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专题专栏 >> 武义县政协 >> 走进委员 >> 委员动态

【委员风采】蓝晓燕:传承畲族技艺 勾勒民族共富“同心圆”

来源: 县政协     发布时间: 2023-10-08 17:25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我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为畲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在位于柳城畲族镇的畲族风情馆,县政协委员、畲族非遗传承人、武义巾帼云创联盟副秘书长蓝晓燕正带领着一群畲族妇女们制作手工香包。只见蓝晓燕边指导着大家制作,边向记者介绍道,“香包又叫容臭、香缨、佩帏,今人称荷包、耍货子,是古代中国畲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制作香包要经过穿针、缝制布料、填充香料、缝合四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考验制作人的细心和耐心。

微信图片_20230129094524.jpg

作为土生土长的畲族人,蓝晓燕从小便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 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年少时一次随父母参加畲族婚嫁表演的偶然际遇,使她萌生了传承、推广畲族文化的决心。2017年,蓝晓燕成了武义畲族非遗文化传承人,在传承与弘扬畲族文化上,她积极响应省民宗委关于打造本地特色旅游景点的号召,组建表演团队、开展畲族文化培训、打造畲族文化馆,努力践行传承畲族文化的初心使命。

与此同时,蓝晓燕还积极开办暑期民族饰品制作等培训班,为畲族文化传承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在去年的政协会议中,蓝晓燕专注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这一话题,她和她的团队将畲族文化融入来料加工,其业务也逐步从柳城畲族镇拓展到武义县城和其他乡镇。她积极带动乡村畲族留守妇女和全职宝妈参与到畲族文化产品的制作中来,帮助她们实现家门口就业,为绘就武义乡村共富图景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以前是全职在家带宝宝的,最近来这里学习了畲族手工艺品的制作,觉得十分新奇且有意义。现在能利用空闲时间增加自己的收入,生活比以前过得更充实了。”学员陶瑞告诉记者。

蓝晓燕说,作为畲族非遗文化传承人,最大的责任就是把畲族的技艺和更多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特别是要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畲族文化,不断增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在现有非遗传承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上,党委政府可以持续给予政策和智力的支持,帮助我们在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的同时能够留住人才,留住文化的根,让更多人看到、记住和传播畲族文化。让畲族文化在武川大地上绽放出更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