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350087302Y/2024-205297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卫生健康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1-11 10:54 |
2023年,在省、市卫健委关心支持下,县卫生健康局立足共同富裕大场景,以推进健康武义建设为主线,以“四张清单”为总抓手,以“健康浙江”、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七优享等重点考核指标为重点,加快构建覆盖全民全程的健康促进体系,统筹推进全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武义打造“两个先行”山区样板县提供健康支撑。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党建引领,迭代升级现代治理体系。
1.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熟定型。推进“七张问题清单”党建统领问题管控机制,上报问题54条,纳入清单管理19条,其中市级清单4条,均按期完成整改。培育“健康先锋·红耀武川”党建品牌,探索院企、院校党建联建服务模式。开展送医下乡活动150次,惠及群众18000人次。以“清廉武义”建设为契机,完成25家医疗机构院务监督组织换届,完善相关制度并规范工作流程。完成市级标准型清廉医院创建6家,市级示范型清廉医院创建1家,推动“后陈经验”在卫健系统走深走实。
2.加强行业综合监管。开展日常监督检查536家,专项检查10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案件共151件,罚款金额131.11万元。推进职业卫生“1313”“双百”行动;推进职业卫生执法重点专项工作,目前已完成职业卫生专项治理企业302家;职业卫生分级分类244家;用人单位关键因素画像完成449家;风险化解完成441家。
3.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引进力度。探索建设“邵逸夫医院-城市学院-武义县全科医生教育共同体”,建立邵逸夫实训中心、县级区域实训中心、基层实训站点三级网络,构建云实训平台,实现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培养全覆盖。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14名。
(二)深化“三大行动”,夯实卫生健康发展基石。
1.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排查整治行动。组建3大工作组、6大专项重点领域专班实体化运作,细化N个责任网格形成完整工作体系,覆盖全县332个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托育机构。盯紧十大重点领域,通过执法检查、突击检查、督办检查、专班排查、驻点巡查、单位自查,累计检查各类机构4114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921个,整改1921个,整改率100%。开展“平安护航亚运会”等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周三安全生产服务日”长效机制。
2.开展绿色环境打造专项行动。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大攻坚,发现问题1000余项,整改率90%以上;开展爱国卫生月、控烟限酒、文明好习惯养成等专项行动,活动191场次,7.5万余人次参与。围绕杭州亚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增加对病媒消杀的经费投入141.16万元,组建社区(村)应急消杀队伍。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布雷图指数监测数据,形成通报交办闭环管理机制。创建省级除四害样板村3个。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普及率达到99.99%。推进“无废医院”建设,医废收集智能监管系统建设覆盖率100%,医废规范处置率100%。
3.开展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启动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打造有温度的优质服务医院。累计开展巡查暗访149次,交办问题180项,整改完成169余项,整改完成率94% ;规范系统工作人员着装、服务时间和文明用语,梳理完善《武义县卫生健康系统基本诊疗流程(参考规范)》《武义县卫生健康系统医疗卫生单位作风效能建设奖惩实施细则(参考规范)》,开展就诊服务交叉体验活动,提出优化意见69条;开展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评比活动,完成各医疗卫生单位35个优化服务项目验收;以专班驻点形式全方位开展督导检查,通过专项行动,投诉率同比下降65%,其中9月份首次出现零投诉。
(三)推进“三大建设”,共建共享健康发展成果。
1.共同富裕建设高位推进。一是高水平推进“县级强院”建设。依托“山海”提升工程与浙大邵逸夫医院合作办医及与浙大城市学院的合作办学,全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教共体”三体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创伤救治中心”基层版、“中国房颤中心”基层版认定,成功创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完成二甲复评,县妇保院创成二甲。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县第一人民医院排名全国第6,县中医院获A+等级。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南部山区资源整合工作。完成15个医学重点学科年度评估。推进医共体院区一院一品特色发展。县域就诊率较上年提升2.45个百分点。二是高标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180万元,完成比例151.8%。县公卫中心10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500万元,完成比例150%。启动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项目等基层医疗机构迁改扩建项目,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8家,新建2家村卫生室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高质量推进全程健康服务。试点医疗养生养老康复护理一体化服务供给,新增建设康复病区和安宁疗护病区1个。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服务老年人3.9万余人次。实施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行动,完成免费健康体检121280人次;结直肠癌筛查26768人,完成率201.57%;慢阻肺筛查2069人,完成率103.45%;70周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12233人次,完成率101.9%;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1005例;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392人,完成率为124.05%。“两癌”筛查8994人,完成率105.81%;孕前优生检查2055人,完成率100.93%;0-3岁儿童发育监测4976人次,发育监测率94.28%;免费发育筛查4783人次,筛查率达85.57%;开展心理健康沙龙40期,5000余人受益。启用滨江献血屋,完成献血3336人次,同比上升4.81个百分点。
