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27P/2022-242650 | 发布机构: | 县府办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4-08 16:27 |
中共武义县委、县人民政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问题关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山区的“三农”发展,特别是粮食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的发展大局。根据武义县委、县政府与新宅镇党委、镇政府签订的《武义县粮食安全责任书》具体内容,现将新宅镇2021年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的主要工作(经验和成效)、自查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有关整改措施、意见及建议总结报告如下:
一、2021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的主要工作(经验与成效)
1、领导高度重视,班子分工明确
镇党委书记朱方炜全面加强对全镇24个村的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领导责任。镇长阮青山是新宅镇粮食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镇班子成员按照所属的片块,分别对全镇四个工作片9个党建网格单元具体落实此项工作。
2、工作自我加压,任务压紧压实
根据武义县农业农村局2021年2月19日“关于下达2021年粮食生产目任务的通知”,原本任务数是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量0.32万吨。新宅镇党委、镇政府负重拼搏自我加压,于2021年4月23日下达给各行政村粮食播种面积1.4万亩,粮食总产量0.41万吨。为帮助山区农民提高粮食产量,镇农办农技员经过有效的田间调查,撰写了学术论文《高山地区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在省级农业刊物《农家科技》上予以公开发表。
3、出台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积极推广机械化插秧
新宅镇虽然地处山区,但海拔相对较低的如李村、后林畈村、新宅村等地也可实施机械化插秧作业。为鼓励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镇里出台了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对于超级稻高产示范方农户给予80元/亩的秧苗补贴;对于购买插秧机的机手,除享受上级的农机购置补贴外,新购手扶插秧机给予补助6000元/台,老插秧机补助维护费每年1000元/台。手工插秧亩成本为350元,而机插只需168元,单这一项就可节省亩成本182元,节省比率高达52%,成功实现水稻节本增收,做到了农艺与农机的充分融合。
4、如火如荼,大力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工作
新宅镇自从县政府5月14日召开全县耕地“非粮化”整治动员大会以来,在5月17日晚上召开全体镇干部、各村三名主职干部参加的耕地“非农化”整治行动工作布置会,副镇长、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建军作具体布置,副书记、镇长阮青山作动员讲话。在5月18日上午又召集有关粮食功能区的6个村的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文书及镇整治行动专班全体人员参加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行动任务交办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柳承恩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副镇长王建军作详细部署。会议之后,王副镇长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利用无人机拍摄耕地“非粮化”现状分布图,各村主职干部闻令而动,在村内张贴标语口号,镇农办还利用大庙集市日向广大村民发放新宅镇人民政府的“关于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的通告”。在镇主要领导朱方炜书记、阮青山镇长及村主职干部多次整治推进后,8月23日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召集6个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的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召开“非粮化”整治预验收工作布置会,并在会后发放整治点牌,更简单直观的让村主职干部了解到自己村所需整治区域和整治面积,提高整治效率。通过镇领导和村主职干部的共同努力,到目前新宅镇已完成超额完成2021年粮食安全责任书里的粮功区“非粮化”整治目标任务。
这次“非粮化”整治工作,新宅镇共发放通告2010份、张贴标语口号240条、和美乡村百姓微信群转发30条,镇广电站连续半个月早晚各播放一次通告,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还成立了新宅镇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新政〔2021〕12号),制定整治行动方案、现场推进工作实施方案、预验收方案、精准整治“奋战十天行动”工作方案,收集资料做实台账,对相关村的整治进度在浙政钉镇村干部铁军群里做到每周一通报,从高到低进行排名,鞭策后进激励先进。截止到8月25日,新宅镇在县“非粮化”整治工作推进群里共发送图片198张,文字信息62条,及时报送亮点特色工作及每周进度。
二、2021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自查情况
新宅镇2021年粮食安全责任制下达的指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0.8万亩,粮食总产量0.32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0.2536万亩。经过一年来的奋力实施,新宅镇2021年实际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319万亩,粮食总产量0.4106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0.253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优化0.0211万亩(其中:苗木0.0028万亩、多年生经济作物0.0074万亩、抛荒0.0109万亩)。
三、2021年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山区劳务外出,致使劳动力紧缺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宅镇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村青壮年已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就业,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多为老人、妇女及儿童。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不能适时播种收割,严重影响山区农村粮食安全。
2、粮食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山区农村耕地面积不大,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农业机械化很难推广,整个生产过程全靠人工劳动,再加上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粮食价格幅度较小,粮食生产与其他产业相比,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
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难以推广
山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素质较差,年轻的农民已基本外出务工,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方式落后。新的农业科技农民无法接受,农技推广难以到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持续发展.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四、有关整改措施
1、继续加大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力度
大力实施好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1]41号)、武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义县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武政办[2021]60号),加大耕地种植树苗、花卉、草皮,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挖塘养殖水产的整治力度。
2、重视有限土地利用,加大惠农资金的有效监督
由于野猪危害及路途遥远,山区耕地长着野草撂荒的还真不少,土地处于浪费闲置状态实在可惜,尤其是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短缺,更需要珍视土地利用。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施行政领导负责制,并加强惠农资金审计力度和有效监督,真正发挥资金的扶持效能。
3、提高村民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加大种粮的奖扶力度
提高农户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各级干部为村民做好宣传,他们才能接受相关的实施条件和用制度来管理。还要在年初对种粮农户进行统计,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严格种粮补助发放,提高种粮补助发放标准,把应该种粮而没有种粮农户的补助,加补给种粮农户,并形成相应制度,这样就能加大粮食的种植,保障山区地方的粮食自给自足。
五、意见及建议
1、区别对待,提高山区乡镇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补助标准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山区与平原情况完全不同,新宅镇不能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工作,不能搞百亩方建设,对于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工作,新宅镇目前只能享到受县里的2000元 /亩补助,并且抛荒整治分文补助都没有,也不能享受平原镇街联盟的永农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11000元/亩的高额补助,工作开展难度大,苗木老板劝其退出或毁掉很难做通思想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
一方面加强山区水利设施建设,要加固维修,消除病情隐患,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兴建小型水库;还要加强村级公路和道路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娱乐场所等条件的改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让农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发展农业特别是种粮后继有人,也让人们有浓浓的故乡情结。
3、积极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大力扶持种粮大户
借鉴一些国家搞的“庄主”模式,使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和工业化,让有条件的农民种地可按承包荒山、荒坡或租赁等经营模式,形成稳定的租约关系,承包者敢于在稳定的租约期内,与责任部门签订发展协议,从而得到相应的国家政策和大规模资金投入,让农民搞规模种粮或发展特色农业,使一批新型“庄主”脱颖而出,即职业农民产生,并能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益。
中共武义县新宅镇党委 新宅镇人民政府
2022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