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宅共建创新之路 同促乡村振兴

来源: 新宅镇     发布时间: 2023-12-25 08:33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妃山之下,菊水之南,有地名曰“新宅”。

这个武义县海拔最高的乡镇,群山竞秀,众壑争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镇、美丽宜居的生态美镇,也是独具特色的农业重镇。

近年来,新宅镇紧紧围绕农业这一龙头产业,立足打造“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样板区”的定位,坚持以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让产品出村,让资本和游客进村,扬长避短,以全新的共建抱团模式,开启山区共富新征程。

百镇共建 高山农特产顺利“进城”

秋冬转换的时节,走在新宅镇的山间道路上,空气清新阳光温暖。

一大早,位于下鲍村的香菇种植基地内,菇农们已采完当天的香菇,一车一车地运往山外集市。

“香菇吧,就我们这里的好,主要山好水好空气好,今天真卖完了。”看着扑空的我们,忙碌的菇农话语间带着无奈,也有掩不住的骄傲。

新宅镇海拔在500米~1000米之间,富集了昼夜温差大、水质好,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等诸多生态优势,让它的高山农产品好品质名声在外。

近年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新宅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特色产业“五朵金花”——香菇、茶叶、蔬菜、香榧、中药材中,茶叶种植面积11000亩,香菇菌棒600万袋,香榧种植面积2000余亩,蔬菜种植面积4000余亩。目前已拥有1条有机农业示范带,通过有机农产品标准认证村集体1个、企业7家、合作社9家、产品28个,拥有2个农产品公共品牌“森林小镇”和“彩叠翠”,是全县首个拥有区域化品牌的乡镇。

只是,如何让高品质农产品被更多人看到,成为山区农民致富重要门路?新宅镇自有一套“吆喝经”。

12月2日,距离新宅镇60多公里的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小区活动中心,一个共富专柜十分醒目。香菇、茶叶、山茶油、蜂蜜……全都来自新宅镇。

2022年5月,我市启动“百镇共建强基”行动,新宅镇和多湖街道结对,开展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多湖街道开设共富专柜,帮助新宅镇优质农产品“进城”。

“别看新宅镇的农产品现在卖得俏,以前当地群众很为销路犯愁,价格也被收购商一再打压。”新宅镇党委委员曾萱罄说,新宅镇高山有机农产品虽然品质高,但因地处山区,销路一直打不开,自从与多湖街道结对后,依托中心城市消费能力强、大型商超多的优势,山区农货一下子打开了销路,提高了身价。来自新宅镇山区的40余种特色农产品顺利“进城”,18个共富专柜助力新宅镇24个村的200余农户年增收100余万元。

今年5月,多湖街道牵头带领金东区优质企业参与新宅镇乡村振兴共建,将共建项目从“共富专柜”拓展到“共富菜园”“共富茶园”,并通过益农信息社、“新彩高山农产品”抖音小店推出基地采摘、茶园认养等模式强化引流,不断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新宅镇高山茶叶、有机蔬菜等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之前是我们将农产品提供过去,现在是由他们直接来现场认领基地,指定种植的农产品,他们还可以带朋友过来开展采摘、制作等农事体验,进一步推广基地认养。”曾萱罄表示,多湖街道发动企业、商超出资认筹,达到集体、农户双增收目标。

截至目前,金东区已累计在新宅镇认领茶园800余亩,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近180万元,其中,190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

组团共建 能源换效益“造血”促共富

如果你最近去武义县熟溪街道佐溪村,稍一留意,就能在佐溪新村公寓楼上看到众多特别的板状“瓦片”。

这是刚施工完毕的2000平方米屋顶光伏发电设施,这些除去成本产生的效益归武义强村新能源有限公司所有。

成立于今年年初的该公司由新宅镇大莱、上少妃、后林畈、后汤、和阳坑等5村抱团而成。它们散落在武义县新宅镇的广袤山林之中,共同特征是村集体经济几乎没有“造血”功能。

“我们是下山脱贫村,更能感受到山区村发展的不易。”佐溪村党委书记曾勇俊说,2006年佐溪村从深山整村搬迁现在的熟溪街道佐溪新村,因毗邻东南工业区、胡沿工业区,村集体通过建设外来人口之家,大力开展租赁业务和物业服务,如今村集体收入已年入百万。在得知武义县南北共建,新宅镇与熟溪街道成为共建单位后,该村主动希望帮扶新宅镇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开展屋顶光伏项目。

通过屋顶光伏项目帮扶经济薄弱村的做法,新宅镇和熟溪街道早已开始尝试。

今年年初,在新宅镇政府引导下,该镇5个村庄抱团发展,各注资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与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开展屋顶光伏项目,为缺少资源的山区村找到一条发展新路。据悉,恒友机电提供6000平方米屋顶作为光伏项目场地,在今年8月并网发电,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产生20万元电费效益。

看到实际收益后,与新宅镇成为共建单位的熟溪街道也鼓励当地村庄利用闲置屋顶开展发电项目,助力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冷水坑村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们村6000平方米的屋顶光伏项目12月10日可并网发电。”冷水坑村村主任陈跃平表示,作为闲置资源的屋顶能够发挥效用,帮助南部山区的村庄发展,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村民都很支持。

