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627P/2023-266883 发布机构: 县府办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1-15 14:43

新宅镇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来源: 新宅镇     发布时间: 2023-11-15 14:43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宅镇按照“绿色发展、美丽富民”的总体思路,以“七张问题清单”开篇破局,以思维变革引领发展突围,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现将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是扛旗担当,抓出党建统领新成效。

1.基层党建方面。强化阵地提升。以基层党建整镇推进为抓手,推进沿溪、金榜、桑坑头等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全镇24个行政村三务公开栏统一规范改造,党群服务中心党徽亮化。东巨村、柘坑村获评首批“后陈经验”示范村,金岭溪村在今年“后陈经验”示范村擂台赛中获评“最具潜力奖”,安凤村全面提档参评“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强化头雁领航。组织镇村干部走进浙大、履坦、茭道示范村镇,开展“集中培训、实地调研”的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选聘6名素质高、有威信的村党支部书记,组建镇级治村导师联盟,分片指导联系24个村。每季度开展“一述双评”季度比拼擂台赛,营造比学赶超、争先提速干事氛围。强化队伍建设。开展机关中层干部“岗位归零,全员竞岗”工作,选拔任用13名年轻干部进入中层队伍。举办1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9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为党的事业储备红色力量。吸收预备党员8名,双推积极分子40名,全面优化党员结构梯队。强化日常管理。通过分村召开党员干部队伍情况研判会,排查高风险党员和不放心党员,分类施策,为高风险党员搭建“六对一”多层级帮扶团队,前三季度党员违法违纪数量同比下降50%。主题党日到会率由以往的50%左右全面提升至90%,党员违法违纪同比下降50%,涉纪信访同比下降75%。

2.纪检监察方面。强化监督执纪。做到重点监督和日常监督相结合,在推进菌光互补项目中,对规矩意识欠缺的村社“一把手”谈心谈话8人次,对不配合重点工作的7名党员进行整转教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专项督查24次,重点检查“清村扫楼”、测温亮码、重点人员返武排查等工作,下发督查通报3期,整改问题39个,批评教育2人。对镇机关干部上下班工作纪律、值班纪律和村主职干部周三服务日坐班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共26次,发现问题18个,整改18个,开展节点正风肃纪检查活动24次,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狠抓执纪问责。实行周一镇党委书记接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涉纪信访件10件,同比下降44.6%。抓牢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有力武器,不断强化执纪问责效果,今年已完成上级交办的行政处罚类案件,共处理问题线索42条;立案8件,党纪轻处分12名,党纪重处分6名;谈话提醒5人,批评教育8人,书面检查15人。完成自办案件2件。

3.理论宣传方面。坚持将党的理论、方针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共组织学习7次,专题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党委会2次,交流发言25次。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宣传能力和宣传力度,拓展对外宣传渠道。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方面加大对外宣传报道,推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和特色,在中央、省、市、县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165篇,在学习强国、新华社、浙江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刊发报道68篇。持续打造“岭上讲堂”宣讲品牌,围绕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讲56期。

二是发展为要,耕好产业振兴试验田。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升。投资230万元建设的雅绿茶厂、天歌农业为主体的县保稳“菜篮子”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中,目前已完成工程进度80%,建成后将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解决蔬菜销售难问题。雅绿茶厂被评为国家级有机生态农场,2家成功创建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今年新增农业有机认证产品3个,全镇共有有机农产品品种21个,有机茶园面积达2887亩。农产品品牌效益不断凸显。全面深化“森林小镇”、“彩叠翠”两个区域公共品牌管理,新包装农产品12款,完成国条码农产品注册并入超上市产品42个,高山农产品实现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营销。同时,以“1对10”方式(即1名党员结对10户农户)实现全程监督,把牢农产品质量关,统一定制森林小镇品牌防伪脚环、防伪标签等做到一品一溯源,逐步积累产品品牌口碑,提升品牌辨识度和知名度。传统农业基础不断巩固。三坑口、后林畈、大莱等6个村已完成“非粮化”整治面积231.18亩,完成比例70.6%,排名全县第三。全镇水稻播种面积362亩,同比上一年增长32.4%。邀请省农科院技术专家到雅绿茶厂、七尖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基地,为新宅蔬菜种植大户及大莱村村民,指导高山蔬菜高产栽培技术。新增流转土地574.33亩用于茶叶、水果等种植,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产出效能。同时,为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第一时间申请采购应急抗旱水泵3台用于农田灌溉,农产品收入比住年同比增收超40%,抗旱保增收成效显著。

