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27P/2022-250992 | 发布机构: | 县府办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11-23 10:06 |
新宅是全县最大的山区农业镇,生态是新宅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加快绿色富民。去年引进的菌光互补项目也是为进一步发展绿色产业,开展现代农业工厂化生产而筑起的共同富裕基底。
正在建设中的鼎禾菌光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面积438亩,总投资约3亿元,引进创新技术建设菌光大棚,通过光能互补、空间互补、支架互补实现土地资源多次利用开发,科学化建造菌棒生产车间、控温养菌出菇大棚、保鲜冷库等,实现高温低温双季产菇。同时该项目拟新建配套田头冷链及农产品净菜加工包装中心,进一步带动产业升级,帮助更多农户增产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此前通过镇村干部的合力攻坚,已完成土地流转359亩,预计5月底全面完成土地流转,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香菇年产值约6000万元,太阳能年发电3000万度,入园栽培菇农每户增收6万元以上。
但新宅在共富路上仍存在产业比较优势不强、发展支撑体系脆弱、乡村建设档次不高、农民增收动能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发挥绿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扬长避短,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抓项目、抓产业。
一、聚焦有机农业,推动产业价值有效提升。紧紧围绕让“山货”走出“山门”目标,持续走好茶叶、香菇等特色产业有机发展之路。一是对内抱团集聚发展。打破村庄地域边界,统筹片区资源优势,引导资源禀赋相似的村抱团发展,打造有机茶、高山蔬菜、有机国药等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推动以点带面不断扩大规模,集聚发展。如发挥汤记、席麦、雅绿等茶企的带动作用,辐射麻竹园龙井专业村等周边茶农,助力茶叶强镇的抱团发展。二是对外强化品牌价值。强化品控管理,把好农产品准入关,深化自有品牌“森林小镇”、“彩叠翠”的建设,实行农产品统一包装、宣传、销售,定制森林小镇品牌耳标、脚环等溯源标签,做到一品一溯源,牌提升品辨识度和知名度。目前,新宅高山蔬菜已打入了杭州、海宁等大宗农产品销售市场,走进了浙江大学、浙四医院等机关食堂和杭州一些高档小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高品质农产品直供市场,使农产品收益最大化。
二、聚焦资产盘活,拓宽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紧紧围绕让“旧貌”换“新颜”目标,着力打开沉睡资产的共富密码。一是向小水电要效益。全镇现有小水电站20家,发电容量7470千瓦时,年产值3177.8万元。我们将加快实施小水电技改入股、合资回购的步伐,转换民间资源要素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东巨村的东巨电站、上坊电站,李村、后林畈村联合经营的后鲍电站,金岭溪村的三井坑电站每年可为集体增收约200余万元。二是向闲置资源要效益。我们将盘活学校撤并和村庄规模调整后出现30余处闲置资产资源,进行统一推介对接市场,以闲置土地出租或开展“村企共建”方式,招引农产品深加工、民宿经营、红色研学等投资主体,进一步加快强村步伐。目前陈弄村大会堂引进了“古法梨膏加工企业”,高垅水库管理用房也高效出租,沉睡的资产得到了有效的盘活。三是向农文旅融合要效益。充分挖掘金岭溪山水旅游、金榜祈福文化、柘坑畲乡辣椒、安凤高山冰雪等乡土旅游资源,做深做实三坑口银杏、大圆塘茶园等网红打卡点文章,打造一批山清水秀的田园景观、风味十足的乡村美食,培育山水游、采摘游、冰雪游等农文旅融合产业,做实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转型,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三、聚焦招大引强,打造生态价值转换高地。紧紧围绕让“山景”变成“钱景”目标,致力于将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千方百计做好招大引强工作。一是抓精准招商。立足于我镇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由我总抓招商引资工作,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思维模式,主动邀请客商到新宅实地考察,今年已接待投资客商15批次,外出招引4次,签订投资协议2份,投资额达1.2亿元。二是抓项目落地。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及时做好项目落地有关政策处理和手续的全程代跑代办。今年新落地的柘坑星空民宿一期已开工,预计六月底完成;安凤冰雪项目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有序推进中,冰雪经济产业雏形已成;大莱华茗园200亩优质高山茶景观基地的新茶抚育即将启动。三是抓项目投产
下一步新宅镇将不断深化对强村富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念好山区致富经,走出一条具有新宅辨识度的产业强村路,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