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存侥幸 违法必受罚
近期,因为一封举报信,金华市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引起了稽查人员的注意。据信件揭露,该公司自2017年起,长期通过以个人名义开设的私人账户进行公司业务往来和奖金发放,以此躲避税收监管。为核实真相和维护国家税收安全,金华市税务局稽查局特成立专门检查小组,对该公司进行立案检查。
根据举报线索,检查人员快速定位了公司的两个私人账户,并就其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交易明细,和该公司提交的涉税资料一一进行整理比对,从繁琐的数据中发现了以百万元计的偷漏税数额。面对违法事实,企业供认不讳,积极配合检查工作。该公司表示,因公司财务营销管理不规范,造成了税务遗漏,在此次检查之前,公司已进行了自查自纠和整改,希望争取从宽处理。
“执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应罚尽罚是执法的原则,企业应戒存侥幸心理,为一时之利,打国家税款的主意,到头来必然会受到税法的制裁。
企业的账外资金流通作为监管难点存在已久,对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检查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保持应有的敏感性与职业谨慎性,抓住各种账外资金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确保国家税收秩序的平稳运行。
让心存侥幸的欠税“老赖”无处遁形
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是税务部门对达到一定涉案金额的逃避缴纳欠税、骗取出口退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等9种税收违法案件的信息予以公布,并与多部门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的一种制度措施。
随着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持续落实,联合惩戒措施持续显现威力,形成震慑作用,锁住了欠税“老赖”的“命门”。曾经欠税“老赖”惯用的“老三招”:提前转移资产、承诺后拖延及失联隐匿行踪等如今都已失灵。
2020年8月,金华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依法对某设备公司进行处罚,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某暗自打起了“小算盘”,试图打持久战。他采取隐匿行踪的方式拒绝与执行人员沟通,既不缴纳税款、罚款,也不行使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反而利用执行过程中程序上的时间差,欲提前转移公司名下财产。
针对这一情况,税务稽查执行人员通过短信联系以及请杨某亲友转达的方式,详尽告知其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后将会面对的严厉惩戒。面对税收违法“黑名单”联合惩戒等一系列“组合拳”,杨某认识到了税收违法的严重后果,转变态度,主动联系稽查局,并积极筹措资金缴清了税款、滞纳金、罚款400余万元。
便捷!企业足不出户也能修复信用
近年来,金华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积极推行网上申请,线上即时办结,“不见面,非接触”信用修复模式,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重塑良好信用。
位于义乌市宾王路238号数码城的浙江某电子有限公司,就是该项举措的受益企业之一。此前该公司由于存在偷税行为被处以行政处罚,相关违法失信信息被公示在“信用中国”网站上,使得其在银行贷款、工程招标等方面处处受限,信用修复迫在眉睫。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后,第二稽查局伸出援手,告知其可以采取信用修复的方式重塑信用,同时还可采取“不见面,非接触”的信用修复模式。企业只需要在公示期满后,通过《“信用中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指南》,提交相应修复材料,便可向信用平台提出修复申请。
在第二稽查局的指导和帮助下,该公司很快将信用修复确认通知书发到了指定邮箱,当天便得到了第二稽查局工作人员的确认,顺利向信用平台提交所需修复材料,3个工作日便通过了信用部门审核,撤销了违法行为公示。如今,成功通过“不见面,非接触”模式实现信用修复的浙江某电子有限公司已全力投入生产,逐渐重回正轨。
据了解,浙江某电子有限公司通过“不见面,非接触”模式进行信用修复并不是个例。2019年以来,第二稽查局共通过线上受理信用修复申请6条,为这6家企业重塑了信用。
财务流程露马脚 “暴力虚开”揭面纱
所谓“暴力虚开”是指虚开企业不需要伪造任何的经营表象,如购销合同造假、资金支付造假等,简单粗暴地对外虚开增值税发票。这些违法分子就像是藏于暗地里的老鼠,阴险狡猾,东躲西藏,却不停地啃咬着国家税收体系的根基,一直以来都是税务、公安部门联合整治的重点对象。
2018年12月,金华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通过海量数据对比发现一家存在增值税虚开风险的企业,并将该纳税人列为“风险企业”,将此条案源线索推送给金华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开展检查。
收到稽查函后,金华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检查人员通过金税三期、电子底账等系统开展案头分析。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16日,11月22日领用25份增值税专用发票,11月28日开具了内容为建材等25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开业后短期内大量开票,却没有申报过任何税款;从注册成立公司到领用、开具发票,到最后被判定为非正常户,时间如此紧凑,重重疑点让检查人员嗅到了虚开发票的可疑气息。
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档案查询结果显示,X公司登记注册原始资料中办公场所租赁合同的出租方为Y公司,检查人员前往其经营场所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址确实有出租方Y公司,但这个工业园区内从来没有存在过X公司。检查人员当场拨打该公司预留在金税三期系统里的法定代表人电话和财务负责人电话,均无法取得联系。经验丰富的检查人员谈道:“往往走、逃成了不法分子逃避打击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认定X公司开具的25份发票为虚开发票,将处以50000元行政罚款,同时移交给公安接受刑法的制裁。
这些虚开发票的空壳企业背后都是预谋已久的犯罪团伙。近年来,税务、公安、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打组合拳,斩断了不少非法产业链条,有效地维护了税收秩序。
此外,税务部门温馨提醒,面对来路不明的报销发票,企业财务人员应擦亮眼,做好审核工作,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需要政府机关和每一位经济参与者共同维护。
来源:金华市信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