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350087302Y/2023-253085 发布机构: 武义县卫生健康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1-10 11:20

武义县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来源: 县卫健局     发布时间: 2023-01-10 11:20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卫健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武义县卫生健康局按照“扛旗争先,崛起浙中”总要求,统筹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领域重点特色工作、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事项,高水平推进健康武义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展卫生健康新作为。先后获评省级健康促进县、2019-2021年全省无偿献血先进集体、“2020-2021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立功竞赛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位列全省第三;健康浙江考核获得优秀等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获全市第一。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守牢三条底线,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是守牢公共卫生安全底线。着力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和隔离管控能力。组建130人追阳采样队和3个医疗救治梯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独立发热门诊、PCR实验室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全覆盖,建成十万管核酸检测基地和方舱医院;从9月6日到12月4日开展三天一轮区域核酸检测33次,今年以来共采样检测2450万余人次;配备负压救护车11辆;储备集中隔离点25个,可用隔离房间3348间;累计派出4600余人次赴外支援,接收异地转运隔离人员8674名;做好阳性感染者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完成定点、亚定点医院建设,开放22个发热门诊(诊室)70个诊间,12月25日最高峰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达2867人次;对县级公立医院急诊、住院病区进行扩容,紧急采购设备、物资,开展医疗救治队伍专项培训,储备重症救治医师队伍50人,重症救治护士队伍100人;新增院前急救点5个,目前8个站点16辆救护车已全部投入运行。

二是守牢平安稳定底线。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不断完善卫健系统“大安全”工作体系,强化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治理和风险化解,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和医疗事故。做好省运会、中高考等县内重大活动的疫情防控、医疗和卫生监督保障,共派出医务人员300余人次,保障了重大活动平稳、顺利。紧盯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汛防台、电信网络诈骗、防恐、舆情动态等重点领域,开展“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平安护航党的二十大。

三是守牢廉政建设底线。在全省率先探索“院务监督”,23家公立医疗机构成立院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医院“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将民营医院纳入“清廉医院”建设范围,全面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开通“行风直通车”线上投诉举报平台,共受理服务咨询、投诉举报110项,均在24小时内回复,办结率、满意率超过98%,实现将投诉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期。建成全市首批基层清廉建设示范单位1家,首批市级清廉医院建设标准单位9家,县级基层清廉建设示范单位3家。

(二)推进三项工程,打造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高地

一是持续推进“县级强院”,建强县级龙头。深入实施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邵逸夫总院12名资深专家常驻武义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建立16个邵逸夫名医专家团队工作站,县域胸痛、卒中、创伤三大救治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三大共享中心及4个临床专科完成省市验收。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国家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省排名第六,全省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省第四,医疗卫生“山海”提成工程评估成绩优秀。县口腔医院与浙大口腔医院签订三年紧密型重点托管合作协议,先后承办两次全国性会议和巡讲活动。县妇幼保健院与金华市妇幼保健院签订合作协议,病床使用率从70.5%上升至89.7%。全力推动县中医院与杭州市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以医院等级创建为抓手,推动全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统筹资源,大力支持县第一人民医院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创建、县中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复评和县妇保院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创建,目前三家医院均已完成现场评审。

二是不断提升“健康武义”,全民共建共享。以开展全民健身行动、绿色环境打造行动等省级示范试点行动为重点,持续推进“健康浙江”建设26项专项行动。推进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重点工程项目纳入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制定“武义县政府重大工程项目健康影响评价项目清单”,完成对武义县福利院改扩建工程的健康影响评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顺利通过省爱卫办组织的暗访评估。2019年13个乡镇一次性创成国卫乡镇,去年新创2个乡镇通过国卫乡镇省级暗访,即将实现国卫乡镇全覆盖。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4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健康乡镇,24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健康村,创建浙江省健康促进金牌学校4所,银牌学校5所、铜牌学校6所。积极开展除四害工作,创建无蚊医院1家,省级除四害样板村1家。深入推进城乡厕所革命,厕所普及率达到99.99%。

