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建议(意见)收悉。现答复如下:
朱舍双等7位代表: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所指出的,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服务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我局结合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大投入,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县共有19家基层医疗机构,111家村卫生室(服务站),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为89.5%,村卫生规范化率达82.88%。2019年以来,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目前我县15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2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医疗装备条件和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2021年以来,持续实施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的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共计投入了85.2万元,新改扩建了13家规范化村卫生室,进一步明确了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标准,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规范建设,严格验收,目前所有村卫生室均正常运营。加大基层设施设备资金投入保障,由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更新。今年,我局积极实施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统筹经费82.8万元用于村级卫生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修缮和改建规范化村卫生室21家。今后将持续提高政府办村卫生室比例,重点补齐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卫生室缺口,积极争取财政支持,逐年提升基层医疗资金投入力度。
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出台《武义县医学(中医)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由县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扶持专科建设发展。实施医联体下沉专家与医共体院区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医共体东干院区、桃溪院区分别建立呼吸与危重病联合病房,设立全省首个基层全科医学专家工作站,设县域医共体全科医学培训基地。浙大口腔医院在医共体东干院区、王宅院区建立口腔诊疗分中心。充分利用城市医院与医共体牵头医院资源,深入推进医共体基层院区一院一品特色创建,加速基层医疗机构特色化发展。2022年首批7个县级基层特色专科通过年度验收,基层就诊率为69.69%。2022年新建2家两慢病一体化门诊,今年预计新建9家,全面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和防治水平。今年,为有效提升签约居民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优质服务”提升行动,探索家庭病床建设,提供上门居家服务。拓展签约服务内涵,为签约居民设计个性化服务包,通过专科医生直接参与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经绿色通道优先转诊专科医生等形式,为签约居民提供“一站式”全专结合服务。
三、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目前,我县共有执业(助理)医师数1609人,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43,其中注册全科医生159人,在岗乡村医生76名。我县先后出台《武义县基层定向中医师承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武义县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委培招生(招聘)方案》等一系列方案,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组建基层医疗预备力量,两年来共定向培养22人。目前中医师承在培19人,取得乡村全科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在定向村卫生室(服务站)从业的,可以通过考试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在中医师承3年期间的师承经费保障标准为6万/人。同时,通过加大人才引进、招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西学中等方式,努力扩充全科、中医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22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培养引进全日制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施方法》。统筹做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制定《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指定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为培训基地,我县已经累计完成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培训77人。2023年,预计完成基层卫生人才培训6人。针对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下一步将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定向培训等方式将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公卫队伍中,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健全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应急机制。一是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了《武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启动预案》《武义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响应启动预案》《武义县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响应启动预案》,各级医疗单位的卫生应急工作方案配套齐全。二是健全应急工作体系。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及乡镇街道明确工作职责,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报告及时率、有效处置及时率均达到100%。三是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县妇保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为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单位,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共体牵头医院为主体,各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室(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四是健全院前急救体系。根据我县医疗资源分布及村镇人口分布等情况,科学规划急救站点布局,持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立1个120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中心、4家急救网络医院以及8个院前急救站点等举措,平均急救反应时间将缩短至约15分钟。五是强化物资保障。积极落实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分级分类管理,明确管理机制、储备目录、职能部门、具体流程和经费保障。县卫生健康局建立应急医疗物资综合保障仓库,制定医疗防疫物资分级储备目录,委托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和更换。经济商务局建立社会面防疫应急物资采购、供应和回收等的相关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保障县内防疫应急物资的供应。各乡镇街道建立辖区应急物资储备仓库,明确储备物资目录和数量。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工作短板,持续改善提升,积极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感谢你们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多提宝贵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