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7234716515558/2021-224716 发布机构: 县气象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3-12 10:41

武义县气象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来源: 县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1-03-12 10:41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一、2020年天气概况及气象预警服务

2020年1-10月我县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且时空分布不均,日照时数偏少。

2020年5月29日我县入梅,为近四十年来最早(1973年5月14日入梅),7月18日出梅,梅雨期达50天,较常年偏多28天。梅雨主要呈现入梅早、梅期长、梅雨总量大的特点。全县累计梅雨量大部分地区450~550毫米,南北局部600毫米以上,最大雨量点茭道706.3毫米,县城536.4毫米,梅雨量较常年偏多一倍以上(常年梅雨量258.3毫米)。梅汛期武义县经历5轮强降雨及多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期间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8次,制作决策服务材料16期,发布预警信号20个,发布预警服务短信103条188490条次。

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造成我县中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12年站点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雨量点桐琴镇芦北小学达137.7毫米。武义县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这是我县首次发布的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截止11月18日,共发布《重要气象情况汇报》12期,《气象信息内参》65期,《春运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3期,《茶叶专题气象服务》6期、《两会专题气象服务》5期,《森林火险预警专题气象服务》3期,各类预报预警服务短信249条,接收人次达459405人次,为电视台、报社提供气象稿件10余篇,每周一以内参的形式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一周天气趋势预测”和服务建议,每周两次(周一、周五)通过短信平台为农业大户、百强企业等发布一周天气趋势预测,同时各类天气预报信息还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96121”自动答询系统、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气象微博、气象信息交流钉钉等多种媒介对外发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做好省政协“六送下乡”对接工作。今年省政协“六送下乡”“两走进”活动走进武义,为做好“送气象科技下乡”,气象局积极对接,争取省气象局项目、资金支持,共确定“送科技下乡”活动服务内容5项,其中培训指导类2项,项目建设类3项,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提升武义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校园气象科普基地,此外将武义旅游景点纳入浙江卫视天气预报节目,进一步提升景点知名度。

2.开展茶叶精细化服务示范点建设 深耕茶产业气象服务。利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目视判读与自动分类技术,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绘制了武义县2米分辨率,茶叶示范园区1米分辨率的茶园现状分布图。建设“智慧茶园”气象监测站1个,并将武义县茶园实况图与省台智能网格预报相结合,对武义县十大茶园开展精细化的预报服务,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气象实时监测、在线诊断、精细化动态预警和影响评估。基于武义县气候资源、生态环境、茶产业现状以及武阳春雨茶叶品质特性,开展田间试验,构建武阳春雨茶叶气候品质评价多源信息数据库,开展武阳春雨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提升品牌效益。

3.积极开展浙江省文明单位创建。以浙江省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号召力。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管理社会气象能力,不断深化创建内涵,并在7月1日县文明办举行的省级文明单位创建集中展示评审会中,以91.02分排名第一的成绩被推选上报至金华市文明办。

4.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建设。经过前期调研,与武义县芦北小学合作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建设。通过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在场所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化建设;通过制定气象进校园活动策划方案,确定年度科普系列活动。结合“3.23”世界气象日和“5.12”防灾减灾日针对芦北小学学生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目前武义县芦北小学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已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5.开展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通过实施武义县后陈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项目,将后陈村建设为一个在乡村治理(气象科普)方面具有领先型、代表性、示范性的气象服务新型示范点,提高公众的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灾害防御技能,让公众在游玩中学会气象灾害的自救互救技能,了解气象、提高气象信息应用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从而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体系。截止11月18日,后陈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已完成前期在线询价和设计工作,目前正在施工建设,预计12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6.开展国家气象站观测场标准化改造。根据省市气象局要求,2020年我局开展国家气象站观测场标准化改造工作。参照标准化方案,武义国家气象站需变动仪器设备18项,其中包括10米风塔的整体迁移,并解决观测场线路老化,桥架设计缺陷等问题。该项目目前正在施工,预计12月中旬完工。

7.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2020年,县气象局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和防雷技术专家对全县范围内易燃易爆危化场所的防雷安全有关制度、应急预案和演练培训、预警信息的接收与传递、雷灾事故上报、防雷检测及隐患整改、防雷档案管理等情况进行执法检查, 对旅游景区开展双随机检查并会同县文体旅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保障防雷安全。2020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企业49家次,出具限期整改责任书24份。

8.开展党建+科普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宣传。为深入做好全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气象局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气象业务,多方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先后开展3.23网上气象科普宣传、网上气象课程、为学校、防化专业民兵等举办气象科普讲座,年内完成对全县129名全科网格员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1次;到社区、乡村发放科普宣传册、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志愿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此外,4月8日在中国气象报第四版整版刊登《乡村振兴正当时 服务为笔绘画卷》宣传文章。

9.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完成人影设备年检,作业人员培训和备案工作,作业设备可视联通条件已具备,并于1月11日上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次,共发射人工增雨火箭弹4枚,作业影响面积300平方公里左右,预计增加降水量40%,增水效果51万吨。

三、存在的问题

1.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强。服务农业、旅游等行业的气象监测能力比较薄弱,气象预报准确率、精细化水平和预报时效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需求。

2.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不足。城乡、区域、群体之间存在差距,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响应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亟待强化。气象科技领军人才缺乏,气象科研不够深入,本地化开发应用的科技支撑能力与武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2021年工作思路

1、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服务,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重点做好灾害性天气,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警服务;做好政府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加强决策服务智能化,明显提高预警服务时效性。

2.深入开展茶叶精细化气象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完善武义县茶园精细化预报服务,特别是气温等要素的预报;结合全县“智慧茶园”建设和区域站加密建设的要求,在全县不同海拔、不同区域建设茶叶小气候监测站,构建县域茶园小气候监测网。

3.发挥气象校园科普基地实效。通过开展气象讲座、组建气象观测社团、气象科技主题研究、气象游学实践等活动丰富建设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深化与环保联合会商机制,继续开展大气环境与污染物扩散的分析研究。

5.完成气象“十四五”规划。根据省、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武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完成武义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