三是聚力打造“健康大脑”,强化数字赋能。依托邵逸夫医院,在省内首创“双体共享、三级联动”医疗服务系统,实现省、县、乡三级医疗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该应用案例获全省“互联网+深化医改”优秀案例奖,为省内唯一获奖的县级医院。在全省率先谋划智能宣教、智能随访、智能诊疗、区域干预、服务点单、口腔帮扶六大应用场景的“从齿无忧”数字化改革项目。全面完成“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造,县域“共享中药房”建成投用。全县23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互认全覆盖,互认共享达11.5万次。建成县域双向转诊平台。投入1087万元升级改造县域一体化信息系统,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完成19家基层医疗机构his、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云化升级。开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等服务。

(三)提升三大能力,持续优化全周期健康服务

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探索“医联体+医共体”两体共融发展,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向基层院区延伸。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桃溪院区成立全省首个邵逸夫全科医学专家工作室,建立邵逸夫医院武义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东干院区联合病房,浙江省口腔医院武义分院王宅口腔诊疗中心、东干口腔诊疗中心,省级专家定期下沉基层院区,参与开展远程诊疗服务,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完成首批15个医学重点学科年度创建评估。推动医疗卫生“山海协作”,永康市中医院与桐琴镇东干中心卫生院、海宁市中医院与王宅镇中心卫生院先后签署合作协议。鼓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差异化发展,在病源少、环境优的南部山区院区探索医养结合,持续加强中北部工业乡镇院区诊疗技术力量,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1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基本标准,1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推荐标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2家,投资80万元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7家。开展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通过6辆巡回医疗车打造“流动医院”,累计服务患者约2400余人次,打通偏远农村群众看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中医院为龙头,加快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以三级乙等标准规划建设的中医院迁建工程主体结顶,完成年度任务的114%。各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设置比例均达100%。18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率达到100%。加强中医学科建设,创建县级中医重点学科1个,县级中医重点扶持学科1个,基层中医类特色专科3个。建立全国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1个,金华市名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3个,为基层培养名师学术经验继承人15名。建设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在全市首创“国标耳穴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80余名。开设县内首家中医护理门诊,培养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19名,基层中医护理骨干39名。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联合举办基层定向中医师承培养项目,首批在培19人即将毕业,将为我县乡村医生队伍注入新活力。

三是提升健康惠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武义温泉”资源和品牌优势,成立全省首家以温泉水疗为特色的民营二级康复专科医院。加快全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开展老年人“光明”“口福”“营养改善”“失智老人关爱”和健康服务“智慧助老”五大行动,促进健康老龄化。其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318人次,老年困难群体眼视力筛查800余人次,完成白内障手术64例;对7936名老年人开展口腔健康评估,省、县两级口腔专家为86名抗美援朝老同志提供“组团式”口腔健康服务;为7858名老年人开展营养不良风险评估;开展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评估1.6万人次,老年人认知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评估215人次;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1.2万剂次;积极打造老年友善环境,1个社区被命名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家,县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6家。将构建“3211”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及年度民生实事,今年来新增托育机构2个,新增托位679个,其中普惠托位470个,建成“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12家、村(社)级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10家,二级以上医院母婴室实现全覆盖。实施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通过提高城乡居民(0-6岁儿童和中小学生除外)体检经费标准、增加体检项目、实行“1+X+Y”体检模式、开展参保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同质同标问题专项治理等,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目前完成体检12.7万人次。结直肠癌筛查16897人,慢阻肺筛查3078人。常住人口签约168678人,签约率为36.47%,其中重点人群签约135909人,签约率达90.66%。

(四)完善三大系统,汇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一是完善指挥管理系统。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特色宣讲等形式,在全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公立医院领导机制,完善了各公立医院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体系。合理规划调整支部设置,提升公立医院支部建在科室上占比。目前卫健系统共有44个党支部。切实推进落实“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8个支部中16个支部书记是由业务科室主任、护士长担任。推动民营医院党组织覆盖面,新成立唐风温泉康复医院党支部。打造“奋进争先 医路领航”党建总品牌,实施“党的味道真有味”领办探索项目,使“党建工作项目化、特色工作品牌化”。在全系统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微党课比赛,展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精神风貌。深化“云上党建”管理平台建设,发布党建、纪检资讯443条,累计阅读7.5万余人次,各党支部通过“云上党建”召开党员会议302次、党支部会议262次、党课81次。顺利完成县计生协换届工作。

