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3ZF280000/2024-250287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2-04 16:46 |
今年以来,县政管办围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领域改革攻坚、服务创新,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全面升级。
一、2023年工作成效
(一)紧扣“四张清单”,全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基层村(社)代办服务“全覆盖”。升级到位我县所有村级便民服务站村办2.0基础硬件设施,并先后完成泉溪、柳城、桐琴便民服务中心综窗办事员的选派,桐琴镇获评全省乡镇(街道)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全县现有村(社)代办员432人,截至11月底,全县292个村社的代办员通过代办应用系统开展代办服务8.25万件,代办量列金华市区一证通办综合服务平台第2位。二是导办帮办线上线下“双融合”。开展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大厅导办帮办模式试运行,完成在线咨询客服队伍的建设,日均咨询量20余次。三是公共资源招标投标“一张网”。正式投入运行金华市县一体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后台服务,并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投诉“秒回应、限时办”处理机制。截至11月底,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完成各类项目的招投标491项,成交总金额33.25亿元,实现效益4.59亿元。
(二)立足“政务环境”,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再上台阶。
一是优化政务网办环境。截至11月底,全县总办件量101.4万件,实现“一网通办”办件数101.26万件,一网通办办件率为99.86%,位列全市第3;全县累计收到评价9.38万条,累计差评数97件,好评率99.89%,位列全市第3。二是优化招标投标环境。开展各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推行“评定分离”改革,截至11月底,我县共完成评定分离项目40个,“评定分离”项目成交金额16.39亿元。三是优化涉企审批环境。做深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今年完成工业投资项目“极简审批”8宗,“极速验收”97家。开展我县网上中介超市入驻机构清理,经前期清理与组织涉企中介机构入驻“金华网上中介平台”业务培训,截至11月底,我县涉企中介机构已在“金华网上中介平台”注销4家,迁出1家,改制3家,新进驻7家,目前平台涉企中介机构共44家,并动员引导我县12家涉企中介机构作为首批会员加入金华市投资项目中介服务协会。
(三)突出“变革重塑”,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赋能。
一是牵头起草《武义县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案》。在承接省、市两级增值化改革要求与吸收深圳、上海、苏州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武义县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案》制定,先后提交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审议,以深改委名义发文。二是挂牌组建武义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建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相关落地机制,完成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与九大服务功能板块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三是升级改造企业增值化服务专区。选派九大领域牵头部门工作人员进驻政务大厅企业增值服务区,开展一站式服务,现各服务功能板块入驻专员名单已报送,专区12月中旬将正式投入运行。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县政管办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以“4个围绕”为举措,做大涉企服务“连乘积”,在增值服务新赛道上努力跨越赶超,助推我县营商环境出新出彩。
(一)围绕“队伍更有力”,从严从实强党建。
一是持续巩固清廉机关建设与第二批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强党建、促效能、优环境”要求,常态化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提升党建成效,定期架设以政务“跑小二”走基层活动为主的服务群众实践平台,开展送证下乡、上门服务等志愿活动,为边远山区群众、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暖心服务,持续擦亮“亲亲零距离”党建品牌。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以优化利企便民服务为出发点,将推进政务服务“网办掌办”与兼顾不同群体差异化办事需求相结合,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无障碍城市建设,着力提升政务服务“三化”水平与窗口办事能力。三是抓好窗口标准和窗口形象。通过强化党的组织领导,抓实机关效能革命,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切入口,引导党员干部立足政务“小窗口”,树立增值“新形象”,以服务质量和审批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
(二)围绕“服务更集中”,破立结合促转型。
一是提供“一口子、一揽子”集成服务。建强涉企增值服务的“主阵地”,一体建设项目、政策、金融、人才、法治、科创、开放、数据、诉求等9大服务板块,“打包”进驻各部门涉企服务事项,实现涉企服务全量集中、一站惠享。并按照政务服务“一门、一窗、一网、一次”目标要求,全力做好新办事大厅标准化建设,设置各类办事区、智能导办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增值服务区、等候休闲区等功能区域,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服务。二是打造“线下兜底、线上贯通”综合平台。依托项目服务板块现有经验做法,建立一体化集成服务、全流程问题处置、常态化会商协调、线上线下融合等工作机制,优化线上线下两大平台,确保各个板块联动运转、各项业务紧密协同。三是全面整合政务服务机构和人员。加强与编办、组织部门沟通,优化科室设置、增加人员力量、提升服务效能,将投资项目审批代办服务机构和人员编制统一划转至县政管办,持续深化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全面清理没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依托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动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服务和评价全过程数字化,促进“中介联合体+”全过程服务管理体系向全过程咨询增值服务体系转型,提升涉审中介服务质效。
(三)围绕“办事更便捷”,刀刃向内通堵点。
一是持续推动县级权限办事事项向乡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实现全县80%以上个人政务服务事项可在乡镇级办理,村级便民服务站可代办帮办高频民生事项100项以上。二是强化当前大厅自主申报区建设。全面推广政务服务事项的掌办和网办,不断提升群众自助办理的意愿和比例,实现更多事项办事不出门。三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激励机制,通过抓实窗口作风建设、开展窗口业务晾晒、固化标准化现场管理成果,深化双重管理,切实把效能建设成果转化为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
(四)围绕“交易更公平”,标本兼治优环境。一是持续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依托专班、行刑联动,全县上下形成合力,严把“标前、标中、标后”全流程,对评标专家开展“一标一评”,严格落实招投标“七个不准”,持续清理排斥或者限制潜在投标人参与公平公正招标投标活动的不当做法,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二是持续开展“评定分离”改革工作。在今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分析存在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不断完善“评定分离”改革,将选择中标人的权力归还招标人,充分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三是开展部分村级工程“包清工”模式试点工作。联合纪委、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研究开展“包清工”模式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部分村级工程“包清工”模式奠定基础,节约村级资金、提高交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