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7234716515558/2023-00030 发布机构: 县气象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1-03 09:44

武义县气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来源: 县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3-01-03 09:44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气象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推动武义气象高质量发展。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亮点工作

1.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2022年我县气候极端异常,年初雨雪天气过程多,梅雨不典型,出梅后出现连续高温酷热少雨天气,导致伏旱连秋旱,7月以来出现长时间极端高温热浪天气,高温日数≥35℃达 72天,≥38℃的 49 天,≥40℃的 24 天,8月23日的最高气温42.5℃,均为武义国家气象站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7月以来降雨异常偏少,截至11月23日,县城累积降雨量187.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七成,居历史同期第二低值,对农业生产、生产生活用水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异常天气气候状况,气象局积极应对全力做好人工增雨工作。一是增设人影作业点。在原新宅镇大莱村、柳城丰产村2个作业点的基础上,增加白姆乡源口水库,泉溪镇清溪口水库、茭道镇罗山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3处,形成全县各大集水区作业点全覆盖;二是积极开展作业。年内,人影作业队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本着宁可扑空也不错失一切作业时机的原则,积极蹲守,截至11月23日,共出动18次,成功作业14次,其中夜间作业3次,发射火箭弹98枚;出动次数、作业次数以及发射弹药数均高于2013年人工影响作业队伍成立以来的历年总和。

2.全省率先开展茶叶数字化精细化气象服务

年初在省气候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气象局制作了全省首份精细化数字化茶叶气象服务产品,该产品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依托茶叶气象灾害指数模型研究,结合武义县茶园现状精细分布,开展了基于茶园的更精细的茶叶气象灾害指数预报预警服务。2022年共发布茶叶采摘指数预报、霜冻害和高温热害指数预报共计17期。建设含温度、雨量、风向风速、辐射等要素的茶园小气候站点3个,涵盖武义县最大的有机茶种植基地和抹茶生产集中区。参与编制浙江省气象学会团标《茶树霜冻害和高温热害预警信号图标》。茶叶数字化气象服务先后在中国气象报、学习强国、浙江新闻、浙江在线、金华日报、浙江省气象局微信公众号、金华三服务微信公众号、武义报等媒体刊载。

3.落地省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试点

省气象局已将武义列入乡村振兴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试点,局主要负责人于11月25日赴省局就《武义气象为农服务高质量发展全省先行试点方案》进行汇报,力争年内正式批复施行。该试点方案着力在于提升武义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农业生产气象服务供给质量、生态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在气象为农服务方式、服务产品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武义经验,推进武义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其他重点工作

(一)加强监测预警,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健全“梯次化”预警制度。修订发布《武义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武政办(2022)24号);梳理县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职责清单;制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业务规定》,开展“梯次化”预警,明确“叫应”规则,联合县防指印发《武义县气象灾害公众防御指引(暴雨、台风、强对流、雨雪冰冻)(试行)》,加强公众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

全年共发布《气象信息快报》79期,《重要天气情况》16期,《春播春种专题气象服务材料》4期,《茶叶专题气象服务》17期,《森林火险预警专题气象服务》3期,《省运会专题气象服务材料》23期,各类预报预警服务短信550条,接收人次达100余万人次,重要天气过程基本无漏报。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新建自动气象站10个,升级改造3个;建设全天空仪9套;完成54个区域自动站的1分钟传输切换;国家气象站完成北斗卫星的备份传输建设,完成总辐射和净全辐射的安装传输建设。

探索开展预警信号“闪信”和分区域预警等信息传播机制,进一步提高预警信号时效性针对性。在县域内推广使用“12379”省突发布系统,统一预警信号对外发布渠道。实现应急局、水务局、农业局、资规局、森林消防指挥部等省突外部门预警接入单位7家,并发布有关预警信息15条次;突发预警发布渠道数达到15家,全县708名网格员全覆盖发布。

(二)聚焦聚力需求,提高气象服务水平

1.加强省运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年初制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细化重要服务节点和服务产品模板;5月底前完成2个场馆气象监测站建设;6月底前完成所有运动场馆雷电防护装置的安全性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场馆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并按时完成整改。期间发布省运会专题气象服务23期,并针对火炬传递活动开展逐小时天气预报。

2.加强粮食生产等农业气象服务。将全县81个水稻种植大户纳入直通式服务平台,通过农业小气候监测站不断完善气象数据的采集与应用,依托省气象台的智能网格预报制作出更精细的农用天气预报,“云”开展水稻产业春播春种等气象服务;与农业、人保等单位联合开展水稻受旱情况调研。此外,加强铁皮石斛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气象服务需求调研,提升气象服务特色产业能力。

(三)围绕除险保安,发挥气象力量

1.加强气象防雷安全监管。调整公布66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名单,明确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共开展掌上双随机抽查10家,专项检查8家,日常巡查51家,出动执法人员138家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19份。办结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6件,升放气球活动审批3件;各保险公司通过浙江省气象资料查询服务平台自助查询办件108件。

2.对照“七张问题清单”促安全生产。对朱王村省运会场馆、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武义泉溪加油站雷击风险隐患、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程度不高等4项纳入县级“七张问题清单”,督促落实整改到位,实现闭环管理,消除隐患。

3.继续推进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建设。按照上级部署,从防灾计划、组织体系、信息员队伍、气象监测与服务设施、应急准备与响应、防雷减灾、科普培训与宣传、长效机制等八方面持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完成标准化村(社区)创建30个,并开展检查复核和提标升级行动,完成气象科普进礼堂建设村2个。与应急局、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创建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

4.持续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常态化科普活动。年内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科技周等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武义气象科普馆、校园气象科普基地等,开展气象科普讲座、“山海同行”海宁、武义小学生气象手抄报比赛、融媒体小记者走进气象局等活动,充分推动气象科普“六进”活动开展,年内,举办各类科普活动15次,散发各类气象宣传材料5000余份,气象科普展板20余板次,进一步提高市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四)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建设

一是狠抓学习强党性。依托党组理论中心组、周一夜学、支部大会、学习强国平台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习近平考察浙江及对气象、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做到全覆盖。二是坚定理想铸信仰。采取参观红军博物馆、观看《长津湖》等红色教育电影、星级证书上墙、重温入党誓词等多形式筑牢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三是结对帮扶暖人心。结合省市县党建三级联动、县委县政府共建共富等活动积极推进结对帮扶工作。走访结对村1次,分析村发展思路,每月开展低收入农户帮扶8家,联系走访企业10家,了解企业发展困难,解读相关政策。

三、2023年工作打算

1.落实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建设任务。对照建设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年度任务。

2.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全力以赴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服务及公共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气象预报准确率。

3.进一步提升数字化精细化气象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茶叶数字化精细化气象服务工作,加强茶园气象灾害数字化预警能力建设,谋划茶叶数字化改革项目。加强合作深入开展食用菌、中药材精细化气象服务。

4.完善气象社会管理。继续推进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完成易燃易爆场所防雷安全全覆盖检查,与文旅部门联合开展景区“双随机”检查;深化防雷安全风险码应用;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做到执法检查事项全覆盖,掌上执法检查率100%。




武义县气象局      

2022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