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27P/2022-243694 | 发布机构: | 县府办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5-09 15:00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农业经济】 2021年,新宅镇农田基础设施投入4132.8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有机农业示范乡镇创建、非粮化整治、水碓坑小流域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43项。打造沿陈弄-大莱-柘坑-三坑口-茶坑-安凤有机农业示范带1条,创成雅绿、森岩谷等有机(绿色)农业示范基地40个,创建有机专业村4个。通过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企业7家、合作社25家、产品38个;新增中药材、高山牧场等农业示范基地10个,面积达6337亩。新增高山农产品专卖店1家,专卖点11个。持续4年举办农产品推介会,提升新宅特产知名度,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
【旅游发展】2021年,新宅镇特色竹编馆、红色报馆等8家民间特色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建成那山那水等农家乐4家,安云居等民宿16家,新增床位115张。投资500多万元的舍岭、乌门岭等5条古道全面建成。安凤、金榜等民宿聚集村成避暑胜地,金岭溪“莲房接姑”活动成为跨区域党建和文化交流样板,金岭溪获评2021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安凤获评省AAA级景区村,沿溪、金岭溪获评省AA级景区村,大莱等11个村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
【绿色生态】2021年,新宅镇新植油茶8100余株、香榧35000余株。迹地更新881亩,荒山荒地造林512亩,新建机耕路5条,清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松木10000担,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408.9亩,义务植树2.5万株。
【环境治理】2021年,新宅镇全年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万平方米,处理新增违建500平方米,全面完成全镇无违建村创建工作;累计投入3400万元,完成全镇高标准农田提升、非粮化整治等项目,盘活耕地资源1460亩,改善灌溉面积9840亩,新增农田机耕路35.2KM。投资900余万元,完成涉及所有24个村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投资1142万元,完成24座生态草坪葬公墓建设。2021年继续投资640万元,实施美丽城镇提升工程,现已通过市级初步验收。53个农村公厕完成“厕所革命”。桑坑头、陈弄、东巨等14个村完成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
【重点工程】2021年,新宅镇深入实施下山脱贫3.0工程,争取专项资金1.12亿元,库坑、后汤、铁铺等14个村相继实施下山集聚搬迁,204户、558人县城购房,成为武义“新市民”;后鲍电站、辣椒居民宿、上少妃古村落等一批集体消薄项目相继完成;投资1142万元,完成24座生态草坪葬公墓建设;全面严格风险管控和精密智管,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排查人员15436人次,隔离次密接者246人次,疫苗注射率83.2%,60岁以上老人注射率达到75.6%。
【民生事业】2021年,新宅镇新增低保对象22户,新增保障人口29人,注销79户(死亡19户,其他注销60户),99人。新增五保对象5户5人,死亡注销5户5人。低边注销53户(死亡4户,其他注销49户),77人。救助困难群众36户,72人,发放临时救助105315元。新建新宅村、陈弄村生态公墓,已完成预算审核;适老化改造15户,已全部完成验收。农村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建成24家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全镇2300余名居家老人。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由5年前的82.1%达到今年的100%,大病保险选缴参保率由无到有,今年突破98.4%。关心失独家庭、因病返贫等特殊困难群体,争取扶助资金66.9万元。
【新宅高山茶文体旅游节】2021年4月15日,新宅镇人民政府在古韵大莱村举办新宅高山茶文体旅游节。以“来茶园,深呼吸”畅跑茶园之大圆塘活动助推新宅茶旅融合发展新高度。通过体育赛事、摄影活动、花丛寻宝等主题,充分展示古老大莱村中浑然天成、茶香醉人的大圆塘的美景,还有红遍山巅,花香四溢的杜鹃花海。活动还特意邀请有意投资新宅高山茶产业的两家茶企和10余家茶商同聚大莱,共享茶色,共谋发展。
【大莱吉庆会——村民同聚共庆美好生活】2021年11月27日,每三年举办一次的大莱吉庆会在村民的期盼声中举行。由村民组成的迎会队伍从大莱村广场出发,他们身穿喜庆的服饰,一路敲打着曾经用于驱赶野兽的锣鼓,一起抬着祝愿六畜兴旺的纸扎“家畜”,踏着近年来建成的公路、机耕路进行巡游,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吸引各村村民来到大莱共享文化大餐,活动现场村民突破2000人。
2022年政府工作主要安排
2022年,我们将重点做好四个“一如既往”、18项工作:
(一)一如既往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全力激发新宅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1.聚焦发展抓招商。坚持问题导向,新宅发展缺什么,重点招什么,围绕绿色能源、有机农业、森林康养三大领域开展集中招商、精准招商和产业招商。针对投资百亿的抽水蓄能项目,进一步明确工作路径,主动对接部门,强化与省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项目早日入库立项。成立柘坑云岚之恋星空民宿、内三坑森林康养民宿、灵泉岩佛教旅游等项目招引工作专班,全力争取1-2个项目能落地新宅。
2.聚集项目抓落地。春节前,完成深圳大族菌光用地土地流转扫尾工作,确保年后项目无障碍开工,同时抓紧落实相应配套项目建设。
3.聚集落地抓服务。积极推进华茗园大莱茶旅空间项目土地征收,继续做好已引进的国电投公司农光互补、溪下商业有限公司、铭源建筑等项目对接,做好企业服务,开展代办代跑服务,推进项目、企业早日投产,实现产值、税收双入库双增长。
(二)一如既往实施乡村产业提升工程,凝心聚力打造农业强镇。
持续发力打造“五朵金花”。坚持主导产业集中布局、优先发展原则,全面提升香菇、茶叶、蔬菜、香榧、中药材、水果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层次。
1.培育壮大香菇产业。全力推进菌光互补基地建设,打造“标准化、数字化”香菇抚育基地和标准化大棚500亩。加快菌棒标准化生产车间、香菇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食用菌栽培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大即食食品、多糖等香菇深加工,延伸香菇产业链,提升香菇价值链。
2.培育壮大茶产业。巩固提升新宅茶园品质及面积,加大有机茶基地、抹茶基地等标准化茶园建设,新增集中边片高山茶园700亩以上,新增、改造零星分散茶园200亩以上,有机茶认证面积增加200亩以上;着力培育打造“金榜茶”“乌门茶”等地方特色茶叶品牌,扶持壮大汤记、雅绿、席麦等龙头企业,创新升级森林小镇和彩叠翠两个新宅区域公共品牌,设计启用新包装3款以上。谋划建设新宅村茶叶集聚加工区。全面实行茶叶生产无公害化,打响新宅茶叶有机、绿色品牌。重点改造提升大莱大圆塘茶园从230多亩扩面至400亩,改造提升镇域内茶园道路2000米以上。
