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350087302Y/2022-249412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卫生健康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10-14 17:20 |
为保障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运会)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赛事活动期间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人员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可严重影响人员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简约、安全、精彩”要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总体决策部署,积极学习、借鉴杭州市省运会赛事组织和城市运行保障经验做法,突出展现“韵动浙江,和美金华”省运会主题,坚持“争先共享、安全出彩”办会理念,打造金字招牌,书写华彩篇章,扛旗争先办省运,崛起浙中展风采。
二、主要公共卫生风险
综合考虑省运会举办季节、参赛人群、赛事安排、我县城市周边疫源地分布等因素,通过分析研判,存在如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一)肠道感染性疾病: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其它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季节性流感、人感染禽流感
(H5N1/H5N6/H7N9等)、猩红热、结核、腺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副流感病毒感染等;
(三)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炭疽、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鼠传疾病。
(四)接触性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五)免疫相关性疾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六)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军团菌病等。
(七)不明原因疾病:浙江省运会筹办期及举办期内,涉赛人群中出现重症/死亡病例,或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专家组会诊,不能即时诊断或解释病因的疾病。
三、应急处置体系
(一)组织体系
按照场馆运行指挥体系,坚持统一领导、高效指挥,各场馆与属地、各有关部门与单位按分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属地为主、竞赛委员会协同的内外联动机制,压实属地、场馆、部门、个人“四方责任”,以外保内,高效协同,无缝对接。亚运省运领导小组统筹省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关部门、赛事场馆团队结合辖区工作运行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各单项竞委会组建运行指挥部,做好赛时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具体事件应急处置;县卫生健康局统筹协调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转运、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病媒生物消杀等工作。依托省运会应急处置专家团队,通过专家支撑、科学研判,综合分析省运会竞赛项目、举办场馆特点及参赛人员等情况,开展风险评估,指导疫情处置,分类研判不同事件、不同场景、不同人群应急处置措施。
(二)工作职责
1.竞赛指挥长、副指挥长: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的控制与应急处置人员进入现场的组织协调。
2.县卫生健康局:协调调度辖区内医疗资源,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人员、车辆、应急装备、消杀药品等准备工作,接场馆团队通知后应1小时内赶到现场,开展流调、采样等防控工作及消杀工作。
3. 场馆公共卫生人员: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标准向场馆指挥长、副指挥长提出预警报告,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的控制,协助卫健部门现场开展流调、消杀等防控工作。
4.场馆医疗点医生:做好患者医疗紧急处理,协助转运。
5.场馆其他涉赛人员:配合公共卫生人员及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流调等防控工作及消杀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
(一)新冠肺炎应急处置
涉赛人员检出阳性时,执行我省现行疫情防控政策。涉赛运人员检出阳性时,落实以下应急处置措施:
l.及时报告,开展复检。检出阳性人员,检测机构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并与疫情防控联络员紧密协作,及时转移患者到临时隔离观察室,疾控中心按既有报告流程上报。现场医务人员与疫情防控联络员及队医合作,共同确定相关人员是否有症状。若相关人员有症状,由涉赛场馆联系将感染者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复检。若相关人员无症状,则转运至临时隔离观察室接受复检。
2.流行病学调查。接到复检仍为阳性的感染病例报告,场馆公共卫生团队立即对其开展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并报告卫健局,做好准备。病例转运后,由县疾控中心开展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如有城市侧扩散的可能,可联合公安介入调查。
3.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感染病例所属领域的主管/防疫专(兼)职人员、疫情防控联络员配合场馆流调人员和属地疾控中心排查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调取监控录像。场馆指挥部和县疾控中心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处置按照我省现行疫情防控政策执行。
4.严格消毒管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组织对可能污染的场馆、驻地和交通工具等环境及物品实施全面消毒。
5.启动专家评估。除运动员外其他涉赛运人员出现阳性人员,一律按上述要求开展应急处置。如场馆内发生规模性聚集疫情,在开展紧急应对的同时,立即启动专家组,由专家组根据赛事特点、场地情况、疫情扩散风险等因素,综合评估是否采取推迟赛事或场馆封闭等管理措施。
(二)其他传染病应急处置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或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应立即报告,迅速控制病例,暂停其训练及比赛,使用专用救护车转运病例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按国家现有要求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按照“早、小、严、实”处理原则,精准划定密切接触者、判定疫点,切断传播链,保障赛事正常运行。
2.发现常见传染病(流感、诺如病毒肠炎、麻疹、风疹、水痘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出现症状时,应及时转运病例至定点医院。场馆相关就诊人员经定点医院诊断为流感、诺如病毒肠炎、麻疹、风疹、水痘等传染病时,应暂停其训练及比赛,立即上报。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诺如病毒肠
炎症状消失72小时后、麻疹和风疹出疹4天后、水痘疱疹全部结痂后可恢复工作和参加比赛。非涉赛运人员按现行政策执行。其他传染病病例管理参照国家现行方案执行。
3.发现输入性传染病(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等)。按国家现行方案开展应急处置。属地疾控中心提前做好输入性传染病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储备试剂,开展培训及演练。一旦出现疑似病例,立即由专用救护车转运病例至定点医院,开展采样检测。如涉赛运人员出现病例,组织专家研判,针对密切接触者判定及管理、赛事运行提出具体建议。
4.发现其他不明原因疾病。涉赛运人员出现病例,第一时间上报亚运省运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和县疾控中心,立即使用负压救护车转运病例至定点医院,开展多学科会诊、多病种实验室筛查,组织专家研判,尽快查明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评估疫情流行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切断传播链,控制疫情传播。
(三)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1.食物中毒及水污染事件。建立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水务部门以及场馆公共卫生团队等多部门协同应对机制,按模块化应对原则,快速处置食物中毒及水污染事件。
涉赛人员中发生食物中毒及水污染事件,立即报告亚运省运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卫生健康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调查处置。病例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诊治。怀疑食物中毒时,立即核实就餐情况,追溯可疑食品,采取控制措施;怀疑生活饮用水污染时,立即进行水质检测与处置,确定污染性质及范围,查找、处理污染源。
2.病媒生物应急防制。筹办及赛时期间,出现鼠、蟑等病媒生物密度突然异常升高、病媒生物突发事件或媒介生物性传染病时,立即报告亚运省运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和疾控中心、爱卫办。疾控中心按现有流程上报,做好现场处置技术指导。爱卫部门及时调用病媒生物防制应急队伍,开展病媒生物危害调查、密度监测和快速控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保证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3.新冠病毒环境阳性。涉赛运场馆环境监测发现核酸阳性时,公共卫生团队立即上报亚运省运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和属地疾控中心,同时通知场馆运行团队立即封闭相应区域,排查区域内相关人员,以追查污染来源,对相应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健康监测,增加核酸检测频次。非涉赛运场馆环境监测发现核酸阳性时,按我县现行规定报送并加强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底线思维和属地责任。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杜绝经验主义和麻痹思想。应急力量宁可备而未用,不可用而无备。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将赛时涉赛人员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工作纳入武义县统一的应急体系,将各竞赛场馆、接待酒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纳入统一管理。
(二)落实物资保障和人员培训。应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指导各竞赛场馆、接待酒店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队伍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建立应急小分队,预留足量隔离酒店。各竞赛场馆、接待酒店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及能力建设,强化人员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完善工作流程,备足应急物资。
(三)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实行集中办公、扁平管理、高效响应、快速处置,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浙江省运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做好应对准备。切实做到“早、小、严、实”,科学精准、有力有序处置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最大程度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赛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