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乡镇街道动态
索引号: 11330723002601571L/2024-273790 发布机构: 桃溪镇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12-16 09:40

老刘+老刘=矛盾调解“最佳搭档”【“拼冬”主题新闻竞赛】

来源: 党政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12-16 09:40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在桃溪镇,有两位老刘颇有名气,71岁的刘昌其和67岁的刘绍平。他们是协助政府开展社会治理的“老娘舅”,是深受村民信赖的“老大哥”,更是官方认证的“人民调解员”。如今在桃溪,“有事找老刘们,他们一定有办法”成了村民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两位老刘的口碑源于他们一次次迎难而上、公平公正的矛盾调解经历,以及一次次讲情讲理、深入民心的排忧解难实践。


2021年,刘昌其和刘绍平没有选择颐养天年的悠闲退休生活,而是欣然接受“新身份”——“共享法庭”人民调解员。


“以前,大家有矛盾纠纷一般都会到法庭上诉。两位老刘加入到调解员队伍后,找他们调解的人越来越多,真正上法庭打官司的案件越来越少。”武义县人民法院柳城法庭庭长潘饶赟说,这也是法院探索“非诉解纷全域调解指导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两位老刘更是推进这项工作的“活招牌”。


于是,村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一幕熟悉的场景:骑着摩托车的刘昌其和骑着电动车的刘绍平,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十里八村、农户家门口穿梭往来。只要乡亲们出现矛盾纠纷、家里遇到什么难题,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赶到。他们秉持一颗公平心,操着一口家乡话,把每一个难题抽丝剥茧,为每一户人家带去和谐与安宁。


刘昌其随身携带一本调解日记本,泛黄褶皱的书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们参与调解的大大小小的案件:2022年5月9日,西畈村老妇人淹水身亡;2022年9月8日,泽村70多岁的傅氏两兄弟打架;2022年12月20日,章岸村自建房帮工意外身亡……

“很多案件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通过司法诉讼的方式,需要花费巨大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而发生矛盾的双方都是乡里乡亲,采取诉前调解的方式,对于当事人双方和司法部门来说都是更优的解决方案。”刘昌其介绍道。他和刘绍平往往会通过各种关系、采取各种方法搭建起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协商问题的桥梁。他们把矛盾问题都摆上桌面,耐心听取双方诉求,反复协商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问题不出村、不出镇。


说起调解技巧,刘昌其表示,调解方法要靠平时慢慢积累,徐徐为之,不能急躁。刘绍平笑称:“调解就像‘做媒’一样,得牵线搭桥当和事佬,做好双方工作,平衡双方需求。”


有一个案件让两人印象深刻:坦洪乡上陶村村民董某于1996年建房3间,2011年又扩建2间,共5间,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坐落在上陶村新建办公楼旁。董某表示,2016年村委会新建办公楼时挖地基较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造成董某家房屋墙体部分开裂,成了危房,要求乡政府赔偿。


“该案相当棘手,我们联合多方力量调解多年,到现场走访调研,并委托第三方对董某的房屋进行鉴定。”刘绍平说,“最后鉴定出该房屋确实存在安全风险,但是无法证明和村里建办公楼存在直接关系。”为了解决问题,刘昌其多次前往在县城做保安的董某住处做思想工作,反复跑了四五次,耐心剖析利害关系、摆事实、讲道理。在多方努力之下,2022年6月,董某同意拆除房屋第3层,并将房体加固,由村里向其支付部分补偿款。这个反复拉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上江村和民丰村的8户农家满怀希望地养起了蚕,却因邻近稻田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意外导致蚕宝宝大量死亡。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下,赔偿问题成了棘手的难题。


“如果走司法程序,那将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刘昌其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吧。”于是他和刘绍平再次发挥了他们的调解特长,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他们耐心地听取了双方的诉求,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面对养蚕户的高额赔偿要求,他们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分析了诉讼的成本和风险,再引导双方理性思考。同时,他们也向种粮户解释了养蚕户的不易以及这次意外给他们带来的沉重打击。


经过一番艰苦的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种粮户同意赔偿8户人家共计5万元。虽然与养蚕户的最初要求有所差距,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诉讼成本,双方都表示接受。这一结果不仅避免了可能的司法纠纷,更维护了乡村的和谐与稳定。


“调解就像是在走钢丝,需要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刘绍平感慨地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心中有民、有爱、有责任感,这天平就不会偏。”


“我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共享法庭’是我们的最强后盾。”刘昌其说。每当遇到复杂棘手且需要专业法律知识的案件时,他们会求助“共享法庭”平台,在线与法官、律师进行实时交流,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这样确保每一次调解都能更加精准、合法,真正做到“以法为据,以情动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两个老刘顶万难。“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各自家人都多得多,还真像‘两口子’哩!”刘昌其打趣道。“我性格比较直,说话直来直往;绍平比较平和,说话办事相对温和。我们俩能够扬长避短、互相配合,是矛盾调解的‘最佳搭档’。”


2023年,桃溪镇“共享法庭”调解受理案件142件,成功调解129件;今年1至10月,已经成功调解93件。截至目前,履行标的达400多万元。真正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源头,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近年来,桃溪镇不断深化基层矛盾调解机制,通过深化网格员+村两委+“老刘”调解室+民生议事堂+法院的五级联动调解模式,并强化“老刘”调解室建设,深化民生议事堂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为当地社会治理提供了稳定力量。


一把年纪了,还能干几年人民调解员?

“只要乡亲们还信得过我们,

只要我们还干得动,就要一直干下去。”

两位老刘的回答默契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