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518/2021-224731 | 发布机构: | 白姆乡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1-03-12 15:04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白姆乡党委政府紧紧依靠全乡人民,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硬、两战赢”,攻坚克难,扎实履职,全面推进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2020年主要工作
(一)守土尽责,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乡干部群众全员发动、全民参与,狠抓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疫情防控取得重要成果,为武义“无疫”作出了白姆贡献。一是强化精密智控。按照“严守小门”的要求,严格落实各村防控工作,设置党员先锋岗,做到“逢车必检、逢人必查”。认真开展网格化全覆盖排查,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掌握湖北籍、重点国家人员来武返武情况,逐一建立台账动态跟踪,按要求落实医学观察措施,严防输入性病例,确保不留死角。二是强化严抓严管。严格执行指挥部令,加强对各重点场所的巡查,严厉打击各类违反相关规定活动,尤其是对聚众赌博、拒不配合防控措施、拒不配合健康登记、隔离措施和涉及疫情的造谣、传谣等违法行为采取严查严罚措施,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三是强化宣传发动。利用平安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网格入户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营造了全民抗“疫”的强大声势。
(二)对标先进,后发赶超谋求进位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争先进位”活动的部署,以争创各类先进为载体,围绕“有机农业第一乡”目标,对标婺城区安地镇,深化“绿色+”“有机+”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省级有机茶药农业科技园区。深化落实争先进位活动,今年4月份,组织部分乡村干部及企业代表赴婺城区安地镇考察学习,对标学习安地镇的旅游业、农业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寻找差距,看清短板,争先进位。深化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以推进“茶”、“药”产业建设为核心,优化白姆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开发和利用全乡资源和空间,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有序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茶、药产业,总投资1252万元。目前,2个中药材示范基地已完成建设,2个约53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基地已完成工程量的90%,农产品加工园完成总体工程的95%。深化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依托 “寿仙谷药业”国药养生龙头企业,提升科研创新、农技培训,促进一、二、三产有效融合,目前“一心七园”各区块正在稳步建设中。
(三)不忘初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抓好党委自身建设。在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中,乡党委首先把加强团结放在第一位,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会、党政班子联席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制度,用制度建设保证了党政班子自身建设。其次把加强学习作为推动工作扎实开展的重要手段,依托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班子成员当中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组织机关干部定期开展集中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二是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按照抓培训提素质,抓考核增动力,抓人才建队伍的思路,全乡党员干部及11个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增强了发展意识。借助远程教育,采取上党课、观看红色电影、学习先进事迹的形式,不断深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与管理。切实加强和改进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理顺两委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原则,实施了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承诺,形成了班子和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格局。
(四)狠抓实事,群众福祉有效增强
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办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落实便民改革。依托党群中心、便民中心,做好民情民访代办代跑、矛盾纠纷调解等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巩固“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改革成果,今年以来,共办理31件民情民访代办事项。。二是兴办为民实事。重点办好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生态公墓建设等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目前集镇区污水零直排区基本建设完成,完成了麻阳片、后树片共17个自然村的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项目,完成谢坑自然村的供水工程,新建了松树下、河山、黄泥坑、八百等4个自然村的生态公墓。三是加强文化内涵建设。开展“金华好人”、文明村等选评活动,深入开展村级文化礼堂建设,为人民群众茶余饭后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乡风,目前麻阳村、伍家坞村和水阁村文化礼堂建设基本完成,长蛇形村文化礼堂建设也即将完成。
(五)标本共治,生态环境加快改善
持续巩固“三改一拆”整治成果,加强拆改力度,目前累计拆除违建1051.3平方米,完成全年县级目标任务的105.13%。积极组织开展河湖长制“四化”试点工作,提升河湖长制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深入开展治水督查业务技能竞赛,完成4个自查问题和10个交办问题整改。完成2020年农村污水标准化运维提升工程改造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污水直排、散排、乱排问题。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户分类、村清运”基本全覆盖,实现各类垃圾分类分拣、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
(六)多措并举,民生保障持续发力
