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723002601176D/2025-279566 发布机构: 武义县民政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8-07 15:52

武义县民政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谋划

来源: 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5-08-07 15:52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

今年以来,县民政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上级民政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各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及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细,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相关做法被《民政工作文选》、《中国社会报》、《中国新闻社》、《浙江民政》等省级以上媒体刊发30余篇次,养老工作获庄凌飞副市长批示肯定。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省市考核为指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1.省市民生实事超额完成。省市民生实事: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全面落地,完善出台《武义县实行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实施方案》,本年度减免惠民殡葬政策资金137万元,惠及丧户2151例。市县民生实事: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229人,完成率458%;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72张,完成率120%;新增老年助餐服务点10家,完成率120%。

2.“七优享”“老有康养”“弱有众扶”指标全面完成。“每万名老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4.61人,完成率100.4%;助餐配送餐服务208万人次,完成率为260%;养老服务“爱心卡”服务1.8万人次;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88.9%;发放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329人次9.52万元;完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调标,分别从1100元/月提升至1145元/月、315元/月提升至330元/月;县助联体发布救助帮扶项目33个,累计投入资金164.31万元,服务困难群众6684人次,规范运行指数达到80分以上;投入慈善资金48万元,完成第二批“善居工程”改造30户;全面推进“精康融合”行动,联合县卫健局和残联对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完成一次全面随访,同时依托全县18家残疾人之家建设“精康驿站”。

3.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实现稳定运行。殡仪馆新馆于10月25日正式搬迁并投入使用,通过将惠民殡葬、骨灰跟踪等殡葬服务进行整合提升,招录员工强化培训管理等优化殡仪服务质量。福利院改扩建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启用,新增养老床位258张,8月24日178位老人入住新楼,二期改扩建工程于11月正式开工。

(二)以民政业务为重点,牢固树立职责使命

1.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出台设施建设类补助政策4个,津贴补贴类补助政策2个,不断提高老年人及护理员福利待遇。同时,做好《金华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执法检查,联合部门及乡镇共同梳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2.儿童福利稳步提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未保服务进校园,创新“一校一站点”工作模式,召开全县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班。开展监护不足儿童、在册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入户调查和梳理排摸,摸清问题底数,对排摸上报的疑难个案开展个案帮扶。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和未成年人福利保障政策,完成孤困儿童基本生活费调标:福利机构养育孤儿由2208元/月提高到2369元/月,困境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由1767元/月提高到1896/月。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服务230余场,服务各类儿童3400余人。

3.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在册社会组织363家。今年以来,开展社会组织年检279家,联合市监、财政、教育等部门现场检查社会组织21家,启动了5家“僵尸型”社会组织撤销登记,审核社会组织拟任负责人95人。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动减免和降低收费78.2万元,惠及200余家企业。投入55万元,资助12家社会组织实施“益善武义”公益创投活动。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以培促建,9家社会组织获评3A级以上。培育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1家,社会组织领军人物1名。

4.社会事务持续深化。《金华市“后陈经验”传承发展条例》于10月份提交2025年立法计划立项建议书,并于11月就征求意见稿进行公示。行政区域界线界桩巡检工作扎实推进,完成武义县和义乌市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安装启用了婺武33070223003、金武33070323001、金武33070323002三个新编号界桩。社会组织监管方面,首次通过行政处罚手段对“僵尸型”组织进行处置,在大综合一体化系统案源登记5家,其中2家已经完成案源登记、预调查、立案调查等一系列程序,年底完成撤销登记。

5.移民项目稳步推进。今年我县常规项目15个项目,目前已完工13个,建成项目(已报账)11个,完成资金支付1024.12万元,支付率75%。通过与各部门间的数据比对,核减移民人口106人。

6.流乞人员妥善安置。强化滞留人员照料管理,采用向医院、社会福利院“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分级分类照料管理。结合“夏送清凉”、“冬送温暖”、“6.19”全国救助开放日等活动,强化街面巡查和机构督查。今年,落户安置人员中寻亲成功1人,护送返乡23人,亲属接领17人。

7.婚姻登记高效联办。完成5A级婚姻登记机关创建,入选全省十佳婚姻登记机关候选单位,婚育户一件事联办率稳居全市第一、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比率排名位列全市前三。有力推进婚俗改革工作,联合各部门举办“情定古城与国同庆”集体婚礼活动,取得较好反响。

