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3ZF280000/2022-243675 | 发布机构: | 县政管办(公共资源交易办)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5-09 14:00 |
今年以来,在上级政管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窗口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坚持以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为手段,以“三办三化”为抓手,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进“三窗口两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全年共办件2153466件,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9.89%以上。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各类项目的招投标474个,成交总金额21.037亿元,实现效益1.868亿元。
一、2021年的工作成效
(一)着力推动政务服务2.0“上台阶”
1、真抓实干,稳步推进政务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
加快政务服务2.0平台向基层延伸。今年我县共有143个镇、村完成政务服务2.0硬件提升改造工作,中心通过持续开展政务服务2.0系列培训,增强办事人员技能素质与服务能力,让基层工作人员走出窗口,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形成“县级延展,乡镇集成,村社入户”三级联动发展的“家门口”政务服务格局。依托2.0平台和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实现了100%民生事项的基层可办。我县基层便民中心政务2.0办件量约3万件。
加快政银合作“四个办”向城乡延伸。以浙江政务服务2.0平台为依托,联合武义农商行遍布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通过数字赋能、技术创新、业务协同,建设线上线下多场景政银服务一体化项目,打造“政务+金融”智慧服务延伸窗口。在全县32个农商行网点开设“行政服务专窗”,配置政务服务2.0收件账号,升级自助终端、助农终端261台、智柜柜员机28台,完成50台移动展业PAD事项、人员及机具的升级配置,打通银行柜员体系和“政务服务2.0”办事员体系,专人专窗代办62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政银合作渠道建立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6000余件。
加快便民服务代办帮办向村社延伸。线下,与县12345政务服务中心开展8890电话代办业务合作,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办事群众只需要拨打8890电话热线,话务员甄别后将及时推送给属地镇、街道8890受理员,再由其推送给村社区专职代办员,即可上门代办所需事项。首批61项高频政务事项涉及社保、医保、残联、民政、公安、水电气网等业务。截至目前,已办理531件。线上,依托县政法委开发的我有事办数字化平台,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代办工作“掌上办、可留痕、易督办”,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
2、埋头苦干,积极探索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
全市通办花“大力气”。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县市的政务服务交流合作,着力为多地群众和企业提供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前期,我县与先后与婺城、金东、市开发区、永康、磐安、缙云等地签订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协议,通办事项最多达308项,涉及医疗、社保、税务、公安、教育、资规、民政等办事频率高、反映最强烈、需求量较大、群众获得感强的事项,截至目前,已办理约1668件。后续我们将根据市中心全市域通办工作安排,抓好588项通办事项的落实工作。
跨省通办下“硬功夫”。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跨省通办”的工作部署,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存在的“多地跑”、“折返跑”等痛点难点问题,我县对“跨省通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一是对140项“跨省通办”事项进行梳理。优化办事流程,制作工作规程,逐项明确实施路径,利用帮办代办进行托底,形成前台受理、审批人员业务对接模式。二是完善服务机制,强化业务培训。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让大家尽快熟悉了解事项清单和相关工作要求,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百姓满意度。三是推行出生一件事跨省联办。根据永武缙磐四地同属五金产业密集区域,中小企业众多,大量外地人员前来务工且地域特征突出(以云、贵、赣等地区户籍最为集中)的特点,为提升这些人员异地办事便利度,中心先后与云南镇雄、江西万年、贵州毕节等地签订了跨省通办协议,首推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服务,办理内容包括: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落户登记、医保参保登记、转诊转院备案、异地就医备案6个事项。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在永武缙磐等地产科医院办理,其余4个事项通过钉钉APP应用软件流转到对方相应职能部门窗口办理,永康市、武义县、缙云县、磐安县15家产科医院工作人员会跟踪掌握外地孕妇的情况,并建议外来孕妇采用联办方式为其新生儿办理入户登记及参保登记等,据了解目前武义、永康、磐安均已有成功案例。
(二)着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超前跑”
1、整合权力,夯实基础。今年5月,我县率先挂牌成立全市首个行政审批中心,分设投资项目集成审批等5个办公室,整合部门审批科室成建制进驻,做到人员到位、授权到位,并抽调业务骨干实体化集中办公,最大限度地将办事事项集成办理并从线下向线上延伸。同时,中心完成了投资项目集成审批大厅改造,从硬件上打造了模块化集成办理便利化场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2、制定方案,提质增效。结合我县实际,制订出台了《武义县工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极速验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推行以“极简审批,极速验收”为核心的全链条审批服务模式,为投资项目提供更为优质高效服务,从源头上有效解决土地供而慢建、供而未建问题。通过提前服务、并联审批、数据代跑、全程代办等措施,推动“标准地”新出让工业用地备案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和各类工业建设项目“完工即验收”,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3、再造流程,提升效能。
极简审批项目通过县委财经委审核,并经土地准入赋能后,在土地挂牌前即对接意向建设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成立项目推进工作专班,超前介入对项目提供各项业务指导。企业拿地后,由县行政审批中心牵头,联合县发改、经济商务、资规、建设、水务、应急、环保、气象等部门及项目做地主体相互协同,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文件核发。通过完善乡镇代办员和部门协办员协调机制,全力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服务,真正实现“政府跑”代替“企业跑”。
