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乡镇街道动态
索引号: 113307230026016780/2024-251139 发布机构: 坦洪乡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3-05 12:47

勤勉清廉的明代监察御史:潘湘

来源: 党政综合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3-05 12:47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上坦,有“三潘故里”之称。其潘漠华、潘絜兹为大家所熟知,对潘湘的了解则较少。潘湘是明代人,官至监察御史、知府,是一位著名的清官。

祖德熏陶

坦洪乡上坦村位于武义南部一平坦的谷地,发源“龙头眼睛”高山的坦溪穿村而过,雅称坦川村落风光清秀,有西山爽气、东岭松涛、南崖萝月、北巘叠翠、虹桥卧波、碧潭桂影、坛溪澄濑、兴林晚钟八景。

上坦潘始祖为唐代潘谋,南州太守,赐封紫金光禄大夫,为避黄巢战乱,杭州迁苍丁川。四世孙渊于北宋熙宁年间迁居上坦,元泰定年始修家谱,明代子孙衍居丽水横塘竹舟和宣平前湾板坑溪口等地,形成苍潘氏六族”。

钟灵毓秀潘湘出生于上坦名门望族自小熟知宗谱中的首条家规:“君臣之义,为五伦之首。既读圣贤之书,登仕版之籍,宜勿贪污而旷职,毋忘孝悌以犯大刑,毋违礼义以干宪典。同作望门之令后,共为盛世之良牧。”他立志苦读入仕,廉身勤政。

父亲潘玻后来以儿子潘湘业绩而贵,赠文林郎、太常寺博士陈氏、妻郑氏赠儒人。《赠文林郎太常寺博士潘波敕》说:“潘玻乃太常寺博士湘之父,山泽遗才,乡邦善士,安恬有守,简静无华。笃好诗书,心不忘于世用;敦行孝友,动必谨于家规。顾惟令子之登庸,实出义方之贻训。养违三釜,不胜风木之悲;光贲九原,宜示丝纶之命。用彰潜德,永慰孝思。特赠为文林郎、太常寺博士。”从中可以看到,潘湘之父为乡邦善士,品德高尚,潘湘秉性清慎、政绩显著,得益于良好家教。

勤慎在公

明正德三年(1508)潘湘如愿登榜进士

次年季秋,在京师实习政务的潘湘,曾撰《正修阴阳术知足翁荣归序》一文乡友郑潮擢为宣平县阴阳训术官员“宠渥新沾出凤城,顿收琴剑返宣平。一樽须尽邮亭兴,万里难禁故旧情。樯影悠扬随雁影,橹声摇拽间秋声。掀蓬笑指家山近,子侄欣欣远候迎序文与诗言,勉励郑潮勤谨履职,造福乡邦,体现出潘湘清正的人品

正德1511),潘湘文林郎、太常寺博士。朝廷《赐文林郎太常寺博士潘湘敕》“太常寺博士潘湘,天赋英资,人称远器,登名甲第,擢任官。勤慎在公,心实虔于邦祀清严律己,志克守乎官箴贤劳既迈乎常伦,褒宠适逢乎庆赉。名非悻致,恩岂徒施?特进尔阶文林郎。

敕文中勤慎在公清严律己”,是最高官方对潘湘“试政”表现的中肯评价。而“志克守乎官箴”,让人联想到南宋吕祖谦,《东莱集》收有《官箴》《舍人官箴》。后者是吕祖谦伯祖父吕本中的遗作,开宗明义拈出“清、慎、勤”三字作为官员律条。明招讲学的影响扩及周边省县,所汇聚的优秀思想“旁溢邻壤”(何德润论俞源得明招讲学之益用语),上坦当为受益区,潘湘是吕氏官箴的严守者。