2.健康武义建设提质增效。一是推进健康武义行动。完善考评指标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分解落实健康浙江考核任务,有序推进健康武义建设。积极培育健康武义省级行动样板。对《关于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两个政策、一个工程项目开展健康影响评价。举办首届健康科普宣讲大赛,开展“健康科普进万家公益讲座”等健康宣讲40余场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全县累计建成省级健康乡镇11个,占已命名国家卫生乡镇的84.6%。新增117个省级健康村,全县累计建成省级健康村141个,占全县已命名省级卫生村的66.51%。创建健康促进金、银、铜牌学校8所。二是完善医防融合体系。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防控机制,重点人群三色管理服务64万余人次。完成新增20张ICU床位建设,组建200人重症救治后备队伍。挂牌成立县疾病预防控制局,重新组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独立建制120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设置。出台《武义县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救援救治长效机制》《武义县卫健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等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推进两慢病分级诊疗,建成7家两慢病一体化门诊。成立武义县慢病管理中心,探索“‘五病’统管、综合防控”的县域慢病防控模式。十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3.02%。三是推动智慧医疗建设。持续推进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升级改造项目,提升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水平。优化互联网+医疗、护理、药事服务。完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浙里护理”入驻,上门服务量431余次,咨询量1144人次。推动全县医疗机构检验检查互认,全县重复检验检查精准提醒128964项次,互认81148项次,互认率达到62.92%。四是打造生育友好环境。列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县,启动“关爱留守儿童口腔健康公益行动”。实施“暖心行动”“向日葵亲子小屋”等省级生育关怀项目。出台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财政扶持政策,新增托育机构14家,新增托位451个,总托位共计1972个,其中普惠托位1774个,普惠占比89.96%,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2个。建设公共场所标准化母婴室27家。在县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全县首家“公建民营”托育服务机构。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新增奖扶2840人,特扶39人。举办“武义县新型婚育文化文艺作品创作大赛”,打造市级婚育文化主题公园1家。
3.中医药能力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强化县域中医药龙头建设。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中医特色专科“百科帮扶”杭州市中医院与县中医院合作办医项目签约落地,实施中医康复、中医妇科、中医护理以及肾病、骨伤五个专科的重点扶持。出台《武义县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激励、中医药文化宣传等项目进行强化保障。二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成旗舰中医馆1家、中医阁12家。启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骨干与中医护理技术骨干培训班项目,持续做好基层中医师承定向培养与西学中培训工作。开展中医药义诊、宣传活动,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营造浓厚中医药工作氛围。三是深化“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强化县域共享中药房运行监管,完善“云上中医”系统功能,县域共享中药房接收全县调剂处方34508张、代煎处方28403张,处方总金额705.41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医保亏损严重。我县2022年医保预算总额5.37亿元,但实际支出有6.1亿元,县内医疗机构承担近7000万元的超额费用,导致各家医院都亏损严重。一方面是医保预算总额不足,筹资水平不高,以收定支,财政不兜底。另一方面,本地参保对象到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费用给予全额结算,剩下来的医保费用由县内医疗机构按比例支付,加重了县内医疗机构的压力。
(二)村级医疗卫生基础薄弱。村级医疗机构存在人员不足、经费保障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每年新增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需要属地卫生院派人去运营,但属地卫生院本身就人手紧张,编制不足,所以很难派出人员。且村卫生室营收难以养活其工作人员,难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加强。尚未通过国家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市级评审。
(四)基层中医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中医师总数不足,占比过低,影响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三、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武义县卫生健康局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华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九大行动”,围绕健康浙江、七优享、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等主要考核指标,按照“筑基、育科、提中、善智、强管”工作方针,补短板、扬优势,加快推进健康服务体系全域均衡、优质健康服务全程贯通、数字化改革全链赋能、健康生活全民共享,重点项目全面推进。
(一)三体融合,打造县级强院。依托“山海”提升工程和中医“百科帮扶”项目,深入推进“医联体+医共体+教共体”三体融合模式,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级。一是加快推进“3342X”能力提升。加强县域胸痛、卒中、创伤中心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完善救治网络与多学科协同体系建设。制定合理分配机制,扩大县域三大共享中心覆盖面,提升检查检验同质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检查检验互认。强化康复、骨科、普外等优势学科的培育,争创省、市级学科。加快肿瘤、儿科、心血管、内分泌等转就诊率较高的学科建设发展。二是积极打造“三体融合”武义模式。加大与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合作力度,探索创新“医联体+医共体+教共体”三体融合武义模式。组建培育教学师资团队,建立完善教学机制和管理体系,利用实习生资源缓解医院用人紧张局面。筛选优质项目,推进省、市、县级科研立项,推进科研水平提升。举办临床科研提升培训班和教学师资培训班,逐步建立一支“医教研”三强骨干队伍,有力支撑学科建设发展。三是“百科帮扶”促进优质中医资源精准下沉。依托“百科帮扶”项目,推进治未病、中医诊疗、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建立县域中医药发展联盟。在中医妇科、中医护理、中医康复、肾内科、骨伤科合作基础上,重点扶持治未病科建设成为金华市中医药重点专科。支持建立易氏中医传承培养,开展“易氏应象针法”申报武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
(二)找准路径,补齐短板弱项。针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过程中基层基础、学科培育、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等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应对措施,确保医疗资源全域均衡,县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1.筑基育科,夯实基层医疗基础。一是筑牢基层根基。优化乡村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建立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巡回医疗、远程医疗等服务覆盖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4家以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特色站点,逐步形成“一站、一品、一特色”格局。二是打造“一院一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康复、医养结合及安宁疗护工作,加强基层专科和住院服务能力建设,将中医药有效融入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推进基层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和慢病联合病房建设,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一院一品一特色”。三是完善村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村卫生室运行机制及乡村医生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制定村卫生室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通过“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等形式,统筹安排人才培养。建立绩效激励机制,鼓励年轻医务人员下基层工作。实施村级医疗机构“执业医师覆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转型为执业(助理)医师或者乡村执业(助理)医师。
