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进行时丨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开幕式上发言摘要
\ | /
★
突出山水格局 彰显古城特色
民革金华市委会直属武义支部 葛一兰委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先后组织实施城西片古城保护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城市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焕然一新的武义古城已成为今年春节最聚人气的打卡点。但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历史文化信息和自身特色的湮灭流失。武义城市建设应当突出山水格局,彰显古城特色,增强自身辨识度。
突出山水格局,把规划落到实处。武义县城“三山三水”元素和谐,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要完善城市规划,突出城市延续性;要拓展山水空间,彰显城市气度性;要提取标志元素,体现城市辨识性。
彰显古城特色,把传统做成时尚。武义老城现存80多幢古建筑集中成片、脉络清晰,颇具江南特色,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传承历史文脉,要坚持守正创新,让传统与时尚迸发火花。要尽少干预,切不可因修整而失真;要合理利用,对古建筑进行时尚改造;要有机植入,彰显温泉特色。
挖掘乡土故事,把历史融入生活。任何建筑都需要人气,需要融入生活,否则必然在缺少日常维护中逐渐衰败。要深入挖掘乡土故事,要加强城市地名文化建设,要丰富古城新业态。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要兼顾保护与利用,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人留魂留乡愁”,把武义建设成为“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魅力之城。
\ | /
★
现代产业体系重塑亟需从人才建设破题
科技科协界 李俊凯
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提出以“三大重塑”为路径推动实现新一轮跨越赶超。工业是我们的先发优势,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而人才资源是核心动力,要以人才建设破题现代产业体系重塑,持续激发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当前,我县人才发展制约明显,整体基础薄弱、“塔尖”人才稀缺、技能型人才黏性不强。同时,由于山区地理位置制约,人才工作生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保障等软环境有限,无法有效形成人才战略性储备。
要增强激励政策吸引力,筑巢引凤打造高层次人才栖息地。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高度重视科研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出台超大力度的支持政策,弥补目前城市配套建设及城市能级不足的硬伤。
要增强对口培养吸引力,需求导向打造强黏性人才蓄水池。增强人才储备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强化人才源头培养培育,储备一批对武义有感情、有黏性的人才资源。
要增强用工主体吸引力,多措并举提升技能型人才获得感。企业是用工主体,要引导树立“技高一筹,礼厚一分”理念,服务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
要增强就业环境吸引力,营造氛围提升人才引留用软实力。
人才建设作为产业体系重塑最基础、最重要的保障,必须以超常态重视、超常规举措、超力度政策予以全面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争当“两个先行”山区县样板提供强大支撑。
\ | /
★
“对症下药”,让城市畅行、市民畅心
民盟武义县基层委员会 沈勇星
截至2022年年底,我县汽车保有量12.6万辆,常住人口46.9万人,平均每百人汽车保有量约26.9辆,城市的人、车、路矛盾愈演愈烈。交通拥堵牵动百姓出行,加快治理交通拥堵迫在眉睫。
“交通堵点”,已成“民生痛点”,应是政府“工作重点”。为此,我建议坚持“对症下药”,推进交通治堵工作,切实提高城市品质。
“经络疏通”,让基建更完善。紧抓我县城市有机更新契机,合理优化道路基础设施,研判窄道拓宽,新建可行支路,增加停车泊位,增设交安设备,消除人车交叉的安全隐患。打通城市堵点,完善路网结构。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优化公交线路,填补我县公交线网空白,解决居民出行难题。
“穴位针灸”,让机制更科学。立足道路拥堵的节点,针对学校周边、商圈周边、道路施工、作业车辆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实行“一点一策”。
“紊乱调理”,让交通更有序。常态化开展各类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借助数字化改革,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升级智慧交通平台,精准感知交通实时状况,实现“人、车、路、灯”智能调节,对高峰时段乱停车、乱变道等违法行为,规范管,管规范。同时,加强电车整治力度和违法占道查处力度,改善主次干道通行环境。
以民为本,让出行之路更安全;以民为先,让出行之路更有序;以民为贵,让出行之路更便捷。愿城市交通越来越畅行,市民居住在城市越来越畅心。
\ | /
★
“露营经济”撬动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复苏
工商联界别 黄春美
近年来,户外露营逆势发展、异军突起,成为疫情期间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武义是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具有发展露营经济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要把握机遇、及早布局,因势利导,深耕特色,让“一顶帐篷”成为撬动旅游市场复苏的有力支撑和杠杆。
要培育露营新业态。注重科学规划,完善露营设施,顺应旅游市场“近程高频”休闲游取代“远程低频”观光游的新趋势,因地制宜,要素保障,配套建设一批露营基地。拿出硬核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给市场主体输送血液、补充营养,帮企业纾困解难、减负减压。出台行业规范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探索制定露营行业标准及行业管理办法,提高营地服务水平,提升露营体验的舒适感、安全感。
要打造武义露营IP。创新露营模式,擦亮武义“山水田园、泉茶雅韵”底色,推出更多新产品、解锁更多新玩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分众化、定制化的露营服务。
要延伸露营产业链。我县旅游休闲用品种类齐全,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40%以上,具有与露营融合发展的产业优势。要借势发展,做大做强露营上下游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整体效应。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和各行各业有序复苏,旅游业迎来了“挺过来”“走出来”“跑起来”的希望。只要靶向不偏、精准点穴,抢占先机、协同发力,露营经济一定会成为打开旅游消费市场的一把新钥匙,为我县新一轮旅游业复苏注入强大动力。
\ | /
★
让养老服务托起最美“夕阳红”
九三学社金华市直属武义县支社 周潘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据统计,我县60岁以上老人有8.3万,占全县人口24.41%,其中八成是居家养老。养老就是“养宝”,做好养老服务是“浙江有礼、武义尚义”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倾注更多关注和努力。
要体系先行,让“老有所养”更安心。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老龄服务体系,探索运作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养老模式;要配齐配强养老服务中心,在优化简化常用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实现送医、送药、送餐“一键上门”,真正做成安心养老型社区;要推进城乡托老所建设,既能让老人“安居”,也能让子女“乐业”。
要医养偕行,让“老有所护”更放心。通过“双增”提高医养结合机构数量,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增设医务室或护理站,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满足不同层次医养需求,提升现有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及各种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及时做好“供给侧”更新,丰富优化服务内容;强化政策保障,科学统筹“一老一小”财政资金,逐步提高在“一老”中的比例,让每位老人都老有所护。
要共助同行,让“老有所助”更顺心。要多元化配置养老机构,借城市有机更新契机出台政策,按需增建不同类型养老机构,提升我县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要壮大养老服务队伍,组建养老服务志愿队,支持和激励志愿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探索结伴互助养老模式,探索实行“属地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社会互助养老模式。
\ | /
★
破解新时代家庭教育难题
农工党金华市委会机关支部 王寅鞅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们进入了“依法带娃”时代。实施一年来,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做了大量工作,但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难题。
要加强家校联动,助力孩子学业发展。学校要担负好授业解惑的责任,组织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做好“补弱培优”工作;要及时进行学业发展规划,通过家长课堂、家长分享会等形式,让家长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变化,通过家校协同,共同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学业发展规划。
要提升专业能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加强专业心理咨询辅导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辅导;用好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部门参与编印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帮助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推广心理咨询热线,让碰到困惑的家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有效帮助。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重视家庭陪伴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的道理;要重视家庭陪伴的质量,通过亲子游玩、亲子阅读等方式,提高陪伴质量;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为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等“减压松绑”,助力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