二是完善依法行政系统。强化卫生健康执法效能,入选基层治理查处非法行医“查处”一件事市级试点县,围绕“黑诊所”、“非法医疗美容”等群众关注领域开展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20余人次,查办非法行医案件24件,移送公安机关2件。清理各类审批申请材料和证明事项19项,“无证明改革”的事项总办件量达到6790件,生育登记1831件。推进医疗废物智慧化监管工作,将民营医院全部纳入医疗废物智慧化监管范围。大力推动浙政钉掌上执法。落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广实施初次轻微违法不罚制度。全年共完成双随机执法检查299户,查办案件275件。共办理初次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案件11件。开展新冠疫情防控专项检查1568户次,开展职业健康防治普法宣传、饮用水卫生安全宣传和校园卫生健康行动。成功创建浙江省卫生健康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化建设单位。

三是完善人才引育系统。率先出台《关于培养引进全日制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施办法(试行)》,以自主育才方式加强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赴省外高校(成都)开展医学专业人才引才专题会3场。引进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2名、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名。公开招录专业人员38名,校园招聘录用51人,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12名。选树系统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成第六届享受县政府津贴优秀人才评选名医20名,评选优秀护士75名,优秀医生60名。坚持争先创优,我县医务工作者多次在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

(五)统筹做好其他重点工作。通过《今日武义》、“健康生活”专刊、“健康武义在线”微信公众号等,打造卫健系统思想舆论阵地,传播卫健好声音,展现卫健好形象。在《今日武义》刊登“健康生活”专刊48期。“健康武义在线”微信公众号粉丝量为93830,发送篇数为1249篇,阅读总量为143.8万人次。认真抓好政务公开、档案、无偿献血、双拥等工作。7家单位无偿献血工作获省、市表彰。参与城市有机更新征迁工作,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胡处、城西一期扫尾以及城市有机更新中工作组任务22户,与卫健相关的29户拆迁人员的拆迁工作。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贯穿于卫生健康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积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奋力交出“两个先行”卫生健康高分答卷。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完善县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疾控中心、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疾病防控的协同机制,构建县乡村一体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县公卫中心项目建设,继续争取县第一人民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建设项目,健全完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设置,重点提升防控医疗救治能力。持续做好监测预警、疾病流调、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疗救治等工作,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强化公共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建立独立建制的120调度指挥中心、中心血库。积极谋划基层医疗机构迁(改、扩)建项目,优化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建立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巡回医疗、远程医疗等服务覆盖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打造20分钟服务圈,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全人群。2023年,拟再新(改扩)建6家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7家两慢病管理中心。开展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和慢病联合病房建设,支持发展基层特色专科,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做深做实“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模式,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积极推动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覆盖。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网络。

(二)构建健康促进政策体系。以全民健身行动、绿色环境打造行动两项省级示范行动及三项市级示范试点行动为重点,全面推进健康武义专项行动。完善健康影响评价制度,逐步铺开公共政策、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健康影响评价。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持续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和健康促进场所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国卫乡镇创建、健康村镇建设、除四害村建设等,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三)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合作办医,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的建设。巩固深化第四周期等级医院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县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强化学科人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的培育,加快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调整优化医共体组织架构,将县第二人民医院纳入医共体,整合南部山区医疗资源。推进医共体院区一院一品特色发展,配强配优下沉专家队伍,进一步完善医共体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实施康逸医院迁建项目和杨家医院建设项目,提升社会办医水平。深化推进两慢病分级诊疗,完善转诊制度,优化医共体转诊平台功能,规范开展两慢病双向转诊及随访服务。持续加强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作,逐步提升卫健系统高知群体结构占比。

(四)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推续推进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升级改造项目,强化医共体内及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优化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服务,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医共体内全覆盖,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医疗服务。强化数字赋能,积极谋划完善体检一件事、“云上中医”、全程服务全民口腔健康等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发展。

(五)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提升妇幼保健及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聚焦婴幼儿照料,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多渠道扩大普惠性托位供给,减轻家庭养育负担。2023年拟新建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6家,新增托育机构1家,新增托位140个以上。为辖区适龄儿童提供儿童医疗、预防保健、婴幼儿照护“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儿童健康服务质量。全力推动出台生育支持政策。充分利用两中心一驿站,定期开展健康宣教、育儿分享、科学养育小组活动、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大力倡导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新型婚育理念,营造新型婚育氛围。

(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启动县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与杭州市中医院建立合作办医关系。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完善以县中医院为骨干,其他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重要组成,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