3.培育壮大高山蔬菜产业。加强大莱、安村等高山蔬菜“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与浙大、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扶持扩大高山蔬菜种植规模经营,探索高山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内三坑、沿溪黄山、大莱等有机绿色果蔬示范供应基地建设,探索基地-食堂直供直销模式,提高经营业主收益。
4.培育壮大香榧产业。把香榧作为我镇重点扶持和发展的经济作物。继续实施“摇钱树”工程,争取连片种植100亩以上,零星种植1.5万株以上。积极推进香榧大苗示范基地建设,主动对接林业等部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将新宅打造成为浙江省香榧特色产区。
5.培育壮大国药产业。继续围绕安全、稳定、有效、可控,推进中药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重点引进黄精种植及深加工技术,探索产业化路径。大力引进国药种植企业,种植有机中药材面积50亩以上;创建森岩谷有机国药基地1个,建成同仁堂指定原料供应基地面积100亩。继续发挥企业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争取在上少妃、后林畈、李村区域重点发展三叶青、黄精、灵芝50亩以上;在大莱、安村等村发展玄参、芍药等中药村100亩以上。
6.推进农业有机绿色发展。出台镇级有机农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建立发展资金,大力推进有机农业发展。大力实施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有机肥使用,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范围,提升有机农业发展层级,进一步彰显新宅有机农业特色。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开展秸秆多途径综合利用。
7.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出台新宅土货300、600、900标准,全面推行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严格监管,推进优势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
(三)一如既往实施美丽乡村提质工程,全心全力打造美丽新宅。开展新一轮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山区乡村大花园。
1.全力巩固“美镇”成果。全面开展多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治理乱搭乱建、乱丢乱放,推行禽畜圈养,健全保洁员队伍,建立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完善乡村环境基础设施,继续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扮靓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全力开展“美村”行动。坚持规划引领,系统周密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有力推动精品乡村建设。全力做好下山集聚,打赢下山集聚搬迁战。利用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工作,主动对接山海协作平台,流转、盘活、腾退建设用地和闲置山林,积极实施“飞地”产业经营,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全面开展空心村改造工程,启动1个村以上的改造工程,储备5个以上空心村改造项目,努力建设村美民富的新农村。
3.全力构建“美路”网络。投资300万元,完成南塘头至沿溪、乌门至三坑口、溪下至东巨路段乡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启动新宅至大莱“四好”公路建设,着力推进乡村公路的改扩建任务。积极争取对接莲都高铁小镇,实施“武丽线”拓宽改造工程;谋划许曳线二期,大和线拓宽改造项目;鼓励各村建设生态停车场,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优化路网结构、提升路面等级、美化路域环境,以良好的交通环境服务产业发展,助推全域旅游。
4.全力培育“美旅”景区。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科学布局,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对接县市旅行社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实施龙门李村红色古道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将空置的新宅初中改建成红色研学基地,做靓新宅红色旅游文章;继续开展上坊农耕旅游、金榜祈福等节庆活动,进一步巩固新宅特色旅游品牌;举办户外登山、骑行等赛事,争取成为户外运动的“新领地”。
5.全面打造“美溪”风景。将打造最美菊溪列为重点工作,以“打造菊溪全县最美河流”为工作目标,突出山区生态特色,完善河道长效保洁,推进沿岸景点建设,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水长廊。
(四)一如既往实施数字乡村示范工程,努力打造服务政府。紧抓我省数字化改革重大机遇,不断提升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
1.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信息化水平。推进镇村两级便民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全程代跑机制。继续推进村级事务数字化平台,浙政钉群众服务大厅建设,引导群众“手机办事”。
2.加快建设平安新宅。扎实推进平安治理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四个平台”和“全科网格”,织密以专职网格员为骨干、党员联系户为辅助的基层治理红色网格。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村、化解在苗头。建立汇集乡贤、两代表一委员、律师、镇村干部的矛盾调解“乡亲团”,对重点信访件逐个攻坚,切实化解一批遗留问题。加大消防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投资30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新宅镇消防站1个,新增消防专业队员6-8名,强化新宅消防力量建设,提升消防安全指数。
3、加快构建社会保障网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及优抚优待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落实好惠民工程,加快村级为民服务阵地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改善村居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不同困境级别和困难家庭实际需求开展不同服务,精准匹配救助资源,实现政策找人,着力打造更有温度的社会救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