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把更多财力物力向基层和困难群众倾斜,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是持续优化社会保障。深入开展低保、五保、助医、助学、助残、临救、住房困难等底线民生工作,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完善养老照料服务中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目前共完成7315人基本医疗征缴和5682人大病选缴。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来料加工等产业扶贫,充分发挥民政救助作用,做好低保、低边的申报救助和各种灾害救助、退伍军人优抚慰问工作以及水库移民项目的申报和建设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对全乡234户低保户全面开展低保复核工作,对其中27户38人因死亡或条件好转的低保户进行清退,新增低保人员19人,完成了4项水库移民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持续加强社会治理。深入推进“以房管人”基层治理工作新模式和农村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成立武义首家公益诉讼联络站。积极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共调解矛盾纠纷39件,共受理信访来信3件,来访16件,来电、网信57件。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辖区无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三是持续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脱贫,绝不返贫,白姆乡大力实施各项扶贫重点工程,发展产业,努力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细化措施,深入基层,落实帮扶任务,走访了324户困难群众,了解其近期的生产、子女就学、医疗、住房、政策帮扶等情况,研究解决扶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和返贫群众的脱贫方法,确保扶贫工作完满完成。
(七)落实责任,深化清廉村居建设
一是紧扣党委主体责任。乡党委常态化开展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重点开展第一种形态,通过监督、提醒、教育和批评经常化、常态化,拉起防止村干部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乡党委、乡纪委联合对长蛇形等11个村的33名村主职干部开展党风廉政约谈3次,约谈比例达41%。针对约谈村现存的或是隐性存在的党风廉政风险点开展提醒教育和监管,推动“两个责任”落实常态化。二是落实纪委监督责任。乡党委一直把案件查处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职责来抓,积极协调,督促查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批,绝不姑息手软。今年以来,我们先后立案查处违纪案件4起,处分党员干部2名,核实信访举报6起,目前已办结5起,公开反馈2起。三是开展清廉村居建设。今年我乡已全面推进村监察工作联络站全覆盖。一方面动员全乡37名监察联络员,织密村级廉情监督网,对村务决策、三资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标后监管、农民建房、惠民政策、作风纪律等进行实时监督。结合每月工作例会制度和廉情民意箱,网罗各方信息,畅听民情民意,做好群众来访接待记录,一月一汇总,第一时间掌握廉情,第一时间解决萌芽,真正打通监察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以村居巡察整改为契机,切实发挥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的“利剑”作用,督促各村深入开展全面整改。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坚持绘好山水田园生态画作为经济发展的思路,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出新出彩。充分发掘白姆文化底蕴,利用生态保护空间,积极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布置各类生态旅游项目。依托寿仙谷、更香等龙头企业,做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深化文章,大力发展国药、茶叶特色产业,打造集观赏、旅游、销售、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继续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精品村建设,做好水阁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一期设计工作,突出中心,注重实效,挖掘茶叶、孝道等历史传统文化资源,推进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全力以赴打赢攻坚战役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有关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环保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重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深入扎实推进“散乱污”整治,防止“散乱污”问题出现反弹、返潮。有序推进拆违、五水共治、文明城镇建设、单村供水工程后续管理和各村生态公墓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着力解决社会关切、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工作。
(三)持续推进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
继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挖掘各村特色廉政故事、家规家训、村规村训,用家规家训规范村民行为。利用木头、竹片等生态资源,在每户农户门口亮化家规家训,真正做到“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扬社风”的社会新风尚。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的力量,加强对监察工作联络站运行情况、人员履职情况的管理监督,通过每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实地走访踏看、组织交叉检查、加强业务培训等多种渠道支持联络站开展工作。同时对工作不负责、履行监督职责不到位的,视情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督促通报等措施;对不适宜担任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或监察联络员的,要予以解聘,并通过有关程序提出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调整建议。
(三)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全力做好2021年各项民生实事,继续巩固2020年“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成效。加强对医疗、教育、卫生、养老等民生投入,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卫生防疫,坚决防止疫情反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垃圾分类工作达到质的提升。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开展文化礼堂建设,争取今年底实现全覆盖。纵深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禁毒工作成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综治信访维稳,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做好乡镇区域联盟改革工作,统筹优化党政机构,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力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确保选出“有治理能力、有服务意愿、时间能保证、群众能认可”的农村带头人队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把能够纳入“最多跑一次”的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最大限度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宣传推广“浙里办”APP,实现群众办事“就近跑一次”“一次也不跑”。大力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长效制度,以制度的刚性保证改革成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