2.守正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名医名科培育。整合省市县名医资源,建设武义县名医馆,提高县域中医药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名中医经验传承人的培育,逐步建成梯队合理的中医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软硬件建设。推进旗舰中医馆、中医阁建设,逐步配齐村卫生室中医药设施设备。逐步夯实基层中医师人才队伍。在村卫生室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开展新一轮基层中医适宜技术骨干与中医护理骨干培养工作。三是强化共享中药房建设。加强县域共享中药房运行质量管理,确保饮片及煎剂质量安全,推进县域共享中药房新址的设置建设。四是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举办叶法善中医药文化节,深入挖掘武义历史上的名医名家,推选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做好发掘传承发扬。发挥畲医畲药优势特点,丰富中医药文化体系。
3.善治互联,打造县域健康大脑。一是夯实卫生健康数字基础。加快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区域四级甲等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二是打造数字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人口均衡发展服务系统、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慢病智慧管理系统和数字家医系统,实现全周期闭环智慧服务。建设医用耗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医药耗材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是加强数据监管应用。通过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平台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系统建设,整合医疗、医保和医药信息,实现对业务收入、医疗质量、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等的常态监管和数据分析,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4.党建统领,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一是坚持党建统领。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深化党建联建制度,做优“健康先锋 红耀武川”党建品牌。推动清廉医院建设,实现市级示范型清廉医院占比10%、市级标准型清廉医院占比55%。二是加强行业监管。纵深推进作风效能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专项督导,驻点督查、建立“三重一大”有关事项全过程监督信息化报告系统和医德医风信息化考评系统、推进优质服务医院建设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年活动等,推动医疗机构制度规范化、服务优质化、流程合理化建设。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聚焦医疗行业“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坚决整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内部审计,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加大医疗卫生、学校卫生等监管力度。推动卫生健康执法领域数字化改革,探索实施“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实现卫生健康监管执法工作高效化精准化智能化。
5.医防融合,构建现代卫生应急机制。一是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健全基层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推进村级疾控网底建设。开展无结核社区建设乡镇试点工作。二是加快120急救体系建设。健全院前急救管理及应急机制,完善院前急救培训、考核、质控体系。加强院前急救站点运行管理,提高运行质量效率。加强院前院内衔接,提升重症联合救治能力与成功率。三是加快中心血库建设。争取编办、财政、人社部门支持,设置独立建制中心血库,完善人员队伍和设施设备,建立较为完善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及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体系。提高辖区无偿献血率,保障辖区医疗机构用血供应和用血安全。
(三)共富共享,打造健康环境。一是提升硬件环境。加速推进在建项目,中医院迁建项目全面完工,妇保院改扩建项目完成新建综合大楼的60%,熟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项目开工并完成建设。谋划白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开发区卫生院新建项目、桐琴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新宅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建设项目。二是共建健康环境。持续推进健康武义行动26项行动,完善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制度,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卫县城复审迎检,巩固省卫村创建成果,创建率达到85%以上。持续开展除四害村创建,培育省级样板村1个。建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健康乡镇、健康家庭、健康村、健康促进学校等健康细胞建设。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三是建设生育友好环境。加快构建“1+N”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假期、税收、教育、补助等配套措施落地见效。深化“3211”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探索“公建民营”托育机构建设,扩大普惠性托位供给,构建15分钟婴幼儿照护服务圈。完成2家标准化母婴室创建。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四是建设老年友好环境。拓展康复护理服务,开展安宁疗护公益行动。持续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和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积极培育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和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持续开展结直肠癌免费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费筛查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等系列民生实事。提升中医药服务供给。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以县中医院为骨干,其他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重要组成,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