8.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开展2024年“慈善一日捐”活动,筹集捐款133万元;新增慈善组织1家,新增信托备案金额20万元;完成东西部协作任务,向四川省丹巴县捐赠物资共计50.38万元;完成“阳光慈善”工程,举办各类培训3场,截至目前9家慈善组织均已完成信息公开工作。

9.民生服务全面提质。持续迭代“民生大篷车“,通过汇聚党群、部门、社会3支队伍,走访农户3000余户,发放干群联系卡2000余张,收集并解决各类问题诉求1800余个。深化“订单+点单+兜底”便民服务模式,开展活动200余场,服务困难群众超2万人次。做优“产业+就业+创业”共富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清单帮扶”、“导师帮促”、“金融帮办”三项优质服务,实现全员增收共富。

(三)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建强民政“三支队伍”

1.加强整体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组建“三牛青年”学习小组,调整中层岗位13个,新提拔中层干部7名,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破难攻坚方面发挥青年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强化中层干部、科室负责人干事创业能力,完善“周盘点、月汇报、季晒拼”工作机制,搭建民生大篷车、便民服务窗口等实践载体,落实乡镇街道专题业务培训。强化班子成员政治站位和为民服务意识,每周一夜学由班子成员领学近期重大会议及精神,准确把握上级战略方针政策,每周召开班子全体会议,针对当前主要工作进行复盘整理。

2.建强基层民政服务力量。配备专职民政经办服务人员45人,配备率达136.4%。同时,联动乡镇街道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综合服务和业务技能培训,累计开展养老、救助、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等专题培训11场次。

3.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落实入职奖补、职业培训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等政策,从今年6月开始,累计发放特殊岗位津贴329人次,9.25万元。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培训3场,累计培训263人次。

(四)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大幅提升工作质效

推动七方面重点整治项目取得实效。一是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问题,实现全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并组织实施星级评定工作,发放星级补助奖励80.5万元。二是特困供养机构管理服务落实不到位问题,加大护理员招聘实现足额配备,梳理特困资金使用范围和要求,提高资金使用率,进一步改善特困老人生活水平。三是未经登记消防不达标养老机构整治,推动桐琴清福堂养老机构完成建设消防备案。四是养老机构管理不规范问题,结合“岁末年初”、“安全生产管理月”、消防安全“四月合一”等系列活动从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服务安全三方面开展规范化整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机构服务意识和安全水平。五是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理赔不到位问题。利用重阳节、“敬老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加大社区政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六是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基金漏发迟发、骗取侵占问题。自查发现熟溪街道3人、桃溪镇2人、坦洪乡3人未完成近亲属备案,坦洪乡1人未完成卡折代管备案,目前均已完成整改。同时,完成服刑人员违规享受低保待遇整改1人,成功追缴多发低保金20090元。七是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暖心殡葬”行动,进一步规范殡仪馆(陵园)收费项目,排查殡葬中介服务机构22家,发现并整改“未明码标价”等问题25个,拆除“礼炮车”1辆。

(五)以亮点工作为突破,有效激发创新活力

1.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初具成效。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全省领先,在省市率先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截至12月4日,累计完成改造175户,完成率230.26%;审核拨付资金254.36万元,完成率168.44%。实现全县年均助送餐服务超200万人次,召开全市养老服务“爱心卡”暨老年助餐现场推进会,黄君俊副县长作典型发言。相关做法获庄凌飞副市长批示肯定。

2.社会事务领域相关工作实现突破。武义县标准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和数字门牌场景应用建设项目成功争取省级试点,截至目前已采集标准地名地址数据82229条,完成41个村门牌初步编制。做好地名标志的常态化维护,新设、维修路牌40块。为全县地名地址标准化及地名标志规范设置夯实了基础,将有效减轻今后地名管理服务的工作压力。

3.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机制有效建立。聚焦困难群体就业,创新“12333”造血帮扶机制,建强“助联体”和“民生大篷车”两大服务平台,助推困难群众实现“助人自助”式造血增收。上半年,全县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3元,增长14.2%,增速位居山区26县首位。聚焦保护儿童权益,率先在全市启动未保服务进校园项目,探索设立“一校一站点”,打造“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六)以安全生产为依托,不断夯实发展基石

