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723ZF050000/2024-258709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经济商务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4-08 19:33 |
武义是“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浙江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电锤产量和出口量从2001年起占全国50%左右,墙面打磨机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60%以上。在武义这片创新活力涌动、产业经济腾飞的热土上,电动工具产业已交出亮丽成绩单,今年1-2月行业实现产值13.86亿元,同比增长21.9%,拉动全县产值增长2.76个百分点。
扬帆出海,走出去请进来。“印度市场需要的是更容易拆卸维修、更耐用的电动工具,俄罗斯则需要能应对室外长时间低温作业的电动工具……”武义华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振腾说,近几年,华丽电器的技术员主动奔赴海外调研,并邀请客商来企业面对面洽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精准把握客户需求,研发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区域针对性的电动工具产品,不断拓宽电动工具细分领域,从而促进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在俞振腾看来,与市场相适应、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创新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武义电动工具企业也经历了发展的多个阶段,曾经一度是企业生产什么、经销商卖什么的卖方市场,彼时因产品结构简单,附加值低,行业门槛不高,因此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暴增,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前些年不少企业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可终究是权宜之计,当潮水退去,企业越发明白,当今市场比拼的是谁更懂消费者。“闭门造车”完全行不通,如果企业想要在该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接受一场对市场敏锐度、创新制造能力、现代化生产能力的综合考验。
善战者,求之于势。如何更好地了解市场、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武义电动工具企业瞄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并积极建立自主品牌,摒弃传统海外市场以品牌代工为主的老路,增加自主品牌的溢价能力。
“如今在‘一带一路’市场需求的影响下,企业80%以上的业务都使用自有品牌完成。”俞振腾说,新兴市场不仅是促进企业外贸出口额增长的新风口,更是推动品牌打造、企业转型的重要机遇。
拓展新兴市场,离不开各种展会的加持。今年以来,武义电动工具企业密集参加各种国际电动工具类专业展会,从中寻求机会。
“这些订单都是我们参加德国科隆五金展带回来的。”浙江石井工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徐帅杰告诉记者,车间的工人正加紧赶制一批即将发往德国、波兰等欧洲国家的切割机。不久前,该企业前往德国参展,现场完成洽谈的订单就有10个。
对企业来说,参展除了能收获订单,还能帮助其对市场、对客户有更深入的了解。武义麦卡德公司总经理王广政说,今年企业的参展计划早已排得满满当当。如今到海外参展早已不是简单的参展,还需拜访老客户并热情地邀他们来工厂参观。
为了给企业参展减负、提振信心,今年一季度,武义出台《2024年商务展会目录》,进一步发挥好展会拓市场、增订单的积极作用,其中,确定了重点境外展会17个、重点境内展会14个,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武义已先后组织了日本东京礼品展(春季)、泰国曼谷国际礼品及家庭用品展等“企业团”拓市场,以及县主要领导带队赴韩国等国以“政府团+企业团”形式组团拓市场,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招才引智,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整条电动工具生产线完全实现自动化,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金华市聚杰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戴栓说,此前角磨机有诸多松散元器件,内部结构的软连接很难实现自动化。因此该行业高度依赖人工,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在新就业形态、国际采购市场不确定因素骤增的背景下,企业更希望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自动化生产是困扰武义电动工具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如何让支柱产业轻装快跑,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机会不被淘汰?
早在2020年,武义县便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合作,建立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招智引才”。经过多年运营,目前一支由院士领衔的50人科研梯队常驻武义,双方共同开展行业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
为解决电动工具行业角磨机的共性难题,武义县政府出资100万元进行研发,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两年多时间里,科研人员通过对传统电动角磨机结构化处理,进而实现模块化装配,有效破解此前该行业装配过程中半自动半人工的难题,实现全过程自动化运转。同时,模块化生产统一了行业生产标准,标准化的零配件生产为降低成本做好了铺垫。
截至目前,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角磨机智能化研究已申请专利30余项,其中1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外观专利授权、7项发明专利已取得证书。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专利将优先免费许可给武义电动工具行业协会、金华市电动(园林)工具知识产权联盟成员单位使用,进一步加快行业发展。
不仅解决行业共性难题,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发挥科技创新、数字变革的赋能、示范、引领作用,为武义企业提供设备、产品、技术到人才的全方位服务,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效模式,为推动武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研究院已为该县470多家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智能化诊断服务,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50多项。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对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武义县全面贯彻“三支队伍”建设精神,纵深推进人才建设,聚焦山区企业引才留才瓶颈,政、院、企共建人才实践基地,招引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创新资源,引进高校院所和专业服务机构40余家,招引院士专家436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集成改革,积蓄发展新动能。今年,《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施行。作为民营电动工具生产大县,武义紧跟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脚步,以“增值服务”理念重塑政务服务模式,以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增加产业创新有效供给为核心,大力推进电动工具产业服务中心建设,联动开展“链长+链主”产业链培育行动,提供政策人才、科创项目、开放金融等全链条、全天候增值服务,努力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动工具之城”。
走进位于武义科技城的电动工具产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政策人才、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窗口,围绕电动工具“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的目标而设置。每个窗口配备专人为电动工具企业服务。
据了解,目前,该服务中心已累计引进众乐工业设计、创想知识产权等30家服务机构,招引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大院名校创新资源,为武义电动工具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产品设计、科技合作等服务,全力推进电动工具综合体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加精准地服务电动工具企业共性需求,武义县投资建设武义电动(园林)工具综合体检验检测中心,公共创新服务仪器设备投入700万元,检定检测范围基本覆盖本县电动工具企业生产用计量器具及产品种类,满足县域范围内电动工具生产企业的检测需求;并与ITS开展业务合作,共建合作实验室,方便企业就近申报检验认证,破解产品出口欧洲门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牵头组建武义电动工具知识产权联盟,创建电动工具情报中心、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品牌指导服务站,集聚电动工具产品检测、技术难题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
开年跑出加速度,2024年,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入第4个年头之际,武义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电动工具是武义县着力打造的“六个产业大链群”之一,针对“强链”产业集群该县提出持续推进电动(园林)工具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工作,突出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关键配套招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电动工具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站在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口,武义正将大力施行“五攻坚五比拼”行动实施方案,全力以赴拼出电动工具高质量发展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