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 >> 部门动态
索引号: 13330723MB0R7977XA/2024-270200 发布机构: 武义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8-16 16:07

供销好故事丨台州市供销社:看“新农人”破浪前行闯出“新名堂”

来源: 县供销联社     发布时间: 2024-08-16 16:07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山丘众多、河网密布的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兼得山海之利,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台州的柑桔、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拥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走进田间地头,你会发现,这里的农业生产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差事,一批批善经营、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人”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元素、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吃水不忘挖井人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主要抓手,如何让社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坚守为农服务初心,平衡好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关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只有社有企业经营有市场、有规模、有利润,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反哺农民;只有提升为农服务规模、水平、质效,社有企业的发展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这一难题,陶维康给出了他的答案。为此,他站位高远、大胆决策,充分依托供销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坚定走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创造性推出“技物结合”模式,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陶维康是台州市供销社社有企业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州农资公司)董事长,多年来,他专注西瓜种植研究,导入新科技、推动标准化,开发台州长季节西瓜栽培技术,向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和种植技术等一条龙式的专业化服务,成功探索出了在单一规模作物上发展连锁门店的模式,并逐步扩展应用到其他作物上。

除了善于经营,陶维康还是一位有着浓烈“三农”情怀的企业家,经常顶着烈日,到田间查看育种情况,从育种材料的筛选,到制种繁种的过程,他跟进水稻研发每个环节,检阅种业新品种开发,躬亲为农,助力种业振兴。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吸引到农业领域中来,他们怀揣服务三农的梦想与热情,为“三农”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的企业来自农业,又服务于农业,企业发展壮大了,千万莫忘反哺农业。”在陶维康的坚持下,台州农资公司扛起社会责任,每年免费为农民提供近300场农民技术培训会、100余次科技下乡、200余次基地试验示范、编发36000份植保园地资料、发送农技服务短信20万条,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次。

台州市供销社致力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而泥炭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为满足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需求,陶维康抓住国家“绿色农资”升级行动的战略机遇,与企业高管一起提出开发泥炭基质项目建议,在全国前瞻性布局泥炭产业,每年供应近8000立方泥炭基质产品,并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年产30万方专业基质工厂,抢占新赛道。今年8月,国际泥炭地大会将台州农资公司泥炭应用基地列为参观学习点位。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陶维康的带领下,台州农资公司从一叶扁舟成长为巍巍巨轮,从2001年创办时仅15名员工的小公司迅速发展成拥有300多名员工、13家分/子公司、1000多家核心合作门店、年销售额达6亿多元的全国性农业服务公司,成为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供销系统百强企业、全国十佳作物服务商、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全资子公司台农种业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浙江11个省级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中台州唯一入选的企业。在台州农资公司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台州市供销社系统农资服务范围、服务质效已稳居全省前列。

改革创新的“弄潮儿”

市场上有这样一个说法,每10个大棚西瓜中,就有7个出自台州瓜农之手,台州西瓜年产值超200亿元。

说到台州西瓜走出去,张顺昌是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

张顺昌是台州农资公司技术总监,是同事眼中的“田秀才”,是赫赫有名的“庄稼医生”“作物管家”,在农技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取得丰硕成果。

长期以来大棚西瓜病虫害防治等难题困扰着瓜农。张顺昌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以供销社为农服务项目为依托,在科研院所等机构支持下,2016年开始引进国外植物多肽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自有品牌产品开发,创新研发出西瓜专用“台农1079”作物解决方案,成功破解大棚西瓜“减药肥、增优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台农1079’技术方案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现在年推广面积在10万亩次以上。”张顺昌说。

“技术研究离不开供销社专项资金的支持。”基于让果农轻松、让果品健康的使命,张顺昌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了以绿颖矿物油和丽维系列植物多肽营养为基础药肥的组合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科学论证建立“油肽+”的药肥桶混方案即绿颖方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技术安全高效,轻简经济,既综合高效解决柑橘关键病虫害靓果面,又营养抗逆提品质,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同时张顺昌带领团队在全国主要柑橘产区开展该技术的普及推广,年投入推广费500万元以上,在全国应用推广超100万亩次。

一技在身,能抵千金。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台州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改革创新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每一个台州人的基因里。台州市供销社发挥供销合作基金“杠杆”效应,靶向发力将资金、项目、政策资源向团队倾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培育壮大“新农人”。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跟着农民做服务、跟着生产做配套。”作为台州农资公司营销总监,沈宣才清楚地知道社有企业只有适应‘三农’新需求,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才能使企业基业长青。

台州西兰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70%,但西兰花产业曾因农残超标遭遇绿色壁垒而损失惨重。

沈宣才在台州市供销社的牵线搭桥下,主动出击,联合国内外专家探讨论证,研究定制生产方案,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农残检测标准,动态调整操作规程,破解出口贸易壁垒,使台州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冬春季西兰花生产基地。

“新农人”逐梦“兴农路”

“红美人”被誉为橘中的“爱马仕”。

走进临海市正法果蔬专业合作社“红美人”生产基地,只见一棵棵橘树绿叶青翠,虽非采摘季,仍然时不时可见果农穿梭其间。

“多亏了徐指导,我们种出的红美人肉嫩多汁,口感也很甘甜。”果农口中的徐指导,正是台州农资公司农技专家徐继根。

近几年做为柑橘中的贵族“红美人”兴起,使得部分地区蜜桔、柚子等柑橘品种嫁接红美人的面积逐年上升,由于嫁接砧木的柑橘品种不同、后期管理不当导致嫁接挂果后树势急剧衰退、红美人的品质和产量不尽如人意。面对这种情况,徐继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并且引入台农1079绿颖油肽+方案,极大的恢复树势,提高红美人产量和品质。

在椒江区瑞祥共富工坊,徐继根围绕种苗管理、施肥除草、病虫防控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让更多“新农人”掌握农技知识,在技术加持下,瑞祥共富工坊农产品产量逐年上升。这是徐继根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推广人员,他参与国家发明专利5项,撰写11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足迹遍布全国12个省市,走遍浙江省内各县市技术服务基地,共开展50余次线上线下技术培训、田间课堂,累计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

“新农人”的身影,正活跃在台州各处。在2023年浙江省种子检验技能大赛暨全国水稻种子田间检验技术现场观摩会上,王哉一路披荆斩棘,勇夺大赛第一名,获得“浙江金蓝领”称号。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优质的种子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顶着烈日观察水稻田间表现、记载品种数据,在试验田取样不同品种水稻直到夜晚才有时间回到公司分类、整理和开会讨论,这已经成为了王哉的日常。在他的办公桌子上、柜子顶上都堆满了贴着标记、装满样本的种子袋。

经过上万次的试验,联合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嘉优中科3号”已连续多年单品销量位居浙江省籼粳杂交稻前列,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超100万亩,助农增产156.7公斤/亩,增收2.78亿元。选育的“台穗优171”“台穗优180”水稻新品种参加国家级水稻区试验,“南粳香糯”“软玉7276”优质水稻品种完成浙江省引种登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台州市供销社系统正是有了像陶维康、张顺昌、沈宣才、王哉、徐继根等这样一批勇于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的“新农人”的努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向着“做中国一流的种植业配套服务商”的战略目标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