三是双招双引,按下旅游发展快进键。旅游基础日益完善。投资160万元,推进旅游共富项目建设,金岭溪福鹿广场完成提升改造,戏水平台、休憩长廊、福鹿亭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完工,山水旅游增添新色彩。完成安凤求是观景台、大圆塘茶园改造等8个“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其中5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和阳坑、沿溪两村新建民宿点、农家乐3家。星空、避暑旅游产业异军突起。柘坑后背坑、三坑口银杏、大莱龙头眼睛杜鹃花相继成为县域旅游网红打卡点。金岭溪、大莱两村成功创成省级AA级旅游景区,大莱村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示范村庄。避暑游、周末游、露营游等接待游客5.6万人次。招商工作初露曙光。年内先后对接杭州、义乌、磐安等旅游投资团队16批次,先后签订柘坑辣椒居民宿开发、大莱华茗园茶旅融合项目、内三坑有机谷等旅游合作协议3份,意向投资1.2亿元。吉祥寺空中花园悬崖村项目正式入库,大圆塘茶旅融合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金岭溪福鹿休闲广场项目已吸引旅游开发团队。

四是借势借力,驶向强村富民快车道。2022年20万以上经营性收入达标村达到24个,50万以上经营性收入村达到14个,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18.11%。结对共建向共富。依托八婺同心、“十百千万”行动,联手多湖街道共建共富专柜项目。目前多湖街道的达欧盛超市、中洋生鲜超市的共富专柜上架售卖36种农产品;发展共富菜园,利用两地资源禀赋,增加村集体收入,已销售共富专柜农产品达50余万元,带动190户低收入农户等群体户均增收3500元。扎实推进千企鼎助行动。先后联合桐琴镇、经济开发区企业分两批次开展千企鼎助交流会,8家企业共为7个村捐赠帮扶资金17万元,3家企业与结对村已达成帮扶意向,拟帮扶资金14万元。集体抱团奔共富。17个村与熟溪街道在端村结对联建厂房项目,目前已申请经济薄弱村项目立项。安凤、后汤、上少妃等8个村与乡贤、结对帮扶企业定向合作租赁工商业屋顶,发展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抱团强村项目,建成后各村每年收益分红8万元。由新宅、和阳坑等五村以抱团形式经营,新建农业产业强村项目即香菇产业深加工基地一处,项目建成后保底出租分红,年收益30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预算及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预计明年5月底前完工。后鲍电站已完成施工验收,正常运行后能为各村增加经营性收入10余万元。沿溪坑电站报废重建项目现进入施工图纸设计和立项审批阶段,建成后每年发电收益96.6万元。

五是以人为本,跑出民生福祉加速度。

1.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加强低保动态管理。严格规范低保申请审查程序,注销低保对象32户43人(其中死亡17户),低保边缘对象14户19人(其中死亡5户),促进真扶贫、扶真贫。全面落实低保政策,新增低保对象27户36人,低保边缘对象3户3人,五保对象6户6人。全年发放低保等各类补助金480余万元。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53位临时救助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6万元;10名低收入农户子女完成“雨露计划”申报;精准扶持低收入农户16户发放补助金1.89万元。扎实推进卫健工作,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办理生育登记65对,为503名计生双女户、190名独生父母办理奖励扶助66.52万元,全力做好失独家庭关心关爱工作。强化群团工作保障。顺利完成团委、妇联、残联等换届工作,全镇教育、老龄、工会、团委、妇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2.民生项目全力实施。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菊溪综合整治、水毁修复等工程,完成菊溪“美丽河湖”创建,并于9月通过省级验收。下山集聚稳步实施,完成内铁铺、叶山头等9个自然村整村拆除,拆除面积1.7万平方,预计可腾出建设用地8.42万平方,212名山民成为武义新市民。扎实推进危房整治,对经营性自建房及疑似危房进行“回头看”182幢;经鉴定B级20幢,C级44幢,D级13幢。3个扶贫项目系统入库工作;污水零直排项目已于9月完工。镇区消防站建设已完成土地选址认证并公示。菌光互补项目政策处理已完成75%。完成许曳线—三坑口—大方,溪下—东巨,大莱—陈弄等农路提升、大中修21.3公里。全面完成李村村水库移民项目(村庄路面硬化工程),扎实推进适老化改造摸排,顺利完成6户困难群众适老化改造验收;新建新宅、陈弄村生态公墓,完成沿溪公墓(内潘水口山)生态公墓工程立项。

