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盘活国有资产 带动乡村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意见)收悉。现答复如下:
武国资议〔2023〕1号 徐浙武代表:您提出的关于盘活国有资产带动乡村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国资国企资产管理基本情况县国资办自2019年机构改革单设以来,负责县属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工作,针对国有资产闲置、规划不够等问题,做了以下工作。
(一)搭建国企资产云平台,为资产管理数字赋能。理清国企资产底数,建立县属国企资产管理台账,通过金华市武阳产权交易有限公司组建武义“资产云”管理平台,用于县属国企土地、房产等资产的线上管理,2022年8月该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今年一季度,各县管集团已完成土地、房产及公共基础设施三大类资产录入;计划6月底前完成租赁项目创建及合同录入,年底前完成资产管理线上审批。目前,“资产云”平台已实现国企资产概览可视化、异常状态提前预警、资产动态实时监管,进一步强化了国企资产监管能力,提升了资产运营管理水平。
(二)制定资产盘活计划,为闲置资产提能增效。2023年1月,我办印发《2023年国资国企“三个年”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开展国企存量资产盘活工作,要求各县管集团在6月底前梳理闲置资产、低效资产台账,并制定盘活计划。按照分类施策、科学盘活、能盘尽盘原则,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产权规范交易、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多种方式,加大资产盘活力度,提升国企资产运营管理水平。
(三)健全资产管理机制,为规范管理政策支持。根据《2023年国资国企“三个年”活动方案》,为进一步规范县属国企在资产管理中的要求,强化对国企资产的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计划在6月底前出台《武义县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细则(试行)》,对国企资产,包括资产规划、配置、运营、处置等如何进行作出细化和明确。目前该制度初稿已征求各相关单位意见,待讨论修改完善后报县政府上会。二、国有资产带动乡村发展取得成效近年来,我办积极组织县管集团对国企资产再开发再利用,带动乡村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一是通过整合农村资金、资源,带动集体增收。如顺创公司统筹白洋街道18个村集体消薄资金,合资成立寺后张石材公司,至2022年8月分红240余万元;创新食用菌公司流转壶山街道上端头村122亩土地,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
二是通过搭建共富平台,带动村民致富。如汽运公司建立“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102个站点,打造“武川交邮驿站”服务品牌,成功入选省交通部第三批40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创新食用菌公司结对帮扶省级重点帮扶村和低收入农户,2022年为27个重点帮扶村和141户低收入农户分红172万余元,2022年共开展菌菇专业知识培训25次1300余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多人次,增加农民收入约350万元。三、资产开发利用存在困难
(一)部分资产开发条件差,利用困难。部分房屋建设年代较久远,房屋老旧,如原收储公司东干粮站资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水泥预制板楼层,目前屋顶出现严重漏水,需投入资金维修后方可使用;原东干农机站房屋因年久失修,屋漏渗雨,需投入资金修缮后才可以公开招租。
(二)改变用途程序繁杂,审批难。部分资产位于镇街、乡村,地理位置不佳,现有用途非商业或住宅,如对现有房产进行改建或重建,会遇到变更用途、规划审批等方面的困难。
(三)危旧房拆除再利用,重建难。如原收储公司东干粮站资产一楼店面已对外出租,二楼和三楼尚有原东干粮站部分老职工及遗孀存放物品,暂无法拆除;原要巨粮站资产,位于王宅镇要巨村中心,房屋老旧、道路狭窄,但周边都是村民住宅,开发利用需要充分结合村庄规划和周边村民意愿,还需调整土地用途,难度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制定国有资产中长期规划。根据现有国企资产存量,推动县管集团结合实际,制定今后3-5年的国有资产规划,谋划资产开发利用,提高资产效益。
(二)强化与部门、镇村的协调沟通。积极与资规、建设等部门,以及资产所在镇村沟通联系,探索国有资产盘活方案,共同破解资产再开发利用难题。
(三)盘活可开发利用的闲置资产。根据县管集团实际,对企业可自主开发利用的闲置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制定资产盘活方案,一资产一策略,积极谋划盘活方法。
(四)积极探索盘活资产的方式方法。将闲置国有资产纳入全县招商地图中,引进社会资本运营;探索资源整合、资源交易、“镇村企抱团”等资产盘活模式,带动乡村发展,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盘活国有资产,带动乡村发展”是国资国企需要深入研究的课程,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围绕这一课题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国资国企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多提宝贵建议意见。
武义县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