛羊肉、优质禽肉及深加工产品、新鲜禽蛋、禽蛋深加工产品及优质中蜂产品等6大品类优质品牌畜禽产品投放市场。转型提质加快渔业发展。落实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和规模化繁育基地及尾水治理建设项目,高标准完成韶华珍珠养殖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并通过省组织的验收。不断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组织渔政巡查79次,受理举报电话214次,出动执法人员642人次,收缴电鱼器具14套,清理违规网具22副;顺利完成绿剑春季、夏季、秋季专项执法行动。截至目前,行政处罚立案34起(其中1起移交公安),办结27起,收缴罚没款5.02万元,受理农事纠纷调处28起。
(三)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启动了《武义县农业产业专项规划》编制,完成了《武义县农业生产力布局规划(初稿)》。“一区一镇”全面推进。全面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任务。累计投资7941.12万元,创成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白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有序推进。出台《武义县白姆乡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目前已完成进度90%。继续推进省、市级特色农业强镇提升建设,下达强镇建设项目14个。农业主体培育力度加大。完成武义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家企业顺利通过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复评。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指导,新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市级6家、县级12家,拨付奖励资金18万元。完成51家省市县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监测工作。完成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建设项目立项两批共18个项目,总投资468万元。农业品牌建设长足进步。组织12家企业完成“金农好好”市级区域公共品牌申报。积极组织农企开展2020年农业企业品牌价值评估,2020年全县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品牌价值17.209亿元。启动“武义宣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参评工作。推动畲家蓬糕、千层糕参评“浙江农家特色小吃百强”,“武义艾糕”获评“浙江农家特色小吃百强”称号。完成“品字标浙江农产”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农业主体参加各类展会。2020年共有25家次企业的200多种名优农产品分别在全国农交会等展会上展出,安徽农博会上更香公司产品荣获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9月26日在履坦镇成功举办了2020年中国武义农民丰收节。修改并发布《武义县武阳春雨茶商标管理办法》,加盟企业20家以上。2020年武阳春雨茶品牌估值20.4亿元,排名42位。
(四)做优做新智慧农业。实施公共服务及产业数字改造示范工程。大力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建设武义农业大数据中心,目前项目建设进度完成70%。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万村联网自主建站率达100%,规范率达95.2%。全县农民信箱共发布信息463条,群发短信1860多万条。推进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按照《武义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以“智慧乡村、数字田园”为发展方向,三大工程9个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中寿仙谷公司“灵芝基地大棚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特色中药材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已完成项目建设。9个项目目前累计完成投资5840万元以上。寿仙谷国药基地、品高基地获评市级农旅融合示范基地。提升农业数字化生产水平。积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茶叶、食用菌等主导产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水平。通过推进“双百共富”菌种生产线建设、茶叶数字化生产建设示范项目、抹茶数字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等措施,有序实施中药材和食用菌产业数字工厂示范工程。浙江乡雨茶叶有限公司、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武义本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创建主体。推进“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完成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示范基地与省级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创建申报,履坦镇已通过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乡镇市级验收、武义县锦旺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已通过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市级验收,武义明达粮食专业合作社已通过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市级验收。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武义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平台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全县完成农机具保养维修516台套,完成水稻机耕作业4282亩,机插作业23.95万盘,飞防植保作业4204亩。
(五)纵深推进和美乡村。常态化检查指导重点村建设。督促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履坦镇范村和坛头村加快建设进度,目前范村已完成建设任务,坛头村已完成70%以上。柳城镇上黄村及时开展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其方案被评为省级优秀。创建熟溪联盟溪里、履坦镇坛头等10个新时代美丽示范乡村,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优秀村比例达85%。基本完成柳城、桃溪2个省级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建设。推进“三资”智慧监管系统。完成履坦镇郑村三资智慧系统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完成历史数据备份,在试点基础上为全县全面推广使用做好准备。完成换届前村集体财务审计清理。对全县258个行政村和3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2017年以来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通过审计完成整改293个问题,回收党员干部拖欠承包款33.5万元和换届三资拖欠整改14.43万。共计清收47.93万元。持续聚焦集体经济消薄。年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已达237个,占全县行政村的92%。其中省定薄弱村已达80个,完成今年省定任务的267%。推动武义海宁山海协作飞地抱团消薄项目开展,完成对海宁”飞地抱团”项目1.2亿元的投资,2020年度项目实现分红1200万元。