3.平安建设卓有成效。紧盯“六个零发生”底线,坚决打赢除险保安攻坚战,考核排名两次进入全市前10。重点人事管控到位。严格落实每月15日县领导接访,每周一党政主要领导在镇接访,周三服务日,第一书记、村主职干部在村“摆摊设点”接访。开展6轮涉稳风险排查,整改问题隐患24个,化解处置各类矛盾纠纷23件。明确1:6稳控责任人员及“一日三见面”职责,上级交办的2件信访积案100%化解,149名重点人员全部纳入视线,平稳可控,无人越级上访,到市县上访量分别下降200%、66.7%。安全隐患销号到位。逐个销号整改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检查沿街店面375家次;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70个,整改道路交通隐患32个;全镇共排查自建房16547,拆除危房38幢合计2600余平米。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交通事故零亡人,电信诈骗零发生,国家反诈APP第一轮完成率105%。基层网格底座夯实到位。紧抓“141”体系迭代升级契机,重点时期依托综合信息指挥室,及时调处矛盾纠纷21件。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1+3+N”体系,调整优化划分26个网格、89个微网格,累计收集各类矛盾信息265条,上报各类有效民情数据4800条。疫情风险防控到位。完成数据核查3500多条,其中纳入管控210余条,完成风险人员转运30余人,完成临时检600人次。有序开展重点场所管控、全员核酸以及疫苗接种等工作,核酸检测覆盖率达98%以上,进一步筑牢疫情安全屏障。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亮点不够,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二是重点工程推进缓慢,由于前期对于菌光互补项目的宣传和政策解释不够到位,导致大部分村民对项目理解、支持不够,需强化引导、逐户攻坚,加快政策处理步伐。三是招商工作零突破。虽然多次多频对接万丈文旅、沪马旅投等意向投资客商,但受限于交通区位、土地资源等要素制约,项目均未落地,导致考核靠后。四是少数干部故步自封,创新意识、担当精神不强。如,在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到位,目前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也有待提升,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全面深化队伍管理,实施“新风树标”工程。严管厚爱提质效。以主题党日等日常管理为抓手,深化“六对一”多层级帮扶团队搭建,持续摸排更新高危党员,抓实党员教育整转,深化村干部、党员整治立规,全面锻造过硬党员队伍。问题整转补短板。持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从优秀人才中挑选发展对象,提高积极分子质量,实现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全部清零。晾晒比拼促争先。继续开展“一述双评”季度擂台赛,持续加快“后陈经验”示范村创建,提升后陈经验示范村占比率,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全面提升发展引擎,实施“产业跃升”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排摸重点在谈项目和投资客商,组建招商专班主动出击,同时为意向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开通绿色通道高效办理项目落地各项手续,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落地速度。继续紧抓紧抓省能源局陆上分散式风力发电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国电投浙江分公司,争取新宅镇高山风电项目尽早落地。继续做好投资1.2亿元的大莱茶旅融合项目和2.3亿元的内三坑有机村落打造项目的洽谈工作,争取落地见效。加紧项目建设进度。以大族菌光互补项目作为突破口,镇村干部要迎难而上,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逐户攻坚,尽早完成政策处理并进场施工;吉祥寺旅游项目2023年4月底完成前期设计和村庄搬迁政策制定,6月启动实施。    三是全面焕新镇域颜值,实施“形象提质”工程。交通路网全速织密。实施大庙-和阳坑-上下甫,许曳线-上仁坑,谷村-胡弄等3条道路大中修工程,实施许曳线-三坑口-大方(大方桥),太傅-麻竹园-少妃(太傅桥)危桥改造工程。实施李村-南黄山,谷村-胡弄,安村-金隆3条农路提升工程。基础建设全力推进。继续推进危房整治提质提速,争取县危房补助资金增长30%以上。功能品质全面提升。重点抓好垃圾分类、禽畜散养、乱堆乱放整治,争取申报3个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与示范村的,3个浙江省善治(示范)村,1-2个金华市现代化和美乡村培育村。开展农业面源治理工作,继续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巡查,确保污水治理到位;大力推进山塘水库洁水养鱼项目,切实减少农业污水对环境污染。

四是全面践行绿色发展,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拓宽美丽经济通道。高效提升村企联建质量,“千企鼎助”工作方向由单纯求量到重点求质的转变,在原有联建格局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典型案例,构建村级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多方互利共赢的联建项目,实现农民受益、企业获利、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新宅辨识度的产业强村路。加速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对接省农科院专家到镇技术指导,引进3-5个适合新宅地理气候的新品种进行试种,争取各农产品种植与产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增加1%-5%。同时,以百镇共建结对帮扶为契机,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探索从单一买卖到综合引流营销的模式转变,通过“旅游+”让省内外游客走进我们,让优质农产品走向他们。绘制美丽生态画卷。打好蓝天保卫战,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对菊溪进行清淤、砌坎、绿化,巩固“五水共治”的治理成果,保持高标准河道水质。    五是全面夯实民生保障,实施“共建共享”工程。加速惠民工程建设。持续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对未完成整治的地块进行销号制管理。对整治后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提高土地复种率。细化镇区卫生、交通、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省级园林城镇创建,加强草坪生态公墓长效管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救灾救济机制,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优化社会治理机制。以推进“141”基层治理系统建设为契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预防,激活传统治理资源,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工作方法,总结发掘亮点,精准补短,进一步提升源头预防能力、提升矛盾化解能力、提升平安考核排名。

中共武义县新宅镇委员会

武义县新宅镇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