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66X0/2025-276390 | 发布机构: | 俞源乡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27 09:49 |
“清明快到了,我们又来看你们啦!”在武义县俞源乡下杨村茶山坡下,年近八旬的下杨村村民余祖德带着孙子余通来到坟前,躬身祭扫,送上鲜花,插起飘带,寄托哀思。这里不仅安葬着余祖德的先祖,还有三位在抗战中牺牲的无名将士——“三个兵”。
1942年深秋,下杨村笼罩在日军扫荡的硝烟中。“我爷爷和我说,这三个兵在离家不远处被炮弹炸死了,当时爷爷根本顾不上害怕,只想着不能让英雄暴尸荒野,所以拆掉了家里的门板、床板,为他们制作了简易的棺材,将他们安葬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并刻下‘三个兵’作为墓碑。”余祖德回忆道,“爷爷常说,英雄为国捐躯,我们不能让他们成为孤魂野鬼。从那时起,我们家就开始了守护‘三个兵’墓的使命。”
这份守护,坚持了83年。83年来,余祖德一家五代人始终坚守着这份承诺。每年清明节、中元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余祖德都会带着家人前往“三个兵”墓祭扫。即使风雨交加,也从未间断。在余祖德心中,这“三个兵”早已是自己的家人。
“小时候,父亲带着我去扫墓,告诉我这三位英雄的故事。”余祖德轻拭墓碑上的灰尘,碑身上"三个兵"三字历经风雨仍清晰如昨。"他们用生命守护过这片土地,现在该我们守护他们的忠魂了。没有这些抗日英雄,怎么会有我们现在幸福甜蜜的生活!”
余祖德的孙子余通自7岁起攥着余祖德的衣角踏上这条祭扫路,到而今独立拎起祭品篮,这条山路,早已化作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长河。“爷爷常说,守护‘三个兵’墓不仅是对抗日英雄的敬仰,更是一份责任和承诺。”余通说,“现在,爷爷把这份接力棒交给了我。我会像他一样,带着我的儿子继续守护下去,让他们的故事永远传下去。”
祭扫结束,余祖德背起祭品篮,脚步依然稳健。山风掠过,墓碑上的彩色飘带与茶田里新抽的嫩芽一同摇曳,仿佛在诉说:真正的纪念碑,永远活在后来者的记忆里。
83年,五代人,一座墓,一份承诺。余祖德一家用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深刻内涵,用坚守续写了“三个兵”的忠诚与信仰。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激励着后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