(六)不落一人脱贫攻坚。落实产业扶贫项目。2020年中央、省级专项扶贫资金5703万元,新立项食用菌产业扶贫、大田乡农创+民宿园等26个产业扶贫项目,已落实补助资金6125万元。全面完成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情况消除工作,全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5.2%。逐户结对助力帮扶。出台政策,县领导带头全面落实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为全县5600余户低收入农户每户确定1名结对干部并定期开展集中走访,实现结对率100%,走访率100%,帮扶率100%。以帮扶工作手册、幸福清单及结对帮扶卡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干部在推进低收入家庭高水平全面小康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凝聚各界帮扶力量。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陆春耕、武警浙江省总司令员卢斌、武警浙江省总队金华支队政委赵海艇、副政委徐高峰先后到我县少数民族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我县15家生猪养殖企业积极响应“百场万猪助小康”脱贫攻坚活动倡议,为全县62户因病、因灾低收入农户捐赠物资9万多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健康补充保险。2020年,全县7507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享受健康补充保险政策,补助资金150.14万元。截至12月底,赔付医疗费用104.73万元,2854人获得理赔;另922人享受2019年度保单住院津贴政策,共计金额20.34万元。
(七)不断深化农业改革。标准地改革稳步推进。新增“标准地”面积7656.818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91.4%。完成存量认定面积9778.8亩,完成年度任务的325.9%。完成“标准地”项目总投资8034万,完成年底任务的100.4%。发布“标准地”招商引资项目5个,建成“标准地”高质量示范项目1个。农用地整治破冰前行。出台农用地整治初步方案,建立苗木逐年退出机制,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种粮属性。以熟溪联盟、壶山街道、王宅镇、履坦镇为试点,率先开展整治动作,全县完成“非粮化”整治4762亩。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1.6871万亩,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积极落实农田水利维修项目,完成2020年农田水利维修项目,惠及9个乡镇街道共22个行政村。
二、存在困难
(一)部分重点工作推进较慢。今年生猪保供工作虽然有3个重大项目在推进中,但因各种因素导致进度较慢,目前完全完成的还没有,接下来要抓紧最后一个月,全力推进项目进度。拖拉机报废比例也较低。从全市范围看,目前报废淘汰变型拖拉工作武义的完成比例较低。目前已与电视台、报社、广播等加强政策宣传,尤其是在镇、村加强宣传,力争加快进度。
(二)非粮化整治效果不明显。开展非粮化整治工作以来,已整治完成4762亩,也向金东等做的较好的地区学习,通过发放限期整治补贴提高整治积极性,但从整体看,整治效果仍不明显。
(三)扶贫产业项目成效不佳。乡镇(村)对产业扶贫工作重视不够,对项目谋划不多。扶贫产业入库项目少,已入库的项目质量不高,已立项的扶贫产业项目推进速度不快,扶贫资金的效能未充分发挥。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聚焦“有机、品牌、智慧”,深入实施农业提质行动,贯彻全省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袁书记讲话精神,开展“六美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三农”工作“369”行动,协同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抓牢猪粮保供,稳住基本盘。提高站位,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生猪保供。示范引领保障粮食安全。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立省级水稻千亩示范片3个、县级水稻百亩示范方15个以上,持续提升全县水稻种植水平,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在13.9万亩以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防复结合做好生猪保供。一手抓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一手抓生猪复养,确保生猪出栏21万头以上,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加强对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监管,巩固五水共治成效;开展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试点行动。
(二)抓紧大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提质。继续推进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进程;着力抓好食用菌“双百共富”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力争提前完成一期工程并投产使用;加快推进本生农业等生猪保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实现产能;协同推进海宁山海协作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管好用好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数字化助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程;挖掘培育数字化控制及智慧茶园,新建2个智慧茶园示范点;开展“机器换人”省级示范基地创建。开展中药材公用品牌“武七味”遴选和宣传;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白姆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力争通过验收认定。做大品牌茶业,规范实施《武阳春雨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武阳春雨茶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创建清水养殖武义“清水鱼”品牌;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以上。全县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稳定5万亩以上,有机农业产业链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三)谋划共享乡村创建,激发农村活力。按照袁家军书记“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字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的六美要求,借鉴东阳市共享田园的做法,出台《武义县共享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县选取具备六美之一或多美潜力的区域,适时开展共享乡村创建,打造具备“活力、兴旺、秀美、智治、淳美和甜美”之一或多个特性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继续推进2个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履坦镇坛头村和柳城镇上黄村)。力争完成10个以上村点的空心村改造提升,改造面积10万平方以上,安置农户600余户。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财政扶持力度和农村公厕管护力度。全面推进“三资”智慧监管系统,探索乡镇“三资”代理中心代理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改革。
(四)巩固扶贫工作成效,增强造血功能。持续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创新思路寻求优质产业扶贫新项目、大项目,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能,提升扶贫项目收益,增强扶贫项目造血能力,助力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增收;防范9000元以下现象反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化下山异地搬迁,研究出台下山搬迁农户山林资产管理办法,做好人口搬迁集聚后的下半篇文章。
(五)强化农业综合执法,护航扶农强农。持续加强农资投入品市场监管,依托新建成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进一步加强对肥药双实名双定额的管控。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加大非法捕捞乱象整治力度。组织开展“双随机”检查,力争 “双随机”事项覆盖率达到100%,“双随机”一般事项抽查率达到5-10%,其中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占比达到5%。同时,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应用,对失信者、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抽查比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