聚焦民政领域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持续推进民政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坚持全体班子成员下沉乡镇(街道)民政服务机构“一对一”开展定点安全生产督查。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3次,联合乡镇街道、县消防救援大队统一组织各机构疏散逃生演练1次,要求各机构自行组织演练2次以上,累计开展各类检查187次,发现并整改“食品留样记录不完全”“安全出口标识脱落”等问题112个。同时,推动“养老机构微型消防站设置不规范问题”纳入市级七张问题清单,着手开展销号工作。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养老服务“爱心卡”居家上门服务绩效未达标,专业居家上门服务队伍短缺,当前招引的2家专业服务机构并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二是“精康融合行动”成效不明显,因缺少购买服务资金,未能系统性的提供专业服务,也缺乏具有专业技能的服务队伍。三是基层民政力量配备有所不足,监管尤其是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水平不高,基层工作人员对各项政策文件要求学习理解不深入,政策难以精准落实。

三、2025年工作思路谋划

2025年,县民政局将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精神及要求,围绕具体工作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和区划地名管理,深化殡葬、婚姻登机领域改革,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有新成效

1.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按照困难程度将低收入人口分类,提供相应的救助政策措施。依托助联体平台,协同有关部门,建立面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综合救助帮扶、贯通县乡村三级的助联体网络。聚焦困难群体就业,深化“12333”造血帮扶机制,助推困难群众实现“助人自助”式造血增收。

2.全面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继续围绕未保服务进校园项目打造“一校一站点”、“一校一特色”。其中南部山区学校重点围绕留守儿童做好家庭陪伴和学业帮扶,北部工业区学校做好流动儿童行为矫正和安全教育,针对困境儿童分布情况做好生活兜底保障。

3.切实增强残疾群体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体系,健全康复辅助器具支付体系和服务网络。在政府兜底救助基础上,充分利用慈善资金,依托社会组织,以项目化形式对残障人士开展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延伸服务。

(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有新作为

1.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继续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的服务供给格局。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和助送餐服务,积极争取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干预试点,以白洋街道下王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社区老年认知障碍干预中心。持续推进福利院二期改建工程建设,发挥智慧养老院实效。武义县康养中心项目争取于年底前开工,督促桃溪镇、白姆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承接机构开展康复、护理服务,实现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100%。

2.聚焦失能失智群体照护需求。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50人,通过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发放,提高持证护理员入职积极性。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实施第二人民医院、武义县社会福利院老院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改造,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以上。

(三)加强社会组织和区划地名管理,在社会治理上有新气象

1.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以培促建,培育品牌社会组织及领军人物;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六同步”,党建入章率达到95%;深入开展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创建1-2家清廉社会组织示范点。持续常态化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治理,严厉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协同其他监管部门推动社会组织监管,撤销不少于5家社会组织。高标准做好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购买服务等工作,引导推动社会组织在服务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推动区划地名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以数字门牌试点为载体,有序开展地名地址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完成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等区域数字门牌替换安装。围绕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建设要求,着力助推西联乡争创“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统筹“民生大篷车”、社会组织等资源,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宣传活动。

(四)深化殡葬等各项改革,在基本社会服务上有新提升

1.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协调出台《乡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墓年检年审等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殡葬服务机构备案管理、信用抽查和黑名单等制度,推动殡葬中介服务机构守法经营、规范经营。以新殡仪馆、陵园启用为契机,持续推行“双禁”行动,创新服务模式及项目,全面提升我县殡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

2.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丰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内容,加强辅导志愿者能力培训,提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水平。以“移风易俗、群众减负”为着力点,积极开展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婚俗宣传活动。保持“婚育户”一件事联办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比率等排名指标在全市前列。

3.推进“后陈经验”立法工作。今年12月中旬完成金华市“后陈经验”传承发展条例》的意见征集,于12月底前完成《条例》草案、注释稿、立法说明等材料的修改完善并提交至市政府。争取明年通过市级人大常委会的一审审议。

(五)促进慈善和公益事业发展,在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上有新举措

1.试点开展社区慈善工作。大力挖掘试点社区慈善公益资源,积极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公益项目形式与社区联建共建,开展“小城大爱”微心愿点亮工程,将困难群体救助帮扶需求与公益伙伴资源相链接,营造 “人人可慈善、慈善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推进“阳光慈善”工作,要求各慈善组织全部完成信息公开工作。

2.加快推进移民项目共富。结合“入千访万”行动,积极到乡镇(街道)、移民村做好政策宣讲,协助做好在建项目实施。倒排时间进度,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第二批共同富裕示范项目-武义县履坦镇凤凰形1#厂房项目建设进度。

3.持续优化公共民生服务。聚焦“一老一小”,重点关注低保对象、留守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排摸梳理一批为民办实事内容,充分整合民政服务综合体、“民生大篷车”和民政服务站资源,开展各类民生服务活动,加快推进山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