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23X6/2023-269548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12-25 17:04

【奋进“千万工程” 绘就武义美景】特色农业产业助农增收

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3-12-25 17:04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20年来,我县深入推进“千万工程”,让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武义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开展《奋进“千万工程” 绘就武义美景》主题新闻竞赛,全面生动展示我县20年来“千万工程”的鲜活案例,报道全县各地深入推进“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新气象、新作为,为不断绘就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大美图景,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我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技术融入乡村建设:坛头的“湿地”、陶村的“草昆”、正新屋的“万亩茶园”、上端头的“菌光互补”……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听一听他们的成功经验。

茶旅融合焕发乡村新活力

一片小小的叶子,承载着生态之美、人文之韵、致富之道。从茶叶种植、生产、制作、销售的全过程,小小茶叶系着民心民生。近年来,壶山街道正新屋村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举全村之力,强势推进茶产业发展,着力做好茶产业这张名片,通过增强茶叶生产活力,培植本土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快推进茶叶提质增效,逐步实现茶叶产业化、精品化生产,让小茶业撬动大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捏住最新鲜的‘一叶一芽’往上一提,就这样采下来了。”茶农们灵巧的手指在茶树枝头翻飞,一片片嫩芽落入筐中。“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最快能采20斤左右,根据茶叶种类能卖到六块到十四块不等。”正新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青荣介绍道。

正新屋村处于武义万亩良种茶示范基地的核心产区,是我县自主选育品种春雨一号、春雨二号的母本园,这里产出的茶苗品质较好,如今主要销往安徽、江西与云贵川等地,成为了支撑正新屋村经济发展的一重要产业。村里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茶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茶叶生产和加工为主的茶叶专业村,茶叶收入占村民收入的80%以上。

正新屋村围绕茶这一特色产业,积极谋划,努力推动茶产业跨越发展。大胆创新,首创茶产业党建联建机制,下设七个服务小组,通过加强对行业内农户、咨询服务小组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实现互通信息、良性竞争、抱团建设,为振兴产业,打造正新屋红色茶叶品牌,带动村民致富而共同努力。

开展茶叶技能培训,举办200人次茶叶伦理、茶树栽培技能培训,其中减肥、减药培训吸引同村70多名农户自主参加学习,提高茶农种植理论水平,发动村民扦插茶叶苗春雨一号、二号以及白茶、黄茶等品种共360亩近8000万株,产值达一千万元以上。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依托优美茶园环境,举办多场主题党日茶旅研学活动,组织妇女剪枝条比赛和茶农炒茶比赛,增强茶农与游客间的交流。针对村茶产业零散、低端,产业链分散、缺乏统筹等阻碍村民迈向更高水平富裕问题,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开展调研,推动完成茶产业集聚区项目规划编制和万亩茶园茶旅融合打卡点的项目立项工作,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探索特色道路。

科技富农,“菌光互补”新尝试

日月轮换、立秋已至,机械的轰鸣声也逐渐停止,打开大门,两栋新厂房拔地而起、相对而立、气势恢宏。

“我村为发展集体经济申请了小雪山厂房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86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30.12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包括厂房外围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970多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村里将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类的招商引资,以提升集体经济。”壶山街道上端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军接受采访时说。

壶山街道上端头村盛产粮食、茶叶,万亩无公害茶园、菌光互补双百共富项目均坐落在村内,其中,上端头村的食用菌光伏农业基地,是浙江省首个“菌光互补”项目示范产业区。

据了解,菌光互补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促进菌类的生长和代谢。在这个过程中,菌类会吸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并将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这种互补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菌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这是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项目,它将菌类和光合作用结合起来,实现了两者的互补。

在去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县农业农村局、国家电网武义县供电公司联合实践中搭建的香菇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中,在“菌光互补”技术的加持下,鲜菇亩产量高达100吨、亩产值也有100万元,不断吸收着当地的困难农户进基地种菇致富。

本次的小雪山厂房建设项目将在已有的经验加持下,以创新食用菌为辅助,菌光互补为条件,采用“农业+科技”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上端头村高效循环生态农业的全面形成,推动上端头村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变,从而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农村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菌光互补的作业方式也为地区的环境改善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直接贡献。

每个村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找对方向、推进发展,是致富的关键,也是武义这个山区县的乡村共富密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如今在浙江,乡村正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发展的无限可能。在省“千万工程”项目的推进和实践中,武义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转载自掌上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