在后来的履职岗位,潘湘的确践行“清、慎、勤”这一为官之道,取得不凡的业绩,被提拔为两广监察御史,正德十五年(1520)转任云南曲靖知府。

授任知府这一年的仲冬,潘湘自金台领职后,归故里时曾为少妃村母族撰《重修陈氏宗谱后跋》中写道:“母族为栝望族,仕宦蝉联,相传不冺也。其家乘序传有若宋太祖宸翰之荣,与夫金华文献公黄溍、唐翰林学士韦庠、开国男马光祖,及业师兴化郡守潘琴诸公名笔之华。”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潘湘母亲出身仕宦蝉联的望族,如同潘氏家族一样影响潘湘的清勤人格;而且看到,有一批所崇拜的人物,塑造着他的思想品格。如文中写到的马光祖是武义宋朝清廉名臣黄溍是元代著名史学家,曾为武义清官徐写传记。这些名贤,是潘湘心目中的榜样。

垂范后学

潘湘承接祖德、清廉为官的崇高品德,在家族、乡邑延展着无穷的楷模力量。

朝廷表彰潘湘赐建两座牌坊。奉旨竖立坐落宣平县城今柳城)。座称“皇都得意坊”,建在县前直街考中进士时立;坊名出自宋代汪洙《神童诗》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座称“绣衣坊”,建在县前横街授任两广监察御史绣衣指代监察御史,引申为说直话真话寓意独特的两座石坊矗立在县城,其坊主潘湘对县内外后学的重大激励作用不言自明。

尤其是在家乡上坦,潘湘让潘氏家族耀祖光宗,引导后裔勤学上进。明清两代家族涌现进士、贡生、邑庠生、邑廪生等60多名近现代有潘璜、潘漠华、潘絜兹、潘恺跃、潘昌、潘兴旺等名人。

清代潘秉中,历任安徽黟县主簿建昌知县藩王侍讲;潘一德,钦授太医院七品冠带;潘寿辰,钦授翰林院待诏近现代潘漠华烈士,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湖畔诗社创始人,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潘璜,辛亥革命时由军医长升任少校军医,在兰溪开设家西医院;潘絜兹,当代著名工笔重彩大师和美术理论家,曾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潘文波,贡生,德行高尚,奉大总统核准,特褒“乡国垂型”匾额及褒辞一轴

首批国家一级美术师潘絜兹将自己的画室取名“春蚕”,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的重彩工笔画事业使该艺术得继承和复兴。艾青的夫人高瑛参观潘絜兹艺术馆在签名本上“艺术的根子在故乡”点出了故乡潘湘等先贤对潘絜兹的熏陶之功

乡民尊崇

潘湘勤学登仕,一生光彩照人,得到族裔与乡民的崇仰,于是流传着“读书洞”等故事《宣平县志》载:“诸鹿岗,在坦川,一名赤岩洞,又名石狮岩为明御史潘湘读书处。坦川潘氏宗谱录清代贡生李仁灼与14位潘姓诗友《赤岩洞潘侍御读书处唱和》七律15首。其中,李仁灼诗“别业清峦毓德徽,内操弹劾外伸威。石峰突兀标牙㦸,树藓斓斑点绣衣”,潘其渝诗“御史湘公官最清,一块䃪岩留美名。诸鹿冈上归樵唱,石狮洞里传书声”。这个丹霞成为潘湘勤读成才的教材,父辈总会讲给子孙们听

上坦古有与潘湘读书相关的新年开笔”传统民俗活动正月初一晚上,堂屋桌上端放笔墨红纸,家长对孩子讲述优秀祖宗的故事教念开笔词然后大家轮着书写新年寄语……

村里还流传“进士粉干”的故事。相传,潘湘天资聪慧,勤奋刻苦,攻读期间最父母准备的粉干题名进士后,松软爽口、易煮不烂、食用方便的上坦粉干,被人们称为“进士粉干”,学子进城赶考都要吃一碗“吃进士粉干,登高考金榜之谚

潘湘去世后安息塘头谷村下坑山,忠魂与青山潘湘勤学廉政的故事也就在新宅一带口耳相传。

盛典继横塘谨遵祖训光前烈新祠崇江望冀起人文裕后昆”,这是上坦江望潘氏宗祠楹联,上坦村早期共产党人、潘漠华的战友潘振武书进入新时代的上坦,“三先贤两袖清风铸伟的史绩,被视为宝贵的精神遗产承而传之,致力于谱写告慰先人的新篇章

【作者:朱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