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555Y/2022-246876 发布机构: 泉溪镇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8-10 09:48

武义县泉溪镇镇区和江山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22年版)必要性论证报告公示

来源: 泉溪镇     发布时间: 2022-08-10 09:48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为规范土地使用与合理开发,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着招商引资、服务项目的原则。我镇组织编制了《武义县泉溪镇镇区和江山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22 年版)必要性论证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提出对武义县泉溪镇镇区和江山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及“阳光规划”的要求,现将申请报告草案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公示时间:2022年8月10日—8月19日,共7个工作日。

公示地点:武义县政府网站(www.zjwy.gov.cn)。

请在公示之日起7日内将有关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反馈我局,我镇将充分予以考虑。

反馈方式:

(1)书面意见请邮寄至武义县泉溪镇人民政府(邮编 321200);

(2)电话方式:武义县泉溪镇人民政府0579-89086756。

武义县泉溪镇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0日

武义县泉溪镇镇区和江山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2022 年版)必要性论证报告

一、规划修改背景

1、促进城乡风貌品质提升的需求

随着泉溪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经过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

设等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泉溪镇主要街道和区块的城乡面貌得到了普遍的改善和提高。由于镇区范围内主要由几个村庄构成,整体风貌较为一般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城镇居民和外来人口集聚的几个区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次规划对相关局部地块通过指标的调整和风貌的引导,作为泉溪城乡风貌品质提升的示范点和样板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推进现代化工业强镇建设的需求

泉溪镇一直以来就是武义县传统的工业强镇,在美丽城镇创建中也是以工业型 美丽城镇为创建目标,同时在武义县国土空间规划中也定位为创新宜居的现代化工业强镇。近年来,泉溪一是提档升级现有的工业园区,二是推进小微企业园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由于泉溪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空间上需要统筹安排新的战略要地,在江山村区域有大片的低山丘陵,该区域地势平缓、交通便捷、远离居民区,是泉溪镇未来 5-10 年工业开发建设的优选之地,因此本次规划中将该区域作为工业园区进行总体布局,纳入城镇开发建设是符合泉溪发展的实际需求。

3、提升城镇居民居住空间的需求

泉溪镇镇区集聚人口众多,大量城镇居民和外来人口在本地居住、学习和工作。

而目前城镇居住空间的打造还停留在原有村庄的形态中,从居住品质、容量空间、宜居环境、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去考虑研判,都是与现代化工业强镇是不匹配的,迫切需要对现有局部居住地块的开发强度进行合理调整,以便指导城镇生活区进行高品质的建设,以满足居民最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用地基本情况

1、用地位置级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调整范围及内容涉及镇区部分地块调整和新增江山村工业区块两部分,具体如下:

(1)调整地块:本次规划调整 5 个区块,为原武义县泉溪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 01-B1-02~03、01-B1-05~06、01-B2-01~03、02-C1-07、02-C2-01~04、02-A3-08~10、02-A1-07~08 地块,总用地面积 35.67 公顷(535.05 亩)。

(2)新增地块:江山村工业区块面积 47.64 公顷(714.6 亩)。

2、用地属性

在三调数据中,调整区块一、地块二、地块三、地块四、地块五已经收储国有,土地性质已转用为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新增区块六现状国土三调数据为林地,用地性质需在下一步国土中调整。

3、项目地块及周边现状

(1)现状用地情况

项目内基本无建筑,目前地块为待开发的空闲地。

(2)项目周边情况

修改地块用地周边基本已经建成,周边主要以居住用地、商住用地、公共服务设

施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包括了泉溪镇政府、泉溪镇中心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泉溪菜市场等商业服务设施。现状道路网方面,周边城市主次干道基本形成,包括永武一线、永武二线、泉深线等。

三、相关规划和规范情况

1、《武义县泉溪镇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

(1)规划期限:近期为 2018-2025 年,远期 2026-2035 年

(2)城镇性质:以现代制造业和航空配套产业为核心的武义县工业重镇、休闲旅游小镇和市级中心镇。

(3)空间结构:按照“北居南工”的布局形态,规划形成“一心六区、两廊四轴”的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2、《武义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1)工作范围:武义县域范围,总面积 1568km2。

