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乡镇街道动态
索引号: 11330723002601563R/2022-252083 发布机构: 王宅镇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12-08 16:03

共富的风吹过后陶,写下了乡村振兴的故事

来源: 王宅镇     发布时间: 2022-12-08 16:03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秋风吹过,橙黄橘绿立等可取的时节,驱车前往目的地俞源乡后陶村。

经过王宅,驶过宋村,即刻感觉神清气爽,44省道上松线武宣段笔直宽阔,犹如一条长练挥舞在大地之间,远远望去,依次是小后陶、破岗山、后陶等几个村庄,背靠青山,头顶蓝天,向阳而生,宛若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特别明亮、张扬、有力。

樊岭山脉延伸段,山峰林立,有高峰尖,野山后,小同岭,八百岗等;另一条从八百头延伸过来的山脉,矗立着景岗山,三角洞背,六里山等山峰。发源于羊虎坪的小溪,流经双源口水库,经凡岭脚村,从后陶村对面金字形山脚经过,到水鬼潭出境,流入小后陶。两支山脉之间的小盆地,有洞主殿畈、后陈畈、后陶畈等千亩良田。后陶村就位于小盆地北侧边缘,四面山峦为屏障,使后陶成为藏风聚气的宝地,这样的山脉、水脉、人脉养育着后陶村人,几百年的繁衍生息,根深叶茂。

后陶村前,几年前种下的紫薇树花开灿烂,泛着一片绚丽的红霞,曼地亚红豆杉基地一派青绿,篱笆半掩。水果种植基地路边,摆上了一溜溜圆圆的大西瓜,诱惑着驾车路过的客人们停车驻足。

资料显示,后陶村距武义县城24千米,距南部重镇柳城约24千米,处在武义到柳城上松线的中段。村西与祝洪村(后陈)接壤,村南与吴宅村相望。2018年10月行政村规模调整,由后陶、小后陶和破岗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现有327户857人,耕地406亩,山林4133亩。

据族谱记载,宋时祖先陶仁六公从筠川迁居此地,因姓陶,村坐落在破岗山后面,故名后陶。据传后陶村有兄弟两人分居,其弟迁居后陶下首,发展成村,取名小后陶。破岗山位于东西走向的一道名叫大坞拢岗的东山腰,武义与宣平并县前以破岗山为县界,东属武义,西属宣平。方言分界为“破界”,故名破岗山。原有一凉亭叫“宣武亭”,就建在该山脚下路边,50年代因公路拓宽而拆除。

后陶村目前有陶、章、缪三大姓。宋时来自江西九江的陶姓,据说目前已传承至第24代。据建安郡章氏宗谱卷三记载,章氏在后陶居住已有500多年。缪姓据章氏现存家谱中查考,至少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已有缪姓记载并与章姓联姻。古时太公建屋划块聚族而居,带有宗族色彩。缪姓住上火墙,章姓住村中央,陶姓住村下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八百头,景岗山经常有老虎豹子野猪山羊出没。早在1949年就有村民海水徒手擒虎的故事,1965年又有村民火林机智打豹的故事,说的都是本村青年骁勇善战的故事,同时也说明后陶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山多地少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村集体经济主要以种植茶叶为主,改革开放前后,国家政策开始放宽,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村民也积极的拓宽思路求发展.据70岁村民章某回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村民自发合作在村里创办面条厂、粉干厂等,所产粉干、面条销往县内各地和隔壁村庄,获得好评。

村民依靠勤劳的双手,在这方土地上为了生存,不停地折腾和劳作。

1958年建大礼堂,办食堂;1963年建新水碓;1969年建小礼堂;1974年建蘑菇场;1975年建柴油碾米厂;1977年全村通高压电用上电灯,建储备粮库和米厂厂房;1978年种茉莉花;1979年建立农科队;1985年建新大会堂;1987年建九百坵桥梁;1988年通自来水;1992年办剪刀厂;1999年开发茶叶山150亩。

2000年后,村集体建设更是加大了步伐,进行了后陶畈整田,村内建 U 型水泥沟,村主干道路硬化,建村办公室,双源口水库自来水工程建设,后陶畈溪岸加固,六百畈桥建设,九百坵水泥坝建设,村文化综合楼建设,文化礼堂建设等等。透过这一项项基础民生工程,似乎看见后陶人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和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脑袋,还有一群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自双源口水库至破岗山村的干渠建成,从后陶北侧后山200多米的高的山腰绕过,种双季晚稻时天旱缺水,就能引渠里的水灌溉村后的层层梯田,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村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村民不满足于简单的山里生活,纷纷走出大山寻找商机。后陶村民不论男女个个心灵手巧,各自发挥特长,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据不完全统计,在村内外开店的从业人员有五户20多人,经营副食,杂货、农资物品。各类汽车驾驶员有章国海等七人,做建筑装潢和木匠的有章增明等9人,做泥水内外墙装潢的有10多人,篾匠4人,石匠4人,裁缝师3人,理发师3人,此外还有屠工,兽医等。