“收益中的10%将专门用于补贴低收入农户。”武义强村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荣介绍,目前该公司通过在熟溪街道发展光伏项目,每年收益可达50万元,预计5年便可收回成本。

村和村之间的抱团,让实现共富这个目标有了更多的路径。除了光伏发电,还有小水电项目。

12月初,武义县新宅镇后林畈自然村,清澈菊溪旁的小水电站里,两台全自动水轮发电机组静静地停着。

“最近枯水期,发电机组蓄水到一定程度会自动运转。”说话的是后林畈村支书徐天喜。他告诉笔者,这个小水电站由李村和后林畈两个自然村共有,去年利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更新了设施设备后,一年预计能产生效益30万元左右。这些收益中,20%分给两个村30户低收入农户,再除掉负责水电站日常管理的一位村民每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剩余的由两村平分,作为村集体收入。

除了发电产生直接效益,从水电站上方建坑水库经水渠流下来的水,还能为沿途五六百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这些农田里,种着大豆、玉米、香菇等蔬菜,其中大豆最多,能为村民增收8万元左右。

校地共建 “最高山村”来了“帮帮团”

在武义县海拔最高的安凤村,海拔近千米处有个观景台,名为“求是”。

这个以浙江大学“求是”校训命名的观景台,不仅方便游客赏景休憩,也旨在精神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建设更美家园,更成为浙江大学与武义23年结对帮扶的最佳缩影。

2001年9月,浙江大学与新宅镇结对,在新农村建设、农产品产业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技术人才培育等方面积极开展帮扶。

“2018年底,浙江大学对武义县结对帮扶由之前的新宅镇七个村,集中到武义海拔最高的安凤村。”新宅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浙江大学确定了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壮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提供优质医疗文教资源等4大类16项帮扶举措。如在保留安凤村本土风情的基础上,帮助新建自助民宿、求是露营基地、金凤凰村标、登山游步道,开挖人工湖,发展180亩杜鹃花基地,“智慧大棚”采摘水果,吸引大量游客前往;积极组织土地规划、园林设计、农业种植等专家到安凤村指导美丽庭院建设,安凤村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安凤村乡村老报馆入选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

如今接力新宅镇安凤村“第一书记”的是浙大四院的刘建林。上任以来,安凤村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他的心。

了解到村里茶叶青销售需求后,他协调联系汤记茶厂采购安凤村茶叶青,销售额达19万余元;发动村集体流转土地30余亩,向浙大申请发展村集体高山生态农业;依托武义安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新宅农旅联盟,结合工会疗养、结对企业团建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民宿收入;积极推进“武义新宅优质农产品进浙大四院”,医院食堂、工会优先采购安凤村优质农产品,还在浙大四院开设超市专柜,销售新宅镇(安凤村)特色农产品。据统计,2022年以来浙大四院帮助农产品销售突破10万元,2022年安凤村村集体收入93.4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1.65万元。

送技术、送资源,还送健康。近年来,浙大四院的医疗服务团队多次到安凤村开展义诊活动,送医送药、开展免费肺结节筛查,捐赠价值两万余元常用药物。并通过对接联系,使武义县中医院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协作医院”,推动相关科室与浙大四院开展“医教研”全方位协同合作,积极培养本地优秀医疗团队和领军人才,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统战共建 乡村振兴开出共富之花

如果现在你去新宅镇,一定不能错过岭上文化园。

这个新宅镇将闲置的新宅初中旧校舍进行改造提升而来的武义县海拔最高的文化会客厅,除了有竹编、老报纸、民俗家居、乡村书画馆、泥水画馆等丰富的馆藏,还有颇具历史意义的蔡一鸣抗日事迹展示馆。目前也是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今年4月开馆以来,新宅镇定期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宣传报道,影响面辐射至全国,吸引了包括湖州、福建等省内外的农工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截至目前,岭上文化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直接拉动当地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将红色“流量”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势能。如今,集餐饮体验、乡村宴会、厨师培训、农特产品展示、电商直播等功能为一体的“岭上文化园”非遗文化主题餐厅也已在建设中,将成为新宅农文旅展示中心和武义南部山区首家规上餐饮机构。

文化促共富之余,作为共建结对单位,新宅镇与农工党金华市委会近年来齐心开展“共富园”建设,推出“共富田园·我在新宅有块地”活动,更是成为政府引领、民主党派助力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据悉,新宅镇加大集中连片土地流转工作,由农工党市委会在这些流转而来的土地上开展农田、茶园、中药园等特色农业认种活动,建设农工党“共富田园”,让村民不出村就能通过田地赚钱。农工党省委会还发动全体党员专家,为当地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帮扶当地发展种植大户和龙头农户,走好高山蔬菜的品质之路。

截至目前,新宅镇已打造“共富田园”基地2770亩,其中一期认种面积3.2万平方米,助力采购销售新宅镇绿色优质农产品价值约100万元,惠及全镇24个村、37家农业企业(合作社),普惠全镇627户低收入农户,预计推动当地农民每年增收近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