(2)工作时限:以 2017 年为基准年。目标年为 2020 年,近期评价至 2025 年,

远期展望至 2035 年。

(3)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武义县划定环境管控单元 47 个,其中重点管控单元中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7 个,面积 122.69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7.82%;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 8 个,面积 33.29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2.12%。

本次规划区块均位于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3、《武义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征求意见稿)

(1)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 2020 年,规划期限为 2021-2035 年,近期至 2025

年,远期 2035 年,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2)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一城两区、三轴引领”县域城镇空间格局。

一城:中心城区。

两区:东北部赶超发展地区(城区+履坦+桐琴+泉溪+茭道);中南部协调发展地

区(王宅+新宅+白姆+俞源+大田+柳城+桃溪+大溪口+三港+坦洪+西联)

三轴引领:三条城市发展轴线,分别是依托北部复合交通网形成的北部城市发展

主轴;依托 219 省道和 235 国道形成的串联西南部、东南部乡镇的两条城镇发展次轴。

泉溪镇位于东部区赶超发展地区,是武义县城镇发展的核心板块。

泉溪镇是金永武产业走廊上的核心城镇之一。

4、上版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地块指标

本次调整区块位于泉溪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内,新增工业园区位于江山村。

上版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区块一主要为工业用地;区块二主要为住宅用地;区块

三主要为商住混合用地和中小学用地;区块四主要为住宅用地和社会停车场用地;区块五为住宅用地和商住用地。

原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四、规划修改理由、依据及主要内容

1、修改理由

(1)促进城乡风貌品质提升的需求

随着泉溪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经过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的落实和实施,泉溪镇主要街道和区块的城乡面貌得到了普遍的改善和提高。由于镇区范围内主要由几个村庄构成,整体风貌较为一般还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城镇居民和外来人口集聚的几个区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次规划对相关局部地块通过指标的调整和风貌的引导,作为泉溪城乡风貌品质提升的示范点和样板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提升城镇居民居住空间的需求

泉溪镇镇区集聚人口众多,大量城镇居民和外来人口在本地居住、学习和工作。而目前城镇居住空间的打造还停留在原有村庄的形态中,从居住品质、容量空间、宜居环境、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去考虑研判,都是与现代化工业强镇是不匹配的,迫切需要对现有局部居住地块的开发强度进行合理调整,以便指导城镇生活区进行高品质的建设,以满足居民最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3)推进现代化工业强镇建设的需求

泉溪镇一直以来就是武义县传统的工业强镇,在美丽城镇创建中也是以工业型美

丽城镇为创建目标,同时在武义县国土空间规划中也定位为创新宜居的现代化工业强镇。近年来,泉溪一是提档升级现有的工业园区,二是推进小微企业园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由于泉溪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空间上需要统筹安排新的战略要地,在江山村区域有大片的低山丘陵,该区域地势平缓、交通便捷、远离居民区,是泉溪镇未来 5-10 年工业开发建设的优选之地,因此本次规划中将该区域作为工业园区进行总体布局,纳入城镇开发建设是符合泉溪发展的实际需求。

2、控规修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4)《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2016)

(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2014)

(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

(10)《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

(11)《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规程》(DB33/1050-2016)

(12)《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13)

(13)《武义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征求意见稿)

(14)《武义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15)《武义县泉溪镇总体规划(2018-2035)(修编)》

(16)《武义县泉溪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17)《金华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

(18)《金华市区规划用地兼容性管理要求》

(19)《武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完善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武政发〔2015〕1号)

(20)《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武政发〔2017〕69号

(21)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和规划文件

3、修改主要内容

(1)修改原则

1) 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原则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逐步推进,对土地开发的管控日益加强,客观上要求泉溪镇在下一阶段对城镇各类土地的开发落实集约节约的要求,根据每个地块的功能属性、区位条件、承载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因地制宜的推进各项开发建设。

