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良好的信用可以为企业带来许多便捷与优惠,不良的信用记录却会让企业发展处处受限。
去年,永康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下属项目部在未正式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提前开设项目部食堂并面向员工开放,被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予以公示。这一行政处罚记录信息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在项目招投标中屡屡受阻。
“平台说我有不良记录,要把我的网店关掉,我的销量很高,可不能被关店啊。”日前,永康一电商公司焦急地向永康市市场监管局求助,工作人员查询发现该企业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据悉,该局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该企业不在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开展经营活动。联系法定代表人后,对方表示公司已搬迁,经执法人员多次责令变更后拒不办理住所变更登记,遂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听到这,该企业负责人五味杂陈,表示如果网店被关的话,损失十分惨重,前期做的广告投入都将付之东流,没想到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后果这么严重,以后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无独有偶,永康某文教用品有限公司同样也因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后又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在此期间,该公司无法申请贷款,无法参与项目招投标,无法扩大生产,错过不少商机,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永康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失信信息一旦公布,等于向公众表明该企业存在信誉问题,企业的经营将举步维艰。比如,政府有关部门将视情况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对失信企业在金融融资、政府供应土地、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政府采购等多个方面进行一定限制。对于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会因此不受理该企业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