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乡镇街道动态
索引号: 1133072300260166X0/2023-261915 发布机构: 俞源乡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8-10 09:28

【中医药在我身边】“仙草”带来大“钱景”

来源: 俞源乡     发布时间: 2023-08-10 09:28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临近中午,位于白姆乡白姆村、横山村的东颐家庭农场内,80多位村民还在大棚里忙着剪摘石斛鲜条。这段时间是农场最忙的时候,每天剪摘下来的石斛鲜条在两吨左右。

“我家里离这里近,骑电瓶车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摘花、施肥、剪苗,这三四个月的时间,大概能增加一万多的收入。”村民施美凤一边忙活着一边说。

种植铁皮石斛要像照顾婴儿一样仔细,施肥、喷水,病虫害管理,都大有讲究,一点马虎不得。48亩基地每年带来400多万收入,从“门外汉”到带动村民增收的“新农人”,东颐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延章认为,这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支持。

说起铁皮石斛种植技术,陈延章滔滔不绝,其中,不时提起的是一位被称为“朱场长”农技专家。详细询问之下,记者得知,这位“朱场长”是全国劳模、寿仙谷有机国药基地场长朱卫东。他从事中药材研究有30多年的时间,被大家称为“仙草的呵护者”。

除了铁皮石斛外,朱卫东对灵芝种植也很有研究。又到了灵芝喷粉的关键时间,这两天,他正辗转于各村的灵芝基地,忙着给农户做指导。

在俞源乡刘秀垄村的浙八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灵芝种植基地,朱卫东正和负责人郑晓光一起检查大棚内的温度、灵芝的喷粉情况,并根据发现的问题现场给出解决的意见建议。

灵芝喷粉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做好喷粉期的大棚管理对灵芝孢子粉的产量、质量等至关重要。朱卫东介绍,通过寿仙谷公司搭建的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他只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各个基地大棚内灵芝的生长情况;如果搭配上公司的全自动化智能大棚,还能实现智慧用水、智慧用电、智慧监控和智能控制。

今年,郑晓光也计划给自己的基地装上这个“智慧大脑”,实现从生产菌棒到下地出粉,全流程数据监测自动化,进一步提升孢子粉的产量和质量。

产业发展怎么样,产品是核心;而产品怎么样,种子是关键。我县的铁皮石斛和灵芝产业发展也面临过种子依赖进口,种业“卡脖子”难题。如何育出好品种,打好种业翻身仗?我县龙头企业积极通过建立育种实验室,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选育了包括仙芝1号、仙斛1号等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今年3月,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投入使用,实现了育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为培育优质种子按下了“加速键”。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即企业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及产品回收,我县中药材产业实现了数字化成果共享,让更多农户赶上“数字快车”奔共富。

目前,我县的铁皮石斛和灵芝作为中药材主导产品,已经实现了种植、产品深加工、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造就了一个年产值超15亿元的农业产业链,6000多人的“共富梦”。此外,我县还在加紧推进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浙八味”道地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武七味”特色品牌和“武义灵芝”“武义铁皮石斛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通过数字化、品牌化、集群化,实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记者手记:铁皮石斛、灵芝有着“中华仙草”的美誉。如今,这两根“仙草”不再只是美丽的传说,扎根武义大地,在数字赋能、品种选育上碰撞出“+科技”的火花,成长为富民支柱产业。“武义铁皮石斛”“武义灵芝”托起山区“共富梦”,也让我县农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绿色致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