极速验收项目在企业建设完工10天前,依建设单位申请,并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或“浙里办”中的“建筑工程极速验收”应用,上传验收相关申报材料,各验收部门提前介入,做好项目资料审核确认、质量检查、技术指导、纠正违规建设行为等工作,并视同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开展实质性审核。当项目完工后,且符合“极速验收”审批要求前提下,各验收部门按照职责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工作。通过数字赋能,“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4、措施保障,固本培元。建立“极简审批,极速验收”审批联席会议制度,由行政审批中心牵头,各相关责任部门协同配合,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推进企业投资项目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服务转变;健全完善投资项目全程代办和协调管理机制,加强投资项目跟踪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定期评估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的落实成效。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工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极速验收”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自《武义县工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极速验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实施以来,已完成极简审批12宗、“极速验收”项目18个,极大推进了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这项改革举措也分别在人民日报、浙江新闻蓝等平台上刊(播)出。
(三)着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总门户”
1、规范国有企业采购货物服和公有资产务管理。4月,会同县国资办印发实施《武义县县属国有企业货物和服务采购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国企采购活动的采购限额标准、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及国企采购活动监管部门,创新备案管理和争议纠纷调解机制,努力提升国有企业采购资金使用效益。印发实施《关于实行公有资产处置交易网络公开竞拍的通知》,有效破解公有资产处置低效难题,提高公有资产处置效益,提升政府管理透明度,优化产权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依托金华市挂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县属国有独资)运营的浙中挂牌交易市场网络竞拍交易系统,积极引导国有产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试行网络竞拍,及时梳理汇总反馈,指导网络竞拍交易系统的完善提升,同步强化与县财政局、国资办、农业农村局的沟通协调。
2、积极推进“评定分离”改革工作。根据市里的改革要求,牵头组织建设局、交通局、水务局及建投、交投、水投等部门召开建设工程招标“评定分离”工作推进座谈会,按照服务优先、先易后难的原则,要求各招投标活动行政监督部门在招标文件备案时积极引导落实招标“评定分离”工作,争取早日实现服务和施工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评定分离”的全覆盖。自8月份以来,采用评定分离定标项目共计7个。
3、试行跨区域远程评标。依托市域云评标系统建设,积极实施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主会场的建设工程项目跨区域远程评标试点,实现专家评标“就近评”,节省交通、时间成本,保证专家评标路途中的安全,特别在疫情期间,能够有效减少人员异地流动和聚集,打破区域限制;实现评标专家与招标人、投标人不见面,提升评标独立自主,体现评审的公平公正;同时减少专家间相互“串通评审”的风险。依靠数字化改革,工程评标“当天抽、就近评、不见面评”,推动我县工程招投标活动更加公平、公正、高效。并已于今年7月份与温州市洞头区顺利试点跨区远程评标。
4、强化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印发实施《武义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考核管理细则》,以考核办法为抓手,实行一项目一考评、半年度一评定,引导招标代理机构专注服务职能,促进代理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下步举措
1、全力推进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职能调整和更名相关工作。
2、全力推进政务大厅“智慧化”改造。着力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验区、政务服务综合受理区和后台集中审批协同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功能布局;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无差别受理事项范围,按照“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的建设目标,实现“减窗口、减人员、减人流量”。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网上办”“掌上办”宣传推广活动,不断提高知晓度和使用率;强化实体大厅推进“网上办”“掌上办”的支点功能,建立专职辅助人员队伍,引导群众形成“网上办”“掌上办”的行为能力和办事习惯;进一步完善“全市域通办”服务机制,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落地应用,高质量实现“全市域通办”。
3、全力推进政务服务2.0向基层延伸工作。理顺管理体制,探索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向乡镇(街道)综合窗口派驻政务服务专员机制,落实好综合窗口聘用人员乡镇属地管理制度。扎实建好代办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大力推广“我有事办”和“8890”电话代办,确需跑腿代办的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数字信息化平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电子化留痕作为“按件奖励”的办件依据。继续深化政银合作,拓展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2.0向基层延伸和民生事项“就近办”,打造便民服务“15 分钟办事圈”。
4、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新突破。围绕省市县关于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改革要求,紧密依托市县一体交易系统,纵深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提升招标投标透明度和规范性。以即将印发的《金华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实施办法》为蓝本,在县域试行服务类、施工类招标项目评定分离的基础上,全力推行招标项目评定分离施行的全覆盖。对照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情况,认真查找不足,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立行立改,重点清理招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还存在的财政贡献分、县内企业比例高于县外企业等不合理投标条件设置,不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切实推进我县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规范化建设。
5、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党建品牌建设。进一步规范支部标准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学史力行,以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亲亲零距离,服务伴你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政务“跑小二”服务队下基层。积极投身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着力构建政务服务“文明窗口”。进一步擦亮“亲亲零距离”党建品牌,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