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重点提案巡礼】古城“火”起来 城市名片“亮”起来
走进武义文庙,穿过泮桥,看一看《吕氏家范·学规》,感受沉淀了许久的古城散发出的韵味。入夜时分,古城里声光电交相辉映,人群与光影相随,城内灯火通明,店里熙熙攘攘。近年来,这座饱含武川风韵的文化老城,在武义县委、县政府的精心保护与运营下一跃而起,成为市民出游的首选。
城市就像一张名片,对外展示气度与韵味,对内托举民生与民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实施城西片古城保护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城市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历史文化信息和自身特色的湮灭流失。因此,为彰显古城特色,增强自身辨识度,突出山水格局,2023年,县政协常委、民革金华市委会直属武义支部主委葛一兰在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突出山水格局 彰显古城特色》的提案,引起县古城保护建设管委会的高度重视。
一年以来,我县从整治提升古城风貌、优化建筑布局、探索运营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调整方向,古城建设进度明显加快。
提升风貌,让古城“靓”起来。县古城保护建设管委会通过对古城进行“微改造”,在保留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本体的形制和结构上,让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目前,古城风貌整治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工程进度的95%,五圣楼补形已全面完工;为防止建筑风格单一带来的视觉审美疲劳,我县通过优化建筑布局,以实施好“一溪两广场三街三巷”建设项目为重点,针对古城“一纵一横”的田字形格局和补形建筑南门街、南狮子巷、头巷、城脚路四个组团,植入不同年代的建筑元素,如在南狮子巷组团采用民国风、南门街组团采用宋韵风,让不同时代的特色印迹在古城共同绽放。
创新理念,让古城“灵动”起来。在产业创新方面,县古城保护建设管委会引入博物馆酒店项目,将历史的教育性与旅游的娱乐性巧妙结合,打造文旅行业创新运营模式,目前,设计图纸已出图并完成规划许可证办理,项目计划2025年5月1日投入使用;在激活文化魅力方面,已完成与收藏家协会、大漆非遗项目等签订意向协议书,对接引入各类名家书画展、非遗项目展示体验馆等,通过文化赋能,激活古城文旅产业新格局,迸发活力;在业态创新方面,我县积极探索场景消费新模式,横街共21个单元,目前招商入驻20个单元,业态涵盖手工艺类、非遗类、美容养生类等。同时,还举办各类文化商业活动,如元宵游园活动、全国摄影展、首届武义发展大会古城站夜游古城活动等,探索沉浸式消费新模式。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对于古城,要兼顾保护与创新。既保护好“古”,不能破坏古城原有风貌肌理,不能以商业最大化为名侵蚀历史文化底蕴。又要创新“今”,通过深入挖掘和梳理武义历史文化遗产,植入现代元素和乡愁文化,让古城成为武义的一张旅游“金名片”,为我县打造都市范山水韵现代化活力新武义贡献“古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