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七点多才结束,现场整理了下,回到村里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3月24日上午,在武义县桐琴镇桐一村,说起这几天在杭州“廿四时集”非遗展示的经历,桐琴三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金华成一脸的兴奋劲,今年80岁的他说,这是桐琴三狮第2次到杭州展示,上一次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3月22-23日,派驻武义的省级文化特派员石小倩带着二十多个武义非遗项目到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集中展示,与杭州市民和各地游客展开了一场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化互动。
现场,来自桐琴镇的宋韵花灯和桐琴三狮,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和趣味十足的互动成为了现场市民游客围观的一大看点,成为此次两地文化交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项老技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这次现场展示,很多市民带着孩子来互动、拍照,还有外国游客来看了感到新奇,也过来拉拉绳子体验一下。”金华成说,三狮造型包括手狮、滚地狮、拉线狮,此次去杭州巡展的是拉线狮,别看就拉几条绳子,这里面其实也大有学问,团队需要20来个人,其中9个人拉绳子,每人拉4条绳子,二条进、两条出,需要相互协作配合才能达到效果。
在此次杭州非遗展示中,赵宅的宋韵花灯是唯一一个夜间动态巡游的项目。在曾经的南宋都城杭州,夜色中的清河坊因宋韵花灯焕发新韵。五十米长的龙形灯阵蜿蜒游动,三十节手工灯组串联成星河,从吴山广场、鼓楼到河坊街绵延1.5公里的巡游路线上,传统灯彩与现代城市光影完美交融。“这是我们赵宅花灯第一次来到杭州巡游,沿途观看的市民非常热情,想不到这么受欢迎!”带着宋韵花灯从村里走向省城,对于赵宅村党支部书记赵骞来说,是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
花灯展示不同于其他非遗项目,从制作、运输到现场巡游,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次参与巡游的30节花灯,都是在村里完成制作,再用四辆货车运过去,可以说是做足了各项准备工作。”忙碌了好几天的赵骞带着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告诉记者,在这次巡游中,有好几位外国游客体验了抬龙头,敲锣鼓,还竖起大拇指点赞,“very good!中国的文化太有魅力。”
从县城到省城,这场跨越地域的非遗对话,既展现了桐琴镇作为省级中心镇的文化积淀,更揭示了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可能。当拉线狮的彩绸在都市夜空翻飞,当宋韵花灯照亮数字时代的青石板路,百年技艺正以开放姿态谱写新的传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