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72300260115XJ/2025-279577 | 发布机构: | 武义县教育局 |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8-07 16:15 |
202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强省建设大会、全市教育强市建设大会精神,锚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条主线”,突出教育综合改革和扩优提质“两大牵引”,实施“巡察整改提升年、规范管理提质年、科学育人改革年”三年行动,强化“目标导向、系统导向、实效导向、民生导向”四个导向,以勇扛使命的担当、攻坚突破的魄力、实干争先的作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目标
——扩大学位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新增中职学位4000个、初中学位3300个、学前教育学位360个;因地制宜优化提升小规模学校,稳妥推进民办学校转公工作,为持有居住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100%提供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县域教共体建设,持续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制机制,建立以拔尖群体为突破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中高职一体化为主要路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公办园和优质园占比的高标准学前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
——培育高质量教师队伍。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分层分类开展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引进和学历提升渠道。
——着力督导评价培优争先。推进县域教育督导评价建设,建立“综合督导、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发展性评价”四位一体督导评价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党建统领,提升党建质效
1.全面部署教育现代化建设。筹备召开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大会,聚焦高水平建设武义教育品牌,强化系统布局、压茬推进、闭环问效的全链条管理体系。统筹推进《武义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2.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闭环管控体系,强化教材、课堂、网络等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深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持续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扎实做好“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深化“党建36计”,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团建、队建及关心下一代工作等“党建+”模式,强化党建与业务双促进,推动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整体提升。扎实做好第三批省、市中小学校示范性党组织和“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典型选树工作。推动公办民办党建联建,进一步夯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基础。
3.持续深化清廉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后陈经验”在教育系统的运用,进一步完善“10+10+4”校务监督体系,推动提升校务监督的质量和效能。紧盯招生入学、后勤食堂、基建工程、招标采购、合作办学、培训机构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少数”加强监督。将清廉学校建设与党建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培育等有机融合,推动廉洁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实践,积极探索廉洁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推动建设具有武义辨识度的校园廉洁文化,以清廉学校建设新成效助推我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资源优化,满足发展需求
1.扎实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完成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迁建工程、东皋中学泉溪校区建设工程,熟溪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完成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武义三中扩容搬迁,完成壶山中学北岭校区(暂定名)开办,加快推进武阳中学建设工程、金职大武义学院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工程。因地制宜优化提升小规模学校,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2.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共体建设。推进融合性教共体改革,强化小学段教共体建设,加快初中集团化办学步伐,实质性组建实验中学、武阳中学、东皋中学三个教育集团;完善集团校区一体化管理机制,优化教师流动机制,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3.进一步提升随迁子女公办入学比例。通过加强随迁子女区域分布调研,挖潜义务教育段招生容量,完善招生政策,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公办学位供给;深化民办学校规范办学,严格实施“公民同招”,通过“减存量”控制民办规模,“提增量”推动质量提升,促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三)聚焦扩优提质,提高办学品质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品质课堂”建设,聚焦课堂问题,改革传统教学范式,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完善学习评价机制,推动实现“学科有质量,学校有品牌”。强化中高考质量攻坚,加强考试方向研究,精准把握命题趋势,全力备战2025年中高考;持续推动“县中崛起”和“初中强校”工程,加快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
2.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制定《武义县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段贯通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科技创新人才”选育机制,建立优质普通高中科技类特长生选拔录取程序,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落实《武义县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方案》,全面实施五大行动计划和十五项具体举措,推动科学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3.推进五育融合育人工程。聚焦立德树人,推进德智体美劳心一体化发展。深化思政教育创新,制定《武义县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建成10个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培育思政示范“金课”,打造“民主的力量”县域思政品牌;深化优秀班集体建设迭代升级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浙江大学合作探索山区县学生心理素能提升路径,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样板班集体;推进体艺特色发展,深化“一校一品”建设,实施“课间15分钟+每天一节体育课”试点,推进“器乐进课堂”项目,落实“学生体质健康5+1提升工程”和“中小学生121强技计划”,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实施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四大行动”(大阅读、大书写、大表达、大实践)和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研学活动一体化推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施“午睡躺椅”工程,持续深化“双减”改革,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4.实施学前教育提质行动。持续落实《武义县学前教育发展第四轮行动计划(2021—2025)》,实施“武义县学前教育质量提升”院地合作项目,凝炼具有区域文化特质的学前教育课程品牌;探索托幼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民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2%,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占比保持在96%以上,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6%以上。
5.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编制《武义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出台《武义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五大行动,优化职业教育服务县域、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高中高职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成办好我县首家高等职业院校——金职大武义学院,出台支持建设发展政策,建设省级县域产业学院,积极争取省级综合高中试点、省级优质中职学校及优质专业,提高县职技校办学能级和办学特色;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改革,引企入校建设集教学实践、技术革新、科研攻关为一体的生产线,
推进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习实训等教学关键要素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6.积极推进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工作。统筹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新时代学习型城市和县域学习中心建设,健全老年教育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新建村社老年学堂14所,培育省示范性老年学堂1所,建设规范化老年学校3所;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开展“家长课堂”送教活动50场,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优化特殊教育服务,完善学前至高中阶段特教班布局,迭代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结合等服务,建立特殊教育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服务质量。
7.深化教育督导评价改革。完善督导评价体系,建立“综合督导+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发展性评价”四位一体的督导评价机制。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建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体育艺术素养测评和家长满意度、学生负担监测制度;优化质量监测机制,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增值评价,提升监测精准度和时效性,着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四)聚焦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激励机制,推动教育家精神落地落实。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建设“十条举措”,持续开展教师违规补课、有偿家教专项整治,对师德失范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健全教师准入、考核、退出全链条管理机制,构建师德师风管理闭环体系,实现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监管,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化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推进教师跨学段、跨区域流动,通过进城选调、跨校交流、下乡支教等多种方式,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加快推进三支队伍建设,重点建强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发挥“三名”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优秀青年教师进阶式培养计划,开展校级干部跟岗研修,构建“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四级培养体系。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优化招聘流程,加大“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和县外名优教师引进力度,用好用足山区县人才政策。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历层次,重点支持45周岁以下骨干教师攻读研究生学位。完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通过公开招聘、银龄计划等多种渠道补充师资力量,规范非编教师管理,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五)聚焦校园安全,提升治理能力
1.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构建教育系统大安全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化“1119机制”和“1530”宣教机制,全面实施《武义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标准化管理清单(100条)》,扎实推进爱国卫生、正脊行动、近视防控、传染病防治等专项行动,强化校园日常管理,规范开展垃圾分类、禁烟控烟、食品浪费治理和AED设备管理工作,完善卫生保健室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武义县教育系统安全卫生手册》的指导作用。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警联合工作室”建设,打造“家校协同、校警联动、部门协作、政府支撑”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培育区域和学段样板学校,全面提升平安校园建设水平。
2.持续深化教育专项治理。深化校外培训治理,严格审核社会事务进校园项目,落实“一个进口、一张清单、三项举措”闭环管理;强化中小学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项治理,建立“书记校长—分管负责人—司务长—岗位员工”四级责任网格,落实对食材配送公司和劳务外包公司的考核制度,规范学校食堂食材采购、验收等工作,推进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从进货查验、加工烹饪、供餐配送到学生就餐的全过程智慧监控,确保学生餐营养素供给量;规范校服采购管理,修订采购实施细则,落实学校主体责任,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质量抽检,建立问题整改机制;严格教辅材料管理,落实“一教一辅”要求,开展深度、广度、精度排查,限定选用省级推荐目录教辅,建立使用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