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部门动态
索引号: 123307235586233896/2023-256797 发布机构: 投促中心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4-28 17:32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脊梁

来源: 县投资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8 17:32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春日的武义,花儿争芳斗艳,一展风姿。位于县城东南方向的新材料产业园,一大早,已是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这片以氟高端材料为主导的产业园,2022年实现产值42.63亿元,五年内将有望为我县新增一个百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武义县是全省原8个贫困县、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回望武义县工业发展之路,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县,发展到如今拥有电动工具、食品接触容器、旅游休闲、门业等若干百亿级产业的山区县佼佼者,武义县在“工业强县”的道路上走过了30年。

从无到有的起势

上世纪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武义县周边的义乌、永康、东阳等县市分别搞起了小商品、小五金和建筑业,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都开始富裕起来。不甘贫困的武义人,急切地想找到一条走出大山,走向富裕的道路。

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武义经济开发区正式成为首批省级开发区。这给当时的武义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大家对开发区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指望着它能成为武义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带动全县经济加快发展。与此同时,武义县利用相对廉价土地、劳动力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势,招引永康企业家来武办厂创业,工业园区拔地而起,武义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起势。

2001年,武义县首次提出“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将发展工业作为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武义县调研时指出,“主动接受周边发达地区辐射,采取梯度推进的发展战略,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潜力很大,发展工业的路子是符合规律的”。20年来,武义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不断做大共富“蛋糕”。

正是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坚持不懈下,武义县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引擎,走出了一条山区县的跨越赶超之路。2022年,全县78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04亿元;纳税千万以上企业数为53家,数量居全市第三,R&D占比、外贸出口领跑山区县;科技创新指数居山区26县和金华市首位。

由量到质的飞跃

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席卷而来,武义县也在与时俱进,尝试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今年,武义县提出坚定工业强县首位战略,深入实施生态工业攀登“十百千”行动,做大做强“2+2+x”先进制造业体系,力争“十四五”期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具体路径上,就是巩固提升电动工具、食品接触容器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特色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若干未来产业。

一方面,武义聚力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抢抓“数字机遇”赋能制造、升级智造,依靠“科技创新”蓄积势能、转换动能,狠抓“亩均效益”整治低端、迈向高端。先后建成省级电动工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电动工具工程师协同创新;深入实施“科创兴县”战略,加快融入浙中科创走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3.18%,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在全省率先开发“工业企业数智管理服务应用”,构建低效用地“筛选-核定-交办-整治-验收-销号”数字化闭环,去年整治低效企业508家、低效用地6266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市第三。

另一方面,武义也在推动新兴产业“新树深扎根”,构筑万亩千亿大平台、拓展内外联动大通道、推动招大引强大突破。抢抓“一县一策”机遇,以武义科技城为核心,整合新材料、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打造3.5平方公里特色生态产业平台;成功入选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全国“数字乡村”百强县,借力“义新欧”“义甬舟”,先后开通山区县首趟中欧班列“武义号”、全省首个荷兰线路;构建“1+4+5+N”大招商格局,2022年列入省“4+1”重大项目11个,项目数全市第二,4个市县长项目全部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增速居全市首位。

正是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20年时间,武义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40.6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20.5亿元,增长7.89倍。“八八战略”所蕴含的“优势论”,引领着武义步步跨越。眼下,这把“总钥匙”也将继续指引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目标,助力武义在山区县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