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部门动态
索引号: 11330723735276200H/2022-241808 发布机构: 县发改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3-16 09:02

打造桑蚕养殖产业链 走出富民增收新“丝”路

来源: 县发改局     发布时间: 2022-03-16 09:02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武义县南部山区山清水秀,不少村落有着养蚕的传统,其中柳城联盟的河涧村十分具有代表性。该村拥有30多年桑蚕养殖历史,鼎盛时期家家户户都养蚕,加之山区适宜的空气与水质、利于桑树生长的黏性土壤,养蚕卖茧一度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前些年,因同质化竞争等不利因素,村里养蚕户逐年减少。针对这一问题,该村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来引进新技术、搭建新平台、融合新产业,打造了一条全新的桑蚕养殖产业链,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提出了新“丝”路。

一、科技引进来,“老”产业实现“新”转型

一是技术提升。通过加强与蚕种企业的技术对接、用好浙江大学农业领域教授专家技术团队等方式,为养蚕农户提供从选种到培育的一条龙技术支持。如,通过技术改良,现在“一张蚕子”所产蚕茧由改良前的七八十斤,提高到了一百二三十斤。二是扶持提档。在浙江省农科院和武义县农业农村部门的帮扶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使用面积1200平方米,投资260多万元的原蚕养殖小蚕共育中心在柳城联盟河间村建成投用,为推动桑蚕养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产品升级。通过调研分析市场需求,村里决定从以往的卖丝茧改为卖种茧。同时,通过技术改良培育出了彩色蚕茧品种,与市场上的蚕茧品种实现了差异化竞争。

二、产品走出去,“保”销路推动“稳”增收

一是合作社牵头。村委会牵头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开展项目对接,与专业的蚕种收购企业洽谈购销合同,并为村民提供统一的蚕子购买和蚕种销售服务。二是“订单式”养蚕。村合作社通过与蚕种企业签订回购合同,帮助柳城联盟河间村的村民实现了“订单式”养蚕,只需专注于把蚕养好就行,不用担心没有销路。村里的蚕农从2020年的23户增加到2021年的60户,合作社蚕茧年产量从85张增加到200余张。三是品质促增收。柳城联盟河间村得天独厚的空气、水质和土壤为蚕种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在订单竞争中具有优势。村合作社在与蚕种收购企业签订合同时往往能拿到高于市场价60%的收购价格。2021年,河间村60户蚕农户均实现增收2万元。

三、产业兴起来,“小”蚕茧实现“大”融合

一是以点带面。除了发展本村的育蚕工作,河间村桑蚕专业合作社还依托原蚕养殖小蚕共育中心的资源,带动周边拥有相近条件的村庄养殖蚕桑。2021年,河涧村与柳城联盟郑迴村结对,带动郑迴村21户蚕农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二是综合提升。河涧村通过实施精品村、精品线、旧村改造等项目,完成投资300余万元,全面提升村庄面貌,成为该县南部山区首个创建成立垃圾兑换超市的村集体,成功创建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三是农旅融合。将桑蚕养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探索打造“科普体验、采摘观光”为一体的蚕桑风情园。截至目前,已有中小学生等群体观光体验“桑蚕养殖”10余批次,200多人次,推动了桑蚕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