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打造制造产业数字生态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意见)收悉。现答复如下:
张勇军等11位代表: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制造产业数字生态集群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对我县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切实的提出了建议。为更好推动我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局会同相关单位持续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顶层规划,强化政策激励。一是制定顶层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武义县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2022—2024年)》《武义县数字经济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武义县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向。并加强政策支持,做好激励引导。针对数字化转型政策涵盖了智能化技术改造、服务商培育、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两化融合、5G、工业互联网平台等8大类项目,如对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最高补助1000万元,企业上云按首年服务费的50%给予奖励,5G项目给予费用的30%补贴,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采取“一事一议”专项政策。二是培育数字化标杆示范企业,按照分行业推进方式,推动行业龙头企业率先探索,如保温杯行业嘉益公司、电动工具行业精力工具公司、厨具行业巴赫公司、纺织行业沪江公司、休闲用品行业圣雪公司、中医药行业寿仙谷公司等,带动行业转型。三是探索产业互联网,支持聚杰电器建设榕器共享智造平台,聚焦电动工具和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实现围绕共享设计、共享生产、共享采购、共享财务、共享销售、共享物流、共享人才、共享服务的共享资源新制造模式转型,助力产业集群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和市场占有率,该项目先后获评省级、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
二、树立标杆,开展梯度培育。打造新智造层次体系,重点支持巴赫、嘉益、寿仙谷、库尔仕、浩大、博来、精力、圣雪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管理、能源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开展数字化重构,强化系统集成、数据互联互通,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我县已成功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家、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2家,今年寿仙谷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已进入省级评审。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以餐厨用品行业为试点,印发了《武义县餐厨用品行业轻量级数字化改造实施方案(试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企业投入结合,降低企业改造成本,推动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行业样本”,重点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目前餐厨用品行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已完成试点企业改造并开展全面推广。我们还组织聚杰、寿仙谷、蒲惠智造等企业总结提炼优秀案例并开展宣传推广。实施专精特新发展行动,形成企业培育梯队,建立县级培育企业库,挖掘培育一批具有潜力的优质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推动企业专注深耕某一细分行业细分市场细分领域,做专做精核心产品,鼓励重点细分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依托“浙江省小微企业园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进行小微园区统一管理,该平台已入驻小微园区9家,覆盖我县所有小微园区。已争取到省级中小企业发展财政专项激励资金,计划将部分资金重点用于小微企业园数字化建设改造、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园区企业发展赋能。
三、要素保障,完善基础支持。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布局建设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实施意见》,去年完成5G基站建设332个,累计建设5G基站998个,实现全县所有街道乡镇主要区域全覆盖。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目前,移动公司和新天齿轮、圣雪休闲用品、精力工具等企业正在开展5G+建设,依托5G边缘计算技术对生产设备实现实时管控和数据采集,另外,联通公司针对系统对接、数据互联难点已形成成熟解决方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二是开展重点企业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专项行动,大力宣传并开展工控安全知识学习,组织部分工业企业签订工控安全责任书,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提高企业工控安全防护意识和保障能力。三是加强金融支持,深化工业企业数智化管理平台金融智享模块,持续迭代优化,为数字经济主体提供线上高效便捷的银企融资对接服务。筛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对其优势项目进行定向资金支持和银行贷款利率优惠,并探索通过政府信用担保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撑其业务发展。目前县金投公司已设立“金华市金武新材料及高端制造科创高地建设创业投资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具备核心技术或国产替代需求的新材料、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强化人才保障,落实“双龙引才”新政,深入实施顶尖人才、“双龙计划”等引才计划,全力引培高端数字人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按照“人才科技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加快引聚“高精尖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借助浙江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金职院、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等人才资源,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培养本土的数字经济人才;紧跟产业需求,采取“企业下订单、部门送讲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多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队伍。
四、引进资源,优化服务支撑。一是强化数字化改造技术支撑,引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立武义县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本地的智能制造技术生态平台,形成从数字化改造、研发协作到人才培养的完整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为高校、企业双方合作打开全新局面,免费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把脉问诊,破解企业不敢改、不会改的难题。我们还与南京维拓、苏州正业玖坤、杭州优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支持我县企业数字化改造。另外,培育本土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鼓励爱迈斯、逐浪科技、爱达机器人、精匠智能科技等本土企业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和服务,已培育省级数字化改造服务商3家。二是积极融入浙中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建设科技城企业加速器,建设5万㎡现代化标准厂房用于全县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的孵化和培育以及智能制造研究院研发成果的转化落地,加大武义科技城优质项目招引力度。加快推进杭州武义“科创飞地”建设,重点招引数字经济、技术服务等新经济领域成熟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及相关研发机构入驻。
五、平台赋能,整合数据资源。重点迭代建设武义县工业企业数智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地企对应、企业智评、低效智治、能源智控、政策智达、金融智享等场景,整合4400多家企业经济数据,创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实施数据价值化改革,精准构建企业“全息画像”,重塑土地、能耗、金融、政策等资源要素配置模式,大力推进优质企业培育,该应用入选省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接下来,我县将从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搭建企业与服务商对接交流平台、开展数字化培训、组织考察交流、持续打造样本示范、加快行业批量化推广等方面大力推进我县企业数字化转型。感谢你们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多提宝贵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