2) 合理开发、科学引导原则

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出让条件的法定依据,是影响地块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在确定相关规划指标的时候要合理的确定,做到合理开发和科学引导的原则。

3)规管结合、弹性控制原则

注重规划的落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规划管理与具体实施。各种功能的完善,产业的布局等要与相关政策紧密结合。强制性控制包括对文保紫线、绿地绿线、河道蓝线、市政黄线等“四线”进行详细划定;对配套设施、绿地和交通市政设施进行落实。弹性控制包括对居住用地、商服用地等出让地块的地块内部划分、支路线型、配套实施等不影响整体区块形态的用地,进行弹性控制。

(2)修改内容

依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本次规划地块用地性质为中小学用地(A33),二类住宅用地(R21),二类工业用地(M2),商住混合用地(B/R),消防设施用地(U31),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其中区块一主要为二类工业用地和消防用地;区块二主要为二类住宅用地;区块三主要为二类住宅用地、商住用地和中小学用地;区块四主要为二类住宅和商住用地,区块五主要为二类住宅用地和商住用地。新增区块六主要为二类工业用地(M2)。

修改后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五、修改论证

1、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论证

区块一、区块二、区块三、区块四、区块五的调整符合项目所在地区的发展目标,

为项目周边的居民创造如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等不同的工作岗位,可解决周边一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块六的新增符合泉溪镇工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原规划设计对项目建设要求的满足程度影响分析论证

原规划中,区块一周边是工业用地与防护绿地,区块二、三、四、五周边主要为商住用地与居住用地,人口密度较大。新增的居住用地与商住用地有利于地块更好的发展与招商引资,地块建设要重视组织管理工作,避免对周边区块造成影响。区块六为低山丘陵,远离居民区,对周边影响小。

3、规划修改后对原规划的影响分析论证

规划修改后,将原区块一修改为消防用地和二类工业用地,区块三新增商住用地和居住用地,区块二、四、五修改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利于建设各类商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减轻镇区住房压力,有利于区块更好的建设与发展。区块六的新增有利于泉溪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规划修改对原规划的影响不大,基本能满足原规划设计要求。

4、规划修改后对周边相邻关系的影响分析论证

规划修改后,对周边相邻区块的日照、消防不产生影响。

5、规划修改对相关规划的影响论证

5.1 公共服务设施影响论证

本次项目修改后,将减轻泉溪镇的消防压力。

5.2 道路交通影响论证

项目用地周边均有城市道路通过:东临泉深线、南临永武二线、北临永武一线、清泉街,区块六西临泉深线。项目所处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项目为城市主、次、支路所环绕,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因此,项目的人流与车流均能通过周边城市道路便捷的进出。

5.3 历史文化保护影响论证

项目用地未涉及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问题。不影响该规划区的历史文化保护。

5.4 绿地影响论证

本次规划修改,将增加公园绿地以及防护绿地。

5.5 空间景观影响论证

项目地块位于镇区永武一线南北两侧以及泉深线东侧,是重要工业片区与居住片区,要强化人口吸引力,体现镇区活力。因此,整体风格不仅要体现新区的气息,也要考虑与周边氛围相协调。建筑整体风貌、色彩、体量等方面,应符合该片区的整体色调及风格。

5.6 对周边建设影响论证

项目地块与周边建设隔道路相对独立,因有城市道路相隔,加上建筑后退要求,地块对周边的用地建设基本无不良影响。规划修改应不影响已建住宅小区建筑的日照条件,在建设时需要相互协调,项目在修建性详规设计时应保证建筑间距、建筑退让等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因此,项目建设调整对周边无不良影响。

5.7 市政设施影响论证

地块一、二、三、四、五、六所在位置交通联系、供水、排水、供电等方面条件成熟。

六、论证结论

综合以上现状分析和相关规划论证,我们认为对区块一、区块二、区块三、区块

四、区块五进行用地性质、控制指标、用地范围的调整,区块六的新增,有利于泉溪镇产业发展,有利于人口集聚发展,有利于整合土地指标,调整的内容符合相关规定,满足规范要求,调整方案可行。

七、附件与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