2018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领导班子精诚团结,积极开拓进取,百姓邻里和谐,安居乐业,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创建温馨家园。

2020年11月,曾经在部队锤炼三年的吴国华被当选为后陶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和后陶村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一步步跃上了新台阶。

新班子换届后,开始着手的第一件事情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

首先开展党建宣传,营造先进文化氛围。其次是在2021年,针对村庄具体情况,抓村庄社会稳定工作。村党支部在倾力党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成立党小组,发挥党小组的力量。利用支部五人,党员40多人,布设一张村庄管理的网络。邀请老书记加入党小组,发挥他的余热,壮大党小组力量。墙上的后陶村党员分组联系户名单,清楚地公示着四个党小组负责人,每个党小组的党员分别联系着5—10户村民,村民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40多位党员立即冲在第一线,排忧解难,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村两委干部更加注重探索工作方式,因地制宜把工作做到田头和农户,如比较棘手的公益林分配、宅基地分配问题,村两委干部把会议开到各个自然村,当场听取村民意见,当场协商制定方案,当场解决分配问题。

村民意见统一,互相理解,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民愤,有的只是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几年来,后陶村社会稳定,村风和谐,村民零上访,觉悟的转变和提升上了一个档次。

后陶村人口较多,但是人均耕地较少,因为地理位置,历史原因,村集体经济没有什么优势。历年来村里收入微薄,是省定重点帮扶村,村里开展公共活动和村庄建设的资金都非常短缺。

今年初,后陶村两委又做了几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成立了武义后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步注册“后陶”牌农产品商标,设计了专门的LOGO,喊出了“后来居上,淘遍浙里”的品牌传播语,寓意后陶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快马加鞭,后来居上。

强村公司成立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整合村级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借力共建单位,村企合作,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与共建单位进行对接营销,开展网络销售,利用大学生团队开展直播带货……到目前为止,后陶村农产品销售额已达104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大跨越,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为村里低收入农户和劳动力闲置人员带来了一些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了共同富裕。   

村庄还依托俞源乡政府与曹宅镇结对,中电科与后陶村帮扶结对产业项目,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联动,携手共促两地高质量发展。成立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俞源乡和曹宅镇合作的艺路共富联创基地,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诗路文化传承基地。有效开展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俞源乡共建共富活动,汉字水墨与诗词文化研学,诗词文化与非遗陶瓷研学等活动,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美好的开端,一幅幅更加诱人的新农村建设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如今,后陶村民风淳朴,村庄整洁,荣誉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先后被评为五星级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联盟扛旗争先村、平安金荷奖。后陶村的共富先进经验上过学习强国,上过武义报,上过金华日报、浙江新闻等。

挂在墙上醒目处的后陶村2022年“强村富民”计划,着实吸人眼球。这是后陶村两委对村民的一种承诺,也是后陶村干部的一种担当。其中1—9月份计划已经如约并提早完成,成了共富路上村干部交出的满意答卷。内容有: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引进德隐陶局工作室入驻后陶;建设陶艺馆;开发“后陶”品牌红茶、绿茶、高山妈妈茶,其中高山妈妈茶上线武义邮政直播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授牌“艺路共富联创基地”;中电科、德隐陶局、后陶村三方发展战略协议签定;陶艺馆开馆;诗词吟诵课堂开讲;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学生来村开展研学活动;后陶农产品销售直播间开播;“后陶”品牌土蜂蜜产品并成功销售……

接下来,村干部会致力开发更多的农产品,除了茶叶、山茶油、蜂蜜,还包括番薯干、芋头怪、猕猴桃、板栗等。在前期开设陶艺馆的基础上,强村公司已经正在规划打造“艺路共富”基地一期项目,届时艺路会客厅、后陶民匠劳动美育研学基地,农产品展示中心,餐饮、住宿、公厕等都会一一呈现。

曾经贫穷的山区,必将“淘遍浙里,后来居上”,美好的故事一直在述说着……

采访中,书记明确提到,在目前后陶村乡村振兴过程中,一路走来,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缺少产品储备,缺少文化包装,缺少品牌展示,缺少管理人才,缺少跑销售的团队,缺少和农户的有效对接……所以非常欢迎有识之士加入乡村振兴的热潮中,欢